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

时间:2020-05-16

本次习作话题不仅与单元的主题紧密结合,而且贴近生活实际,使我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家乡的风俗”,要求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本次习作话题不仅与单元的主题紧密结合,而且贴近生活实际,使我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点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并配以三幅插图,激发我们的习作兴趣:第一幅图是春节拜年,第二幅图是正月十五赏花灯,第三幅图是除夕夜包饺子。这些插图表现的都是中华民族最典型的风俗活动,有利于唤起我们对风俗的真实体验,拓展我们的习作思路。

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提示既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并从怎么搜集资料、写什么、怎么写等方面进行相应指导。针对当前一些地区还存在着个别落后的风俗现象,教材特别提示“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引导我们在理解传统风俗习惯的同时,也认识到一些风俗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进,培养我们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评改和展示提出了具体建议。为了进一步激发我们习作的兴趣,教材建议把全班的习作集中起来编一本风俗作品集,为我们创设分享、展示习作的平台,提升我们习作的成就感。

对本次习作的内容,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但可能会因为对家乡的风俗缺乏深入了解,写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本次习作首先要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此风俗,再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风俗,搜集相关资料。接下来,在充分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列出习作提纲。然后,再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文章详略,进一步明确习作思路。习作完成后,和同学进行习作的交流、评改,进一步完善习作内容。最后,还可以把班内习作编成一本风俗作品集,交流传阅。

一、 明确习作要求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二、提前搜集资料,准备习作材料

学了《北京的春节》后,我们就可以由课文内容引发思考:除了课文介绍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风俗外,还知道家乡的哪些风俗?可以谈一谈自己知道的风俗习惯,如祭祖、嫁娶、丧葬中的风俗习惯,小孩子满月抓周的做法,盖新房上梁的仪式,通过和同学、家长交流,打开习作思路。接下来,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风俗,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可以主要从风俗的由来、内容或活动形式、寓意、人们对这种风俗的看法等方面搜集资料。

三、 交流习作材料,确定习作内容

完成资料搜集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再全班交流。接下来,可以根据自己确定的习作内容,写出习作提纲。提纲可以分条或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如果想要介绍一种风俗,可以思考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才能表现这种风俗的特点。如,可以介绍这种风俗的来历,可以介绍这种风俗的内容或活动形式,还可以介绍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把想到的几个方面都列下来,还可以进一步思考,怎样安排这几方面的内容才能让人读明白,以此来合理地安排习作提纲。

如果想要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列出可写的内容。比如,回忆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具体过程;想一想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或对活动的某一方面看法。

四、 明确习作思路,安排详略,突出重点

在明确了可写哪些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课文详略的安排,再围绕自己想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本次习作重点介绍什么内容。

如果选择“介绍一种风俗”,如果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家了解这种风俗,就可以重点介绍这种风俗的内容或活动形式;如果主要目的是突出这种风俗的历史底蕴,就可以重点介绍它的由来;如果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对这种风俗有更深入的认识,就可以重点介绍风俗的文化内涵,揭示其背后的意义价值及自己的思考。在介绍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写出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如果选择“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就可以把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等方面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写,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次要内容穿插在行文中。

五、交流评改,展示习作成果

1、针对“介绍一种风俗”的习作,可以围绕是否写出了风俗的特点、是否抓住了重点来展开交流。如,可以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这种风俗的特点写清楚了吗?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是围绕这个主要意思来写的吗?

2、针对“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的习作,可以围绕是否重点描写了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是否有机穿插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展开交流。如果习作没有突出重点内容,可以再次回忆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充实相应的内容。

在反复修改、精心打磨的基础上,可以制作一本民俗作品集,把大家的作品都收进来。民俗作品集做好后,组织同学们在全班轮流翻阅。

家乡的风俗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我的家乡都有用地地菜煮蛋吃的习俗。据说在这一天吃了地地菜煮鸡蛋,一年都不会头痛。这天早晨,我和妈妈挎着篮子来到田里找地地菜。哇,还真多耶,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我们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虽然已累得满头大汗,但却满心欢喜,只想采得更多。用不了多久,我和妈妈的篮子已经装不下了。我们满载而归,回到家里,把菜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找来一口大铁锅放进去,再放入适量的水,最后放入鸡蛋,记住,千万别放盐,原汁原味才更香。煮了四到五分钟后,要把鸡蛋拿出来,把蛋敲碎一点点,再放进锅里煮,这样才更入味。煮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开锅了,我们小朋友围在灶台边,看着妈妈从锅里把鸡蛋一个个捞出来,放到凉水里。闻到那香味,我们不禁直咽口水。还没等鸡蛋凉冷,就迫不及待伸手去盆里拿一个剥开,边剥边被烫得只叫喊,吃一口到嘴里,满嘴清香,地地菜的香味完全融入到鸡蛋里。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呀。小伙伴们,你们家乡有这样的习俗吗?这天,你们能吃到这么美味的地地菜鸡蛋吗?

欢迎点击关注“烛光照耀星空”。假如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探讨;假如你对文本有更深更广更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倾听导师说作文:六语下册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倾听导师说作文:六语下册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写在前面的话:作文和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倾听导师说作文”"倾听导师说阅读”坚持说九年义务教育单元的作文和阅读。把小学一二年级合称为“低年级"。从低年级到初中九年级循环更新。你在倾听,导师在叙说,...

2013-08-03 #经典句子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单元分析单元说课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单元分析单元说课单元教学计划

...捉可以表达亲情的镜头,进行习作。练习1安排了五项内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语文与生活”的重点是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诵读与积累...

2023-01-26 #经典句子

倾听导师说作文:三语下册 第三单元习作《中华传统节日》

倾听导师说作文:三语下册 第三单元习作《中华传统节日》

导师有话说:作文和阅读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倾听导师说作文”“倾听导师说阅读”是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好帮手。从小学低年级到初中高年级循环更新,精准扶贫。你们在倾听,导师在叙说,引领学生重新塑造作文与阅读的...

2019-10-25 #经典句子

「同步预习小讲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同步预习小讲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根据教学经验和学情,我为大家设计了课前预习单,希望大家在每节新课学习前可以利用这个单子充分的预习课文,这样才会事半功倍。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

2015-12-29 #经典句子

六年下册单元梳理 方便学生复习 老师精心归纳课文和单元习作

六年下册单元梳理 方便学生复习 老师精心归纳课文和单元习作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全面整理,重要知识点你掌握了吗?看资深教师杜du给大家出示重点,方便大家参考和学习。一、单元总览。(便于对整个单元进行掌握)本单元要素: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

2023-06-06 #经典句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可打印)+习作指导(读后感)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可打印)+习作指导(读后感)

习作指导:《写读后感》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二的内容。要求学生从读过的书中或者文章中任选一篇写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受要真实、具体。#五年级语文下册#“写读后感”在五年级的学习中是一...

2020-10-12 #经典句子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特训第四单元《10青山处处埋忠骨》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特训第四单元《10青山处处埋忠骨》答案

第四单元 10.青山处处埋忠骨字词阶梯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拟定(nǐ√ yǐ)奔赴(pù fù√)黯然(àn√ ài)踌躇(chú √zhù)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一(封)电报一(幅)大字一(块)枕巾一(场)战斗一(间)卧室一(架)飞机...

2023-09-13 #经典句子

小学生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第五单元单元分析计划

小学生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第五单元单元分析计划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本单元教材围绕“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以及“习作例文”和“习作”,也就是说,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这样一个富有特色的单元...

2023-09-2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