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他这句话只有62个字 却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讲透彻了

时间:2022-11-19

这是因为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人类本身即人的身体都是永远认识不完全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8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人类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奴隶,又是它们的主人。这是因为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人类本身(即人的身体)都是永远认识不完全的。——节选于1965年毛泽东《学习马克思认识论和辩证法》

寒牛出栏解读:

伟大领袖讲话就是深刻透彻。

因为这句话充满辩证法思想,含有对立统一的矛盾哲学观点,也就是中国人常讲的阴阳之道。奴隶和主人,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两种角色,这两种角色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

人类是大自然和社会的奴隶,也是它们的主人,这句话完全符合客观事实,或者说这符合客观世界存在的一般规律。

1

说人是自然界的奴隶,那是因为人类都脱离不了大自然.

为了生存繁衍,人类要不停地认识、适应和改造大自然。在自然界修建各种各样的建筑用来栖息,躲避自然中烈日、暴雨、雷电、飓风、寒霜、大雪的侵扰。

人类为了赖以生存的食物和资源,需要不停地在大自然中劳作,通过不断研制各种新工具,来提高自己的整体生产力,以此满足持续增长的新生人口生存。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常因食物和资源紧缺而引发矛盾争端,甚至是爆发血腥残酷的战争。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人类无疑就是大自然的奴隶,所做所为都没有跳出大自然的范畴,都在为大自然从事不同程度的劳役。

换句话说,人类被大自然中的一种神奇与抽象的力量所支配驱使。

比如:自然界下雨了,人类就需要努力制造遮挡雨水的工具来保持不被淋湿生病;自然界降雪了,人类就需要辛苦制造防寒防冻的衣服来抵御寒冷;自然界发生地震了,人类多年积累起来的物质就会在瞬间摧毁,因此就要想方设法研究防震设施。

打个比方,整个地球好比是一个大农场,人类好比是在农场不停劳动的工人;而大自然好比是手拿鞭子的农场主,看到人类做出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就会趁机或适时用鞭子抽打一下人类,表现出来就是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比如,人类在自然界粗暴地开采矿石资源,无限制地制排污,那么水源就会被污染,附近的人类会因此引发古怪新奇的疾病。再比如:人类肆无忌惮捕杀某种动物,会导致自然生态链的失衡,使得某种动物数量迅速增加,又反过来危害自然生态,进而对人类社会产生伤害。

古代的中国人,把这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全部通称为“天人感应”。认为人类犯了错,老天爷在发怒,通过自然灾害和反常天象,以此警示朝廷失德。

这种观点和思想,初看很偏颇与迷信,认真琢磨一下,发现这里面蕴藏着一种朴素的自然观,或者说是一种朴素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古人看到了政治与自然的普遍联系,捕捉到自然与人类的辩证关系。

人类对自然界反常现象,之所以会感到恐惧不安,那是因为人类对大自然认识还不完全,所以就会感觉到玄乎和神秘。因为认识有限,所以对大自然某些现象与规律,就会感觉到很陌生、不熟悉、无法掌握。

在对大自然认识不够不全的情况下,人类处于一种被动、被从属、被领导、被大自然掌控的地位,故此人类就是大自然的奴隶。

伟人洞察这层微妙的关系,故说人类是大自然的奴隶,非常生动形象而又符合事实,表述得非常精准到位。

2

人类同时也是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

这是因为人类在大自然繁衍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劳动实践,逐步逐步认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并且从中总结出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来,用来指导自己工作生活。

因为人类摸透了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习性和规律,久而久之就懂灵活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和惯性,来为自己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以此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同时,人类在认识大自然的基础上,又开始不停地改造大自然,逐步地实现和满足自己欲望。从大自然中,人类不停地向自然界索取各种资源,甚至想法设法利用大自然的某种特性和规律,来达到自己最大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类又是自然界的主人。

比如:太阳暴晒,让人类受不了,人类也反过来利用太阳的热度,来干晒各种剩余的食物,储藏到冬天使用。现在人类,对太阳的规律性了解更多,干脆用来发电,制造出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站,为人类提供新的能源,以此改善人类生活。

人类在大自然中,看到蜻蜓和小鸟可以自由飞翔,这种规律性被人类掌握了,所以发明了飞机。类似这种通过仿生学,模仿和探索大自然中具有规律性的现象,而捣鼓出来的新工具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人类利用大自然习性和规律的结果。

前面打过比方,大自然好比是拿着鞭子的农场主,人类好比是在农场里劳动的工人。聪明的工人在长时间的劳动实践中,逐步掌握和摸清了农场主的一部分习性规律,反过来就会利用农场主的习性规律,来达到和实现自己的目的,或满足自己的欲望。人类可以改造大自然,可以反客为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人类之所以能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有一个前提基础条件,那就是人类认识和掌握了大自然中的某种规律性。并且这种认识,是一步步积累和形成的,也是一步又一步向前持续发展的,从不懂到略懂、最后到全懂,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粗线条走向细致精准。

尽管人类认识了自然界一部分东西,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暂时无法认识,或处于认识不全不完整的状态,所以人类还需要不停地认识下去。正因为人类认识不止,所以人类需要改造自然和社会。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帮助人类提高认识,认识提高人类的主动权,进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伟人总结出了实践与认识的规律,故此才会说人类也是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

3

人类繁衍史,就是人类知行史。

因为人类在自然界繁衍时,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大自然,又通过认识来改造大自然。改造大自然后,在具体实践劳动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认识,进而对自然界又发生新的改造。

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回到实践、再从认识到实践,以此模型往下类推,做无限循环。

人类繁衍史,就是由实践和认识(行和知)构成,没有劳动实践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就不会进步,认识停滞不前,改造社会步伐也就停滞了。

认识存在完全认识和不完全认识。

在《实践论》中,伟人把人类认识过程,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并且详细剖析了二者原理和辩证关系。

伟人认为,人类在自然界中,只看到事物的现象、表面和局部,这种认识是感性认识,属于不完全、不完整、不成熟的认识;只有看到事物的本质、内部和全局,这种认识是理性认识,属于完全、完整、成熟正确的认识。

为什么认识要有一个过程?这是因为事物的本质总是藏在现象的后面,不是直接呈露的,人们只有通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谈话》)。

人们要想透过事物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那么就需要提升认识,或者说完成整个认识过程,做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可。做到这点,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或者说对事物有一个全面、深刻和根本性的认识。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还有许多事物都处于一无所知和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人类认识运动没有停止,这也是人类需要持续实践与认识的缘故所在。

关于知行哲学的辩证关系,《实践论》是目前最为系统的哲学专著,常读常新。尤其是对认识运动的两个阶段,即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做了详细与精妙的阐述,对提高我们认识有很大帮助。

寒牛出栏原创专栏《实践论提高你洞察力》解读了这个问题,对大家理解和读懂实践论有帮助,欢迎大家关注和订阅!

(寒牛出栏,感谢您耐心阅读)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他这句话只有62个字 却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讲透彻了》,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简短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简短

1、走到乡间的小路上,有着牧羊人的足迹,在田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花絮飞飞,走到乡村,看着错落有致的房子,在乡村里闻一闻那泥土的芳香,听着蛙鸣,听着流水潺潺。2、就在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演员表演各自的绝...

2008-06-09 #经典句子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好段简短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好段简短

1、大自然是一首歌,若不保护她,那么她会惩罚人类。若去爱护她,那么她就会用美妙的歌声歌颂人类。是要让大自然惩罚还是歌颂呢?我想答案应该不言而喻了吧!2、春雨滋润着世间万物,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好像是一...

2018-09-11 #经典句子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句子摘抄大全

描写大自然的优美句子摘抄大全

1、翠绿的山坡上点缀着各种颜色的式样新奇的小别墅,就像草地上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花朵。春天到了,五颜六色的野花争相怒放,山坡像是换上了五彩的衣裳。2、这就是我们的自然,它有着无边无际的辽阔胸怀,有着取之不尽...

2010-07-17 #经典句子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简短一年级

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简短一年级

1、远处的山连绵起伏,有高有低,错落有致,怎能不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山一旁的松树挺得笔直。2、小溪旁边是茂密的树林。春天的时候,树木刚刚长出一些嫩叶,两旁的花和草也都长出来了,像给小溪编了一个朴...

2014-06-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