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三国演义》作为文学作品 有几分是真实的历史?

时间:2020-04-22

然而,三国演义作为百姓口中熟知的文学作品,它与真实的历史有几分相似呢?又或者说它的真实性何在?通过对三国演义的语言分析、艺术研究等发现这部文学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0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从历史著作到文学作品,再到今天的影视,魏蜀吴三国的纷争已经被多次刻画,并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然而,《三国演义》作为百姓口中熟知的文学作品,它与真实的历史有几分相似呢?又或者说它的真实性何在?

通过对《三国演义》的语言分析、艺术研究等发现这部文学作品有七分历史、三分虚构,但它的虚构手法较为高超,与真实的历史相融合,造成了以假乱真的现象,于是出现了我们今天关于其真实性的思考。

《三国演义》构成了我们对那段三国历史的最初认识,我们在没有学过历史,甚至已经学过历史的情况下,仍然会对这部文学作品趋之若鹜,里面的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曹操的大奸大义,诸葛亮的智善谋局等等,这些都吸引着我们。

而那些真实的历史片段并不是我们所追寻的东西,所以少时的我们不会思考《三国演义》是否是真实的。然而,长大后,当我们以曹操、诸葛亮和关羽等著名人物来做历史对比之后,就会发现《三国演义》的真与假。

一、文学与史学的关系:《三国演义》的创作性

1.文史关系与文学创作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

作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解,再加上民间流传的故事,运用艺术手法进行加工,将三国时期的历史进行了创作性改编。

《三国演义》大致可以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和三国归晋五大部分,用文学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近百年的历史。

《三国演义》的创作过程已经向我们诠释了“文史的依赖关系”,在有关文史关系的研究中,郭沫若的文史理论比较有影响力。

郭沫若致力于将史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相结合,倡导“文史合一”,这与20世纪法国史家兰克倡导的“秉笔直书”完全不同,兰克认为史学研究应当根据史料如实再现历史,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郭沫若出现“文史合一”思想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也与他自己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又进行历史研究的并行活动有密切关系。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前期,郭沫若开始明确叙述自己的“文史合一”思想,徐国利在《郭沫若的文史关系理论及其史学实践与特色》中指出:“,史剧等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历史研究既有密切关系,又有本质区别。

一方面,历史文学创作必须以科学的历史求真为基础……另一方面,文学创作与历史研究又存在根本差异,他(郭沫若)说:‘剧作家的任务是在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

由此可见,与兰克的据事直书完全不同,郭沫若认为文学创作可以不被历史事实所束缚,言下之意,文学创作可以进行脱离历史事实的创作。

郭沫若虽然主张文学创作可以脱离真实的历史,但这不意味着郭沫若也赞成历史研究脱离真实的历史,因为郭沫若认为历史研究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剧作家的任务就是创作文学作品。

为此,剧作家可以从任何地方取得素材。在郭沫若的理论中,文学创作中的历史只是众多素材中的一种,与真实的历史无涉。

既然文学作品的重点在于文学,那么史学的相关内容便可以暂时搁置,而留待史学家发掘和研究。然而,尽管剧作家可以将一切历史都视为自己的素材,但仍然要坚持有史有据,否则就会误导民众。

二、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来判断真实性

1.《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的曹操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

由于罗贯中的创作主要是从《三国志》中借鉴而来,所以通过对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的某些内容就可以看出罗贯中的创作程度,其中,人物对比是最为直接方便的检验方式。

《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描述以乱世枭雄最为著名,将曹操描写成了奸诈但讲求道义的人,其中奸诈占据主要部分,有人认为这可能与罗贯中所秉持的封建正统思想有关,毕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侮辱了汉朝皇室的脸面。

《三国志》对曹操的描述则关注其与众不同之处,据记载,曹操自小就有奇才之象,黄巾起义后,加入讨伐黄巾军的行列,后来逐渐在山东兖州立足,又适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打败袁绍一系,逼迫皇室后裔刘琮献州投降等等,在自己管理的一方领域内治理有方。

从《三国志》对曹操的描述可以发现,这里的曹操基本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相似,只不过少了几分奸诈之气,也就是《三国演义》常说的“枭雄”,反而是一位真真实实的英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的评价颇高,说曹操是“超世之杰”。因此,陈寿所描述的曹操与我们今天熟知的奸雄曹操有所不同,这显然是文学创作的结果,尤其是《三国演义》中有关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的事情,更被视为曹操奸诈和多疑的证明。

2.《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与曹操齐名的还有诸葛亮,诸葛孔明堪称《三国演义》的智慧顶峰,显然,罗贯中弱化了其他历史名人的能力,如郭嘉、凤雏庞统等,直接强化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能力,让读者读完全书后对诸葛亮赞不绝口。

《三国志·蜀书》为诸葛亮单独列传,说明《三国演义》所写非虚,《三国志·蜀书》记载了诸葛亮与刘备得隆中对,描述了诸葛亮在未出山之时就已经大显智慧。

《三国志》所记载的诸葛亮事迹也基本与《三国演义》相符,包括赤壁之战、刘备托孤、平定南中、数次北伐和最后病死五丈原。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也很高,“管、萧之亚匹,识治之良才”,但陈寿也看到了诸葛亮的缺点,“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与《三国志》的平面叙述不同,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叙述有更多的偏私,他首先将诸葛亮塑造成有谋略、有智慧的谋士,这从《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的情节中就可以体现,因为这些事情在历史上都是刘备完成的。

其次,罗贯中又用大量笔墨描写诸葛亮的忠君,对刘禅的无能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又描写了诸葛亮面对这样的刘禅仍然坚守刘备的托孤遗言。最后,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将一些诸葛亮指挥过或未指挥过的战役都放在了诸葛亮的事迹中。

总的来说,相较于罗贯中对曹操的描写,他对诸葛亮的描写更加丰富,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将诸葛亮神化,比如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有经天纬地之才,非常神通广大。

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似乎没有短处,而且似乎超出了人的界限,以致于郑振铎在《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中认为“《三国演义》实际上就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

三、总结

《三国演义》的真实性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但基本的观点是三分虚构、七分真实,最大的争议点还在于《三国演义》的哪些地方是真实的?哪些地方是虚构的?

据此,很多学者研究了《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创作手法,最后认为罗贯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了三国历史。《三国演义》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文学作品,是一部历史小说,它真实的让历史学家也无法忽视它,它的创作手法之精湛使文学创作者也无法忽视它。

不论《三国演义》有多少部分是真实的,它始终是一部历史小说,我们阅读它时,应当将其视为文学作品,探索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而不应该对其历史真实性进行苛责,或质疑它没有遵循历史。

这种科学式的做法不符合文学创作,相反历史研究更需要这种严苛的态度和精神。具体来说,艺术与科学从来都不是泾渭分明的,就像文学与史学重视有交叉部分存在,它们反映的都是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参考文献

徐国利:《郭沫若的文史关系理论及其史学实践与特色》徐国利:《陈寅恪对“以诗文证史”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章学诚:《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郑振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陈翔华:《诸葛亮形象史研究》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三国演义》作为文学作品 有几分是真实的历史?》,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致使一种文学形象 但似乎更为人们所乐道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致使一种文学形象 但似乎更为人们所乐道

...演义》虽号称“七实三虚”,但它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以《三国演义》为基础衍生出的诸葛亮文化现象与以《三国志》为基础衍生出的诸葛亮文化现象就有很大的差异。《三国志》是在述史,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修身...

2023-10-15 #经典句子

《三国演义》里为何要“扬刘抑曹”?别小看文学作品的舆论引导

《三国演义》里为何要“扬刘抑曹”?别小看文学作品的舆论引导

...富汗的遭遇都是如此。这些思想如何被全世界接受的呢?文学作品、电影、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等都是舆论战的工具。人的思想一旦被改变,便很难被扭转,可见舆论战的威力。也正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的努力,过去、...

2024-01-15 #经典句子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 品味历史文学内涵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 品味历史文学内涵

...孔明借东风 5.火烧赤壁 6.群英会 7.三英战吕布我国历史上非常经典的名著《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在其中一方面非常深刻的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事件,小说中在另外的一个方面,依据我国明朝时期社会的真实实际的情况而...

2023-10-01 #经典句子

《三国演义》里有句话很荒谬 为什么听着还挺有道理?

《三国演义》里有句话很荒谬 为什么听着还挺有道理?

...非如此简单。不过,在《三国演义》里,罗老先生有一段历史回顾,来佐证这句话,悦史君给大家逐句分析一下。起首“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这里说的是东周末年,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最后六国被秦国消...

2023-10-10 #经典句子

经典三国语录草书集字 盘点《三国演义》中那些令热血沸腾的名句

经典三国语录草书集字 盘点《三国演义》中那些令热血沸腾的名句

【 前言 】《三国演义》是一本奇书,是一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称得上是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一部历史小说。其实,自公元184年汉灵帝黄巾之乱起,到公元280年东吴孙皓降晋的96年间的这段历史时期,在整个中国5000...

2023-07-20 #经典句子

《三国演义》丨画龙点睛的诗 词 文 檄 成就同样非同凡响

《三国演义》丨画龙点睛的诗 词 文 檄 成就同样非同凡响

...采。#三国人物知多少#开篇诗词——《临江仙》,唱尽了历史兴亡的感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

2011-12-30 #经典句子

《三国演义》男人不都是大猪蹄子!张飞会写诗 吟诗诵文武将也行

《三国演义》男人不都是大猪蹄子!张飞会写诗 吟诗诵文武将也行

...是适用于大部分的人的,即使是天天打打杀杀的猛将也是有几分才气的。而接下来介绍的这个,那可谓就是真正的“猪蹄”了,还是一个十足的“大的”。 当时在曹营手手下有一个真正的“武痴”唤作许褚。当时的许褚在被曹...

2007-10-10 #经典句子

李煜一首词句句写秋怨 却又字字不提 着实有几分含蓄之美

李煜一首词句句写秋怨 却又字字不提 着实有几分含蓄之美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著名的词人皇帝,李煜在文学史上得到的评价很高。他那些怀念故国的哀思都寄托在宋词之中,形成了摄人心魄的审美特征。我们今天读到他流传下来的那些诗词,无一不闪烁着真情实感的光芒,无一不...

2024-01-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