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言文专题系列——词汇(一词多义)

时间:2020-12-21

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词语不很丰富,并以单音词为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分林主

一词多义是文言词语演变的有一个特点。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词语不很丰富,并以单音词为主。所以,人们使用语言时,往往以一个词代替两个或几个词使用,也就是一个词赋予它几种意义。因此,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一个词语具有的几种意义之间,关系不等,有密切的,有不很密切的,有疏远的,或没有联系的。因此,它们的用法也往往不同。如“该”字,在中古以前当“完备”讲;近古以来,又有了“应当”的意义。显然,这两种讲法,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文言文中一定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掌握常用词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及每种意义的用法是很重要的。

一词多义的形成,归纳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词(即)字的假借。二是词的引申。一个具有几个意义的词,其中一个是这个词的本来意义,即最初造字时赋予它的意义,叫做“本义”。其它几个意义时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恶,叫做“引申义”。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有远有近,由于意义不同,用法也不同。如:

《七发》中“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听说太子贵体不好,现在稍好些了吗?)

句中的“间”字在句中用的是本义“间隙”的意思。病有间隙,就是有好转减轻了。用现代语译时,可将“间隙”的意思讲作“稍好些”或“减轻些”。所以“少间”乎,可译为“稍好些了吗?”

“间”字,除本以外,还有“中间”、“离间”、“暗里”等意义。这些意义都是从本义“夹缝”、“间隙”引申出来的。如:

《曹刿论战》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事,当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句中的“间字是“中间”的意思,可讲作“参与”。

《项羽本纪》中“汉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汉王……就采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王。)

句中“间”字做动词,可讲作“离间”。

《陈涉起义》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句中“间”字作形容词,可讲作“暗里”或“偷偷的”。

《鸿门宴》中“从骊山下,芷阳间行。”(从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道走。)

句中“间”字从“暗里”这个引申再引申,做名词“小道”,可讲作“抄小道”。

文言中,凡具有多种意义的词,跟“间”字一样,都有它的本义和引申义。如“逆”字,本义是“迎”的意思。古人称迎接旅客的处所为“逆旅”(今日的旅馆),用的就是“逆”的本义。

词义引申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词义范围的扩大;一种是词义范围的缩小;一种是词义的转移。

词义范围的扩大是指一些词在发展变化中,词义范围有所扩大,不仅含有原来的意义,而又具有了新的意义。如:“侄”,本义是女子队兄弟儿子的称呼,后来,扩大为男子对兄弟的文字,再后来又扩大为同辈亲友的儿子等。还有“河”、“灾”等等。

词义范围的缩小是指一些词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其含义逐渐缩小,又所包含的多种意义,而只具有其中一、二种意义了。如“嫁”,原来是用于男人和女人;但后来只指女子婚配到男方家为“嫁”。还有“金”、“禽”、“祥”等等。

词义的转移是从甲义到乙义的转移,本义和转义之间没有类属 关系。如“行李”,原来指“外交使臣”;后来指住宿用的“被褥”。由“指人”转到“指物”。还有“牺牲”、“信”等等。

一词多义,一个词的引申义和本义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的是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有的是从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而且有的扩大,有的缩小,有的转移。这样就导致引申义与本义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有时甚至不容易辨认出同本义的关系。词的本义是个中心,许多引申义是环绕着这个中心而延伸的。本义和引申义形成了一个词的词义系统,而本义好比是“纲”,引申义好比是“目”,抓住本义,就会纲举目张。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变化,就可以把一个词的许多意义贯穿起来,不再把各自不同的意义看作是一些孤立的互不相关的意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就可以避免理解文言此时粗心大意,误解文章意思。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言文专题系列——词汇(一词多义)》,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直击2020语文中考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掌握六大题型及解题技巧

直击2020语文中考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掌握六大题型及解题技巧

1、注意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试题涉及的词语都是我们曾经在课内学到过的,而其在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在课内的相同,因此答出这类题...

2023-06-22 #经典句子

2019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篇目 全是必考 建议收藏!

2019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篇目 全是必考 建议收藏!

文言文,往往是学生之间拉开差距的一种考试文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好了文言文,就学好了语文。从全国中考来看,文言文在中考中的比例约6.7%——8.3%;从全国高考来看,文言文在高考中的比例约12%——15.3%,...

2023-10-01 #经典句子

2019中考语文备战: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考前看一遍 考试不担心

2019中考语文备战: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考前看一遍 考试不担心

...实词释义题,这些主题大部分都是为了研究古典语言中的词汇多义词,而这些经典词汇基本上是由学生在中国古典文本中学习的。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必须先应用我们学过的经典汉语词汇的含义,然后联系上下文测试,如果测试...

2011-10-29 #经典句子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附释义 背熟考试再遇到不会搞混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附释义 背熟考试再遇到不会搞混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附释义,背熟考试再遇到不会搞混从近几年的中考语文命题趋势来看,文言文这一部分内容的分值占比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因此学好文言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很多同学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非...

2023-07-14 #经典句子

中考语文 文言文的实词考点 一词多义现象与解题技巧点拨

中考语文 文言文的实词考点 一词多义现象与解题技巧点拨

...结答题技巧便很有必要。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从考试的试卷来分析,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今天便重点讲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

2010-08-02 #经典句子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积累一词多义“以乃于”用法意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积累一词多义“以乃于”用法意义

...大任于是人也 给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积累一词多义“之”多少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与情感把握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中考语文:易错字音汇总 每天十分钟碎片化时间 十七天轻松搞定中考语文:初中记叙...

2016-07-16 #经典句子

文言文=天书?收好这份硬核学习锦囊 文言文分数已是囊中之物!

文言文=天书?收好这份硬核学习锦囊 文言文分数已是囊中之物!

...举一反三。3. 积累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主要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虚词和实词等,通常文言文实词是一字一词,在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用双音节词语代替,比如“去”在译为“离开”的意思,因此翻译之后要放回文言...

2023-08-09 #经典句子

老师在线谈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并赠七年级文言文实用预习资料

老师在线谈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并赠七年级文言文实用预习资料

...综合近三年的质检真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的热门考点有:一词多义、句子翻译、内容主旨句子理解等。3.第三梳理导学01梳理浅显文言文常见词语的意思从近三年的质检真题分析,考察的内容都是一词多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2022-11-1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