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中央主流媒体这样报道“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

时间:2020-10-30

东方时空 时代楷模肖文儒:应急救援逆行者 安全生产守夜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为了群众安全,付出再多都值得人民日报肖文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6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近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的先进事迹。

[东方时空] “时代楷模”肖文儒:应急救援逆行者 安全生产“守夜人”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为了群众安全,付出再多都值得(《人民日报》)

肖文儒,人如其名,文质彬彬,谈吐儒雅。工作38年,他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救出被困群众1000余名。

“我多深入1米,就对井下多了解一分,营救成功概率就会大一分”

从1983年工作起,肖文儒就与矿山结下不解之缘。

“老队员塞给我一个氧气呼吸器,能不能从事故里出来,全靠它了。”被分配到山西大同矿山救护大队的头半年,肖文儒天天苦练,最终能闭着眼用几十秒把呼吸器装好。

肖文儒难忘当时矿井救援的艰辛,“那真是冰与火的淬炼!”有一回,某矿区着火,肖文儒披上稻草编织的袋子,浇透凉水,冒死进火区打密闭墙。火区,是80多摄氏度的高温;大巷,是彻骨的冷风,他和队友抱着砖头,顶着极限温差,进出数十趟。

从业多年来,肖文儒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命悬一线。20多年前,肖文儒带队赶到一处积存煤粉、巷道自燃的煤矿现场,他刚用水冲开煤层,火光就“噌”地一下蹿出来。

火、煤尘、狭小空间……短短几秒钟里,他快速意识到一个可能的危险——二次爆炸。“不好,快趴下!”一瞬间,火焰爆燃,吞噬了矿井。

尽管氧气稀薄,肖文儒和队友仍紧紧趴在地面上,举起水枪,持续灭火。“要是当时没果断趴下,或停止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回忆,他时常会梦到那些穿行在火海边缘的场景。

他的记忆中,有无数次亲历的生死关卡——2018年,辽宁某铁矿炸药爆炸。肖文儒当晚在井口附近指导救援,直到天亮后才发现自己被废墟中散落的炸药、雷管包围着。

他的记忆中,有队友英勇牺牲的遗憾——1987年,山西某煤矿火灾,一位队友在井下打密闭墙时,迷失在浓烟中,意外撞掉氧气呼吸器,最终倒在井下。

然而,在井下焦急等待的矿工兄弟,以及在井口等待的矿工家属,让他不忍放弃这份工作。从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再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一路走来,肖文儒对于应急救援的坚持从未改变,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的斗志不减反增,“我多深入1米,就对井下多了解一分,营救成功概率就会大一分。”

“应急救援任务耽误不得,我必须保持随时出发的状态”

儿子上小学时,曾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作文——“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我起床的时候,爸爸已经去上班了。我晚上睡觉的时候,爸爸还没有回来。”

一年里,肖文儒至少200天都在各地救援现场。在他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只打包好的行李箱,“应急救援任务耽误不得,我必须保持随时出发的状态。”

参与应急救援38年,他难得主动休两次假,一次是腰椎间盘突出,还有一次是做心脏支架手术。“要规律作息,减轻压力!”手术后,医生再三叮嘱。

2017年6月,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时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总工程师的肖文儒,火速赶赴现场。长时间疲劳加暴晒,他的血压已经升高,感到头晕目眩。“你的身体还能扛得住吗?”从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的样子,姐姐拨通了他的电话。但他就着凉水吃了几片药,还是硬撑了下来。

肖文儒的手机里存满了救援现场的照片,心里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安危。

今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灾害,肖文儒带队赶赴新乡,连轴转了12天。“为了群众安全,付出再多都值得。”吃过那么多苦,只说这一句话,却让人看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他心中的分量。

“把职务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字写‘大’,这就是肖文儒。”谈起老同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二级巡视员孙国建说。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他出现在救援现场,大家心中就有了底气。”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副处长戴其浩说。

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肖文儒指挥救援的案例,曾被外媒称为“世界矿业史上最让人惊叹的救援之一”,被称为“救援奇迹”。

奇迹从何而来?来自于多年如一日的辛苦钻研。工作38年,肖文儒记录救援事故经验40多本,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并不断创新探索将矿用石膏、计算机、正压氧气呼吸器等“新工具”用于矿山救护。为规范救援保障安全,他还组织制定技术操作规程、紧急出动安全措施等,使抢险救灾有章可循。

“跟肖总工出差,是我们最荣幸的事,也是年轻同志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乔天楷说。

今年1月,在山东栖霞市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中,肖文儒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11名矿工被困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实属罕见。更棘手的是,该矿岩层复杂,现场布置的4个施救钻孔推进困难。一筹莫展时,肖文儒当即建议:“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一台高性能钻机和专业操作团队赶赴现场救援!”

事后证明,一子落而满盘活。新调来的大地特勘队对原本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1月17日13时56分,“生命通道”终于打通!最终11名矿工被成功救出。

“在应急救援中,建议是否科学可行,最为关键。肖文儒总比别人多想一层、先做一步,让救援有‘双保险’甚至‘三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管理处处长张安琦说。

2019年10月1日,肖文儒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登上“众志成城”方阵彩车,肖文儒不禁热泪盈眶:“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中的一员,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记者:邱超奕)

用生命守护生命,用热血守护平安

(《人民日报》快评)

在事故矿井下,肖文儒凭借着丰富的经验、过人的胆识、艰苦的努力,创造出多个生命奇迹。危难当前,是什么让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他把自己看得很轻,冒死爬进矿井深处,带病坚守事故现场,千辛万苦,他从无怨言。他把人民看得很重,那些救援照片和数字,在他眼中是一个个生命、一个个家庭。是“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他把时间看得很轻,他没有闲暇陪伴家人,连自己生病都很少请假。他把时间又看得很重,抢救生命,争分夺秒,他宁愿用几十个小时不眠不休,换取被困群众早一刻脱险。肖文儒的事迹,只是众多应急救援干部职工事迹的缩影。应急管理部组建三年多来,共有140余名应急管理干部和消防指战员因公殉职,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用热血守护平安,彰显出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作者:亦大)

《光明日报》(11月3日3版)“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记时代楷模、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

向险而行 百炼成钢

(《光明日报》短评)

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除了单位和家“两点一线”,更多的时候,肖文儒是在救援现场。

在透水的矿井中,在爆炸的废墟中,他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时刻。

但是,在那些紧要关头,他是比山更稳重的山,也是矿井中的一盏灯、黑暗中最亮的光。因为他总是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给被困的人带来生的希望,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

应急救援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但对于肖文儒而言,每一次救援都需要将个人生死抛之脑后。一次次向险而行,一次次在烈火中“淬炼”,一次次与死神赛跑,在38年的工作历程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8个沉甸甸的大字,贯穿在肖文儒应急救援事业的始终。肖文儒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好党和人民“守夜人”的崇高使命和担当。(作者:姚亚奇)

《经济日报》(11月3日3版)

为生命逆行——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

关键时刻冲在前

(《经济日报》短评)

日前,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对那些为了国家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而奉献青春、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生命的英雄模范作出表彰,讴歌他们的感人事迹,弘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

在他们中间,有年仅36岁就牺牲在抗洪一线的消防队员陈陆;有38年不忘初心,参加了700多起矿山事故救援的矿山救援人员肖文儒;也有常年奋战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地区的森林消防员孔特特……

他们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保持备战状态,练就过硬本领,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他们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

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一次次防范和化解了发生重特大安全风险的隐患,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更坚实的保障,使我们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更加安心,也使我们国家和社会更加安定祥和。让我们致敬英雄,致敬那些可爱的逆行者!(作者:常理)

38年“逆行” 只为做好人民的“守夜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来源: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编辑:张维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中央主流媒体这样报道“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主流媒体网络话语“掌控力”如何评价?来看研究

主流媒体网络话语“掌控力”如何评价?来看研究

...着湖北省、武汉市隐瞒不报、防控不力等负面舆论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全媒体矩阵平台,准确传递中央声音,第一时间滚动播放武汉现场抗疫报道。从宏观政策、中观现场到微观主体,从中央精神、干群工作到民间正能...

2023-09-06 #经典句子

“谈恋爱时就……” 再访铁岭“外卖侠” 他的妻子说了一句话……

“谈恋爱时就……” 再访铁岭“外卖侠” 他的妻子说了一句话……

...华社关注本报报道李默出手擒贼的新闻后,迅速引起包括中央媒体在内的多家媒体关注。新华社辽宁分社、中央电视台辽宁记者站与本报记者取得联系,准备跟进采访报道李默的事迹。今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为李默设置了话题...

2023-12-31 #经典句子

「包公家乡话包公」包公文化研究大咖齐聚肥东 探寻包公文化遗迹

「包公家乡话包公」包公文化研究大咖齐聚肥东 探寻包公文化遗迹

...公家乡来”专家学者座谈会。此次活动从启动之日起,经中央及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多平台、全媒体的融合传播、推广,引发全国各方强烈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活动先后邀请了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新社、安...

2023-06-21 #经典句子

“兰州文化”阔步迈上世界舞台

“兰州文化”阔步迈上世界舞台

...下,以“面”为媒,兰州的国际形象走出国门;两年来,中央、香港新闻单位累计刊(播)发关于兰州的原创报道4093篇,海外媒体刊发1373篇;借助“一带一路”建设东风,以宝兰、兰渝铁路开通为契机,紧抓时代机遇,展示兰州...

2014-02-26 #经典句子

独家丨北京外国语大学高金萍: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话语核心 讲好负责任大国的故事

独家丨北京外国语大学高金萍: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话语核心 讲好负责任大国的故事

...包容的 中国一带一路网 收录于话题 #独家专访 ,112个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

2023-01-05 #经典句子

“语”通中外  智援战“疫” !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助力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提升

“语”通中外 智援战“疫” !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助力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提升

...议、对新闻发布的建议、召开G20视频会议等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等有关部门的采纳。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组成融媒体矩阵,专家学者带领学生,根据不同对象国和地区编译疫情简报,第一时间通过多种网络渠道发布相关研究观点。...

2023-12-07 #经典句子

光影文字叙变迁 中新社“三戏连唱”致敬改革开放

光影文字叙变迁 中新社“三戏连唱”致敬改革开放

...定格,诉说着侨胞反“独”促统的共同心声……8日,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中国新闻社承办的“四海同心盛世梦圆—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在杭州开展。展览通过《改革开放,勇为人先》《情系桑...

2014-01-04 #经典句子

马栏山论剑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编辑刘汉俊的九句话

马栏山论剑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编辑刘汉俊的九句话

...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的思想;涵盖中央精神、决策、部署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学习强国”的初心和使命、定位和职责。做一个有知识的平台。“学习强国”...

2017-10-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