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杜甫一首五律 前七句写景 只有尾句抒情 情从何来?

时间:2022-11-16

只有分析出景物的特点,找到景物中隐藏的内在逻辑,才能读懂诗人的感情来源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如果您读到一首古诗,大部分都在写景,只有尾句抒情,会不会感到很迷惑:诗人的感情到底从何而来?

比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前面明明在写景,尾句为何会突然思念长安?

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人明明是受邀而来,中间四句都在写景,尾联为何会主动提出“还来就菊花”?

这是触景生情的写法,但特殊之处在于,从表面上看,景物和感情之间好像并没有关联,而事实上,前面所有的景物都在为尾句的感情做铺垫。只有分析出景物的特点,找到景物中隐藏的内在逻辑,才能读懂诗人的感情来源。

杜甫在漫游齐赵时写的这首《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就是一首触景生情的佳作,虽然这首诗不太有名,但是我相信您读完这篇文章,也会认为它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任城,唐朝时兖州的一个县城。

许主簿,是诗人的朋友。

南池,位于原兖州城东南隅。

这首诗前七句都在写景,只有尾句突然产生了思乡之情(旧青毡,指思乡),您不妨先试着读一读,看看其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首联,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沟洫(xu,四声),田野。城隅,城角。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秋天的南池水通向田野;从城角也可以乘小船而来。

这两句是介绍南池周围的情况,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池并不是一潭死水,它的一边通向田野,另一边又连接着兖州城。

您看,“沟洫”和“城隅”形成了对比,城隅比较繁华,而田野比较荒芜,而南池恰恰同时连接着繁华和荒芜。那么南池周围的景物会不会因此而与众不同呢?我们继续读颔联。

颔联,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森木,指高耸繁茂的树木。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傍晚天凉,我们在水边看别人洗马;而在茂密的树林中,蝉声响成一片。

这两句分别描写了马和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吗?关联就在“晚凉”两个字中。

秋天的傍晚,天已经有点凉了,但是马并没有感到天凉,仍然站在水边被人们清洗;而秋蝉却不同,它们明显感觉到了寒冷,在树林中乱叫个不停。

这又是对比的手法,马和蝉都是南池周围的景物,它们对天气的反应明显不同,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需要提醒您:我们不能按照我们的认知来回答这个问题,要根据诗人的思路来理解。

从诗人的写作脉络看,答案就在首联中,马在靠近繁华城市的这一边,而蝉在靠近荒芜田野的另一边,它们之间存在地理上的差异,诗人认为这是它们对天气反应有差异的原因。

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别着急,我们继续读颈联。

颈联,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菱,指菱角,经时,经历很长时间。蒲,指蒲草。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经历很长时间的雨,菱角现在才成熟;而蒲草在八月已经荒残。

这两句也是对比的手法,同样的八月天,菱角现在才成熟,而蒲草却已经荒残,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还是同样的原因,菱角生长在靠近繁华城市的这一边,而蒲草生长在靠近荒芜田野的另一边,它们存在地理上的差异,而对气候的反应不同,诗人认为这是导致它们生长差异的原因。

您看,前六句运用了三次对比的手法,诗人的行文脉络是这样的:

(1)首联,点明南池两边的不同环境,一边是繁华的城市,一变是荒芜的田野;

(2)颔联和颈联,分别选取四种景物,两两进行对比,突出了南池两边的景物特点存在鲜明的差异。

通过前六句的景物描写,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关键结论:因为地理上的差异,南池两边的事物对气候的反应明显不同。

这个结论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当然为了引出诗人的感情,我们继续读尾联。

尾联,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青毡,据《晋书·王献之传》载,王献之夜卧书斋,有小偷入室行窃。献之发觉后说,别的东西尽可拿走,只有青毡是我家旧物,应该留下。群偷吓跑。后以“青毡”指代儒者故家旧物,这里代指家乡。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明天清晨就要白露节气,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家乡。

很奇怪:白露节气,为什么会思乡呢?我们知道,能引起人思乡的节日是,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和除夕。但是,诗人为什么会在白露节气思乡呢?(可能有人会拿“露从今夜白”来反驳,这首诗比较特殊,诗人思乡并不只是因为白露节气,我以后会详细讲。)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什么会思乡?就是因为我们前面得出的结论:一个小小的南池,它两边的事物却因为地理上的差异,而对气候的反应明显不同;而诗人现在身在兖州,他的家乡却在洛阳,相隔这么远,那么他与亲人对气候的反应肯定会有更大的不同。

诗人现在看到的是白露,家乡的亲人恐怕已经看到霜了吧,这才是诗人思乡之情的来源。

您看这首诗,诗人前七句的写景,如果单独拿出任何一句,都无法联系到思乡之情,但是这些景物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前六句的景物两两对比,都指向同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正是诗人感情的来源。

这种触物生情的写法,不是由某个景物特点直接触动感情,而是由多个景物组成一个共同的内在逻辑,再由这个逻辑引出诗人的感情。这种构思非常巧妙含蓄,读者如果不下一番功夫,很难读出其中的妙处。

您认为这首诗写的巧妙吗?

欢迎留言讨论哦。

#唐诗#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杜甫一首五律 前七句写景 只有尾句抒情 情从何来?》,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环境描写:依靠六大手法 借助修辞 注入情感 写出优美句子

环境描写:依靠六大手法 借助修辞 注入情感 写出优美句子

...学生就会想到"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但提到"景物描写",不少学生脑海里闪现的只有"自然环境描写",却没有"社会环境描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跟"景物"二字的迷惑性有关。不少同学会想当然地认为,景物不都...

2022-11-13 #经典句子

使用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好处 让景物在你的文字中重现

使用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好处 让景物在你的文字中重现

大自然中的景物千姿百态,形态各异,那我们如何才能把大自然中的景物描写的生动具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几种借用修辞手法描绘美景的句子吧。比喻法比喻法就是我们说的打比方,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比喻会让景物变...

2022-12-03 #经典句子

如何解答中考散文阅读中关于的赏析写作技巧考查题(一)

如何解答中考散文阅读中关于的赏析写作技巧考查题(一)

...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写作手法常考的知识点是:①赏析描写类型及其作用;②赏析修辞及其作用;③赏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④赏析语言表达及其作用;...

2023-06-10 #经典句子

景美入眼 情浓满心——作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美入眼 情浓满心——作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我们写作文除了写“人”就是写“物”。“物”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人为)景物。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草原,花草树木,风雷雨电,春夏秋冬,朝阳明月,陈设布置,建筑风貌,高楼大厦……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

2022-12-17 #经典句子

绘景类文章的阅读要点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绘景类文章的阅读要点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意看,看文章是怎样准确地运用优美动听的词语来描绘会景物的特点。作者在描述景物特点的时候,一般都会从声音、气味、色彩、形态、意境、气氛等方面描写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看一看作...

2023-08-04 #经典句子

报网文摘|风景不是寻常物——高中记叙文景物描写指津

报网文摘|风景不是寻常物——高中记叙文景物描写指津

记叙文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主要是区分于人物描写,其实人也是一种物,所以二者难免有交融。景物描写对于记叙文具有关键意义,其作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也能够交代时间...

2023-08-09 #经典句子

「技巧」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

「技巧」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

...了事物的......特征/人物/......形象/文章......的主题。3、景物描写顺序及作用【答题技巧】景物描写一般以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外到里等)为主,采用“移步换景”法,有时也会采用时间顺序(从早到...

2022-11-18 #经典句子

三年级全册作文怎么写?思路 描写和情感 逐一打通作文快又好

三年级全册作文怎么写?思路 描写和情感 逐一打通作文快又好

...”异曲同工,同为写景作文。写景作文一要选定要描写的景物,二要多角度,从视、听、触、味、嗅各个角度描摹景物,突出景物的独特之处。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话题七、我有一个想法:学习就一件事或一个现象表达自己...

2022-11-09 #经典句子

做语文小说阅读理解 一定要知道的10种答题模式

做语文小说阅读理解 一定要知道的10种答题模式

...,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使主题更加丰富。小说环境常考对景物的概括以及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1、文中画横线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怎样的特点?答题方法:先看描写了哪些景物,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2023-05-2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