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黄山的茶

时间:2020-02-18

中华茶史源远流长,算来起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人不离口到风靡世界,从喝茶到饮茶,从种茶到制茶,从茶具到茶道,一杯茶水蕴含了天、地、人、物、神的诸多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细雨绵绵,一片片芽叶在春风的抚摸中萌发成翠绿,郁郁葱葱的乡间茶树显得格外精神抖擞,此时春茶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浑身透着饱满芬芳,散发出宜人香气。

中华茶史源远流长,算来起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人不离口到风靡世界,从喝茶到饮茶,从种茶到制茶,从茶具到茶道,一杯茶水蕴含了天、地、人、物、神的诸多内涵,反映了所在时代的社会变迁和人文风貌。可以说,一茶汤,道尽人间百姓事。

从古至今,民间饮茶之风盛行。俗话说,开出门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茶道即人道,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小至明礼节知民情,大则彰道德显儒学,处处透露着生活智慧,记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民俗风情。

黄山为千年茶乡,西到英伦,北至中亚,自古便是茶马古道的重镇,素有“无茶不成歌,无茶不成调”的说法。在诸多农事中,如栽田、挖山和筑堤修路等,常有专人击鼓唱歌以示加油鼓劲,在这些号子当中,茶是最常见的内容。至于山歌、情歌、采茶戏、神歌、婚庆、节日等,更离不开茶的影子。在茶歌中,情歌最为常见。如《十二月摘茶》四节:“正月里来是新春,何日等得茶发牙,姐在房中急闷闷。二月里来是花期,郞在河下把水挑,姐在房中把茶烧。三月里来是清明,采茶情哥上姐门,姐在房中笑盈盈。四月里来是立夏,情姐打扮去摘茶,情哥送来一朵花。”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场所唱到茶,歌中体现出非同一般的茶史文化和儒学思想。《栽田鼓》“细茶芽,细茶底下有芝麻,有礼之人慢慢饮,无礼之人用手抓。”这里将茶与礼节紧密联系在一起,闪烁着儒学精神,将人的本性得以充分的诠释。《赞婚茶》:“说赞茶,说赞茶,我把茶籽说根芽,上古时候无茶饮,文武百官喝开水。多亏唐僧去取经,师徒四人向西行,那日打从茶山过,带来茶籽转回程。过了一关又一关,茶籽播种黄山上,多亏茶农费了神,才有茶叶到如今。”寥寥几句,将茶的传说跃然纸上。

除了民间文化,多种多样的茶俗由来已久,不仅体现出当地民俗特色,而且其中充满了儒家精髓。在许多农村,人们将定婚称作“吃定茶”,自订婚后需要“三茶六礼”,指端午、中秋、春节三大节日,男家得向女家送茶礼以示婚约,故有“七包饼子八包茶”之说,茶比食品还多,可见茶在婚事中的重要性,因茶生性清洁,茶味悠长,寓意守身贞节和婚姻长久。到了女子出嫁时,还要专备箱子装茶,谓之“陪嫁茶”,或是婚后由新娘的弟弟或侄子送来,称之“郞舅茶”。男方到女方迎亲或女方到男家见客时,喝了茶的人要给红包,称“茶钱”,成婚那天两人喝过“同心茶”,然后经过连续三夜的“抬茶闹茶”,才算正式成为夫妻。

人生如茶,可谓百味俱全,有甜就有苦,有喜就有悲。民间办丧事,同样离不开茶。人死后,床前要摆上一盅清茶,意为一生清清白白,了无牵挂。入殓时,需在其口放入一片茶叶和几粒米,此为“含茶”,表示哪里都有茶喝有饭吃。做法事时,还有“引路茶”、“赐福茶”、“回丧茶”之说,就是逢祭日,也要“献茶”和“讨百家茶”,以求孝顺和平安降福。

同时,茶也是庆节的必需之物。逢年过节,农家素以糖茶待客,红糖加红茶,皆为喜庆,糖有生活甜蜜之意,茶有相处敬和之礼。春节拜年时,客人不管到哪家都要喝茶吃点东西,叫“吃年茶”,寓意“年年有余”。即使是一些特殊的生日宴会或聚会,家乡人称作“汤饼之会”,这“汤”实为“茶水”之意,亲人们聚集在一起,或敘亲情,或议族事,或对歌说书,大有“煮茶话桑麻”的况味。

黄山多山多水,人家依山伴水而居。有水便有桥,有桥必有茶,“桥茶”往往成为南来北往旅客的歇脚点。这些桥多为古木建筑桥,上面盖有桥廊遮风挡雨,桥中左右安有横木以借行人坐靠休息之用。在人流量较大的桥里,还建有相当规模的桥头屋,称为“茶亭”,一边开生活小店,一边是烧茶房,以方便过往客人。至于“桥茶”也叫“亭茶”,这是免费提供的“赐茶”,如果在多年前,你无论到何处,都不用担心路上口渴没茶可喝,累了也不愁没有地方落脚。

这时,只见桥栏中间有一只方形大柜,柜里放着硕大的茶缸,足以装下几担茶水。那柜是盖着的,一半是固定封住的,上面放着几只茶碗或竹制茶杯,另一半是可以自由揭开的,旁边挂着一只长柄的竹茶吊筒,渴了可随意畅饮,不收分文。由于“桥茶”众多,为此还产生了专门维持日常运转的地方性组织,名为“茶社”。这“茶社”可不简单,相当于现代的慈善机构,甚至有自己的山林田地,可供“桥茶”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平时费用开支,虽然有些建在官道地方的“桥茶”为“官茶”,但大多数由当地富足行善之人捐资施茶,从而成为收入来源相对稳定的公益性民间组织。

尽管如今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茶社”早已不再,但在有些地方,仍保留着“桥茶”风俗,多年来从未间断地坚持不懈给路人烧茶,继续弘扬着儒学的和善大爱精神。总之,这种民风之纯,无不显示当地人们对茶的感情之深,展现出人间有爱的茶道之理。在记忆中,许多茶桥和茶亭上常有这样一副对联,“来不迎,去不送,礼义不拘方便地;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大罗天。”此情此景,令人不由驻足观看,流连忘返。许多时候,我伫立古道茶亭之上,手捧一杯黄山茶,望着桥上青砖土瓦苔绿斑斑,曾经那些南来北往旅人的吆喝声在耳畔久久回荡……

廖辉军(湖北)

【来源:安徽网_政务】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徽茶文化故事征文|黄山的茶》,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在黄山 我只做徽州的一叶芽茶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在黄山 我只做徽州的一叶芽茶

静谧中,它们睁开双眼用小小的惊讶,撩开清晨的薄雾那细微的声音在整个徽州整个黄山的辽阔诗意中铺展开来氤氲中,欲醉未醉似真似幻柔软的,清凉的,醇香的适合打开一首朴实的茶歌一座生机盎然的松萝山已走出凛冽像一...

2024-01-16 #经典句子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古黟黑茶记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古黟黑茶记

心静之时,泡上一壶茶,让身心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之中,仿佛时间停摆。也许正是这种感觉,让我对茶有了特殊的喜好——无论哪种茶,都喜欢试一试,品一品。去年初秋,我到了北枕黄山、南望白岳、四面群山环抱,被誉为“...

2009-05-25 #经典句子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茶香陪伴码字路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茶香陪伴码字路

...烟,在吞云吐雾间以字为马,奔腾出深邃的思想、美好的故事。而我,喜欢在夜深人静时,泡上一杯香茗,以茶的微苦回甘提神醒脑,以茶的清幽芬芳启迪思想、调动智慧与激情。真正与茶相遇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作为农村出...

2023-12-15 #经典句子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王茂荫祖传“森盛茶庄”那些事

徽茶文化故事征文|王茂荫祖传“森盛茶庄”那些事

明清时期,徽州人设在京城的茶庄名肆很多,其中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至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经营于北通州的“森盛茶庄”,是比较著名的一家。这“森盛茶庄”,是王茂荫祖上创办的。王茂荫是马克思《资本论》...

2012-07-25 #经典句子

听过以茶代酒 可你对中国茶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

听过以茶代酒 可你对中国茶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

...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黄山毛峰自古名山产名茶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

2023-02-01 #经典句子

《诗茶文化典藏》2020卷征文展之茶话一:西湖龙井

《诗茶文化典藏》2020卷征文展之茶话一: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作者 孟宪华)当西湖遇见龙井龙井遇见紫砂鸟鸣就会遇见云朵这个下午,是一壶珍藏的明前茶一千二百多年的翠绿依旧秉承“四绝”雀舌上下翻动“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舒展的叶片是草木盛开的魂魄一缕叹息...

2023-05-09 #经典句子

《诗茶文化典藏》2020卷征文展之茶话二:千岛玉叶

《诗茶文化典藏》2020卷征文展之茶话二:千岛玉叶

千岛玉叶 (作者:孟宪华)茶是好茶,须依山傍水有最清澈的湖水滋润,一千个岛的花香、鸟鸣、云雾和雨露才能够拥有金枝玉叶趁着春天恰到好处,清明刚过谷雨未来月色迷离,携一行春风,擎一枝白毫沿着一杯茶,烹调光...

2023-10-11 #经典句子

诗词中的茶文化——十大名茶!

诗词中的茶文化——十大名茶!

...上碧玉妆蝙蝠洞前釆茶忙掐叶去梗具匠心瓜叶片片味醇香黄山毛峰黄山毛峰属于绿茶的一种,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又称徽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

2023-05-0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