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梅兰风华|梅兰芳:真正走向文化自觉的艺术大师

时间:2020-01-10

然而,梅兰芳是一位共产党员,虽然他的党龄只有两年多,就于1961年8月溘然逝世,但梅兰芳用一生不仅在台上而且在台下抒写了壮丽、辉煌的人生,他严于律己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9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提到京剧大师梅兰芳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若告知梅兰芳还是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相信很多人会是一脸茫然,甚至愕然。然而,梅兰芳是一位共产党员,虽然他的党龄只有两年多,就于1961年8月溘然逝世,但梅兰芳用一生不仅在台上而且在台下抒写了壮丽、辉煌的人生,他严于律己、追求完美,加入共产党使得梅兰芳人生进入一个新阶段,他的思想实现了一种新飞跃,成为他人生思想信仰的“点睛”之笔,成为“一代完人”。

梅兰芳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其对共产党较为深入的认识,从上海解放开始。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这一天清晨,梅兰芳就上街了,远处还可以听到隐隐的枪声,在建国东路,他看到许多解放军战士军容整齐,都睡在马路边。回家后,他称赞共产党军队纪律好极了。(福芝芳《回忆党教育下的梅兰芳同志》)紧接着梅兰芳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的工作,从上海迁往北京居住。先后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和中国戏曲学院院长等职。入党的愿望与他参加革命同时萌生,在梅兰芳看来,“自从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以来,在党的极大关怀和教育之下,使我理清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通过革命的伟大胜利,祖国的伟大建设和党大公无私地为人民、为整个人类谋福利的伟大措施,我深深地受到了感动,使我真正认识到党的马列主义的真理,也认清了作为一个艺术劳动者所应走的正确的光明的道路。”(梅兰芳《入党志愿书》)不过,梅兰芳觉得“几年来,虽然我是热爱党的,在主观上也还是努力加强着政治锻炼,但是非常不够的,因而我久已渴盼成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的愿望不好意思向党表示。”(梅兰芳《入党志愿书》)梅兰芳认为“我希望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但现在还不够条件,要进行思想改造,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思想改造是非常重要的。”(福芝芳《回忆党教育下的梅兰芳同志》)他对党有个完整认识的过程,同时因为对入党看得很重、很神圣,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也格外高。

那么何以于1957年提出入党申请呢?梅兰芳说:“我已经参加了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天天正在做着我应当做的工作,如果自己还没有锻炼好,怎能够把现在的和将来的工作都做得好呢?所以热烈希望及早参加党得组织,直接受到深入得共产主义教育,使我脱胎换骨,改造得更彻底才可以放心大胆贡献出所有的力量,我今天才申请入党,不算早了,不能再等待了。”(梅兰芳《自传》)他的入党志愿书写于1957年12月,入党《自传》写了近万字,详细汇报自己的经历、剧团、社会关系、家庭情况及入党理由等,这个时间点的提出,也有他为革命工作时不我待的一种责任和急迫感。1959年3月16日,中国戏曲研究院党支部研究通过梅兰芳为预备党员,3月2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党员全体大会决议通过梅兰芳加入中国共产党。于7月1日举行入党宣誓仪式。梅兰芳入党介绍人是中国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庚和中国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马少波。关于梅兰芳入党介绍人还有点小故事。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梅兰芳入党之事,曾说“梅兰芳同志要入党我很高兴。程砚秋同志入党时,我曾做过他的入党介绍人,你(马少波)去征求梅兰芳同志的意见,如果他有此要求,可以援例而行。”当马少波向梅兰芳转达周总理的关怀时,梅兰芳恳切地说:“总理的关怀和信任我很感动。他做砚秋的入党介绍人,我也感到荣幸。但我想文艺界知名人士入党的很多,如果大家都援例要总理做介绍人,总理如何应付得了!我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不应特殊,我希望中国戏曲研究院和中国京剧院的两位党委书记张庚和您(马少波)做我的介绍人,这样有利于党组织对我的具体帮助。”周总理听说后,高兴地说:“梅兰芳真是一位好同志。”(马少波《自叙》)这一年,也是建国10周年,梅兰芳在这一年新排了他新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新戏《穆桂英挂帅》,该戏也成为梅兰芳晚年一部代表作。在入党宣誓仪式上,梅兰芳也讲到该戏的成功,“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和编导、剧团同仁以及文艺界朋友们的大力帮助,我想把这个戏搞好是不可能的。”(引自谢思进、孙利华《梅兰芳艺术年谱》)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人民的戏曲事业中,担任戏曲领域许多重要职务,其时他已经50多岁,此前还有抗战八年的息演,他却始终活跃在演出的舞台上,到全国各地,为基层服务,为工人、农民和广大解放军指战员服务,到抗美援朝前线,到福建前线,慰问和鼓励那些最可爱的人。他每个档期的演出,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场两场,而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三个月,不是以他为招牌,而是以他为主演。以1956年演出为例,1月在北京,2月在南京,3月在泰州、扬州,5月26日至7月16日在日本东京、福冈、八幡、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地,9月在北京,10月上旬在上海,10月中旬在杭州,11月在南昌,12月在长沙,1957年1月从长沙又直接到武汉,受寒感冒,嗓音发哑,病休后又在武汉演出,包括为武钢建设者作了两场慰问演出,一直到2月25日回到北京。日本回国后的这次浙、赣、湘、鄂演出,前后持续达近4个半月,这时的梅兰芳已经62岁,这需要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力量。在各地演出,梅兰芳平易近人,他提的唯一条件是,压低票价,希望让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看得起他的演出,以致于许多售票点艰难维持购票秩序。这次演出产生很大影响,包括毛泽东主席见到梅兰芳都询问:“你几时回来的,这次走了不少地方吧?”(福芝芳《回忆党教育下的梅兰芳同志》)

进入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完成了由一位杰出、爱国的“伶界大王”向有理想、有信仰和高度文化自信京剧艺术家的历史过渡,这样一种转变和升华,与时代发展及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梅兰芳的视野格局、他的思想和世界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确定他找到方向,知道自己的艺术为谁服务,目标是什么。所以,共产党领导下的梅兰芳最后之十余年,真正从文化和理论两个层面明确了“梅兰芳”的意义,他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厂矿部队不遗余力地去演出,是一种认识了艺术真谛和自我价值的回馈与报答,所以他每到一地所迸发的民众“狂欢”和热情,是艺术与观众最本原的交流、融汇。

而梅兰芳能够臻于此境,却非一朝一夕,是他长期积累的结果。他8岁学戏,11岁登台,却并无天分,靠的是勤奋与锲而不舍。1913年在上海演出,声名鹊起后,继谭鑫培成为新的“伶界大王”,在京剧旦行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号称“四大名旦”,是时尚的宠儿。人们多关注和了解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而梅兰芳所以能够不辜负众望,没有半途而废,而是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是与梅兰芳所秉持的家风传统、他注重个人修养、严于律己分不开。

梅兰芳祖父梅巧玲(1842—1882年),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著名旦角演员,为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之一,30多岁即执掌著名的四喜班,深受梨园同仁的爱戴与尊敬,乐善好施,同行遇到困难,他尽其所能予以帮助,“焚券”“赎当”的轶事在梨园界广为传颂,有“义伶”的美誉。梅兰芳秉承良好家风,做人和善谦虚,包括他少年得志,成名以后,没有不良嗜好,各界人士以及媒体多称他虚怀若谷。他乐于助人,参与社会各种公益活动,义务戏演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这些义务戏演出,无论是救助贫苦同业,或赈济灾荒,或爱国筹款,或慈善救济,梅兰芳都当仁不让,也是最具号召力的演员。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全市“三罢”即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为对罢工工人进行补助,梅兰芳积极推动梨园公益会发起义务戏,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尚小云、马连良等名角都出场演出,“尽纯粹义务”,他还率领自己承华社全班人马演出义务戏,把所有收入捐献,梅兰芳本人还另行“捐助学界募捐会洋五百元”。(《梅兰芳发起义务戏》,《社会日报》1925年6月11日)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各地爱国人士,纷纷解囊,筹集前方将士医药等费,梅兰芳积极参与,“亲演双出,共筹款八千余元”。(《梅兰芳演义务戏捐助伤兵医费》,《京报》1932年3月7日)还与承华社同仁独立举办义务戏筹款,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各类义务戏演出梅兰芳都是人们首先考虑争取的对象,他也是最大程度地参与其间,特别是那些慈善和公益性活动,他的名望和号召力无人能及。

但是我们知道,演员演戏可不是一个人的事,还涉及到场面、跟包、配角等等,义务戏名角免费,其他人呢,这里情况比较复杂,事实上有场面、跟包、配角等支出,所开之价,很多时候比平常加倍还多,暗中自然就把主角应得之数,开在帐里了。就是主角不是自动如此,他的办事人,也要这样作。这相当于是行内的潜规则。梅兰芳则不如此,“他既答应演义务戏,则一文不要,自己跟包人,自己给钱,其余配角,由义务办事人自己接洽,以昭信用。”这是跟随他多年的齐如山所看到的。为此,齐如山对梅兰芳极其佩服:“他之为人不但谦和,且极讲信用而仁慈”。(《我所认识的梅兰芳》,《京剧谈往录三编》,北京出版社1990年第93页)

齐如山谈到梅兰芳为人的另一方面是“自爱而讲气节”。他讲了一个梅兰芳的故事:“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扶持溥仪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在未成立之前,日本人或中国人来找梅兰芳,请他于满洲国成立之日去演几天戏,以志庆祝,戏价从优,安全绝对保障。为梅兰芳所拒绝。如此交涉了几次,这位伪满邀请者说:你们梅家三辈都受过清朝的恩典,“天子亲呼胖巧玲”这样的诗句是众所周知的。如今又成立满洲国新政府,你们自然应该前去庆祝。并且这与你以前演一次堂会戏也没什么分别,有何不可去呢?梅兰芳回答道:这话不应该这样说法,清朝已经让位,溥仪先生不过一个中国国民,倘他以中国国民的资格,庆寿演戏,我当然可以参加。如今他在敌人手下,另成立一国,是与我们的国家,立于敌对的地位,乃我国之仇,我怎么能够给仇人去演戏呢?来者又说,那么从前的恩惠就不算了?梅兰芳回答:这话更不能说。若严格地说,清宫找戏界唱戏一次给一次钱,也就是买卖性质,就说当差,像中堂尚书等或可说受过恩,当小差使的人多了,都算受恩吗?我们还不及当小差使的人,何所谓恩惠呢?该人无言,事遂作罢。(《我所认识的梅兰芳》,第94页)名为请,实则软硬兼施,而梅兰芳是非分明,柔中带刚,不卑不亢,关乎气节大义,寸步不让,他的思想境界于此可见一斑。舞台上梅兰芳多扮演柔媚秀丽的女性,现实中温文尔雅,与人为善,中和有度,而关乎原则大事,他异常清醒,态度鲜明。由此,抗战时期梅兰芳的息演隐居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京剧、中国戏曲“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重大影响,且影响至今的艺术家是梅兰芳。他的访日、访美、访苏演出,每到一国都引起轰动,让所在国观众了解和欣赏到中国传统戏剧,让国际戏剧界看到别样的戏剧艺术,梅兰芳的出访演出,得到多国戏剧界大家的关注和好评,为中国戏曲争得了荣誉。需要指出的是,梅兰芳这几次赴日、赴美、赴苏演出,处于中国社会经历了近代屈辱,国门洞开,清室逊位,社会急剧的动荡和变革中,中国文化也遭遇前所未有之冲击,西学东渐思潮下,许多激进者对传统文化进行猛烈批判,人们旧有的思想、信仰、理想、道德、观念发生动摇和改变,左右为难之际。所以,梅兰芳的每次出国演出,关注和引起巨大反映的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戏曲界、艺术界本身,而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公共和集体性的瞩目、聚焦。梅兰芳每次出国,也不是以经济为目的(虽然经济收入是那个年代包括梅兰芳在内所有京剧艺术、人赖以生存的唯一方式),也没有受到国家委派、出资,有时很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梅兰芳都置之度外,他所做的是他作为一位中国艺术家的文化自觉行为,在那个年代如梅兰芳不以稻粱计,而以社稷文化重者,有这种文化自觉和世界眼光者,可谓先行者。正如他1930年1月16日在赴美前宴会上致答谢词所说:“兰芳此去,或者能使西方的人们,认识我们中国的戏剧的真像,在两国的文化上亦不无裨益。世界人们的眼光已渐渐集中到太平洋,艺术又何尝不如此呢?”“假使兰芳这次去,因艺术上的接触,得使两国民族增进些许感情,也就是兰芳报答国家、社会以及诸位的一点微忱。”(《梅兰芳游美日记》手稿钞本)

梅兰芳访美演出,先后在西雅图、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檀香山等城市进行了为期近半年的演出,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和好评。梅兰芳是从上海乘坐英国加拿大皇后号轮船到达北美的,实际上最早靠岸的是加拿大温哥华,然后换船进入美国西雅图。在跨越太平洋船上,也发生了很多故事。其中一件对梅兰芳和所有剧团团员“太觉难堪”的事是,在船上梅兰芳受到礼遇,但甫上船,在放映电影前这样重要的集体场合,本来喧嚣的场面随着音乐响起,“全场的空气也蓦地里由谈笑的声中静默下来,随即看见全场的外人,都离座站起来了,昂首直肚,两手下垂,看那神情,个个毕恭毕敬,真是庄严整肃,气象万千”。原来是演奏美国国歌。船上有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中国人,接着又演奏其他国家的国歌,“我们很觉得荣幸,今天居然受到了国际仪节的洗礼了”。但很快他们就开始觉得难堪了,“我们华人乘客很多,人家奏国歌,为什么不奏我们中国国歌呢?不一定要富于爱国心的人才奋(愤)慨,凡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这情形之下,恐怕没有一人不为之感叹罢?”在轮船即将靠岸时,这种礼节又再次上演,梅兰芳召集同事开了一个会,他说:“细细回想,我们去责备人家吗?我想是不能的。为什么呢?一来因为我们自己的国家,太不图强,自己失掉了国际的高尚地位;二来,国家祸乱叠起,尚未有余暇,顾到这礼节的虚文,今日之局,真是咎由自取。”联系到这次赴美演出,梅兰芳鼓励大家:

我们这次出去,也就是正替国家努力的一个机会,就大者言之,好好的去演戏,使他们认识我们中国文化的久远,艺术的伟大;就小者言之,平时的一举一动,都要沉雄高尚,努力自爱,使他们了解我们民族的生活情形,打破他们历来对我的错误观念,随时随地,都要注意他们的长处,拾一些知识带回祖国,以赠送亲戚朋友,作为名贵的礼品。能如此,便是不虚此行,而且尽了一点国民应负的义务,你们为了国歌问题,都很有奋(愤)慨之情,这是很好的现象。在当时,我又何尝不感叹呢?所以我趁这个机会,同诸位谈谈,不必徒事悲伤,应当反求诸己,爱国要切实去做,一步是一步,这才是正理,我与大家共勉之!(《梅兰芳游美日记》手稿钞本)

在他看来,对此也不必过于愤慨,既做了中国人民的一份子,姑先承担起自己所应负的一点责任。古人所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方能天下太平。若是人人能够如此,“我们的国歌,自然有在全世界奏演,使全世界人民肃立致敬的那一天”。这是梅兰芳对团员的勉励,也是自勉。熟料他一语成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又用了不到20年时间,让国旗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让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荡在天安门广场,奏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上。

梅兰芳,严于律己,一生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完美,20世纪真正走向文化自觉的艺术大师!

责编:杨晓君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梅兰风华|梅兰芳:真正走向文化自觉的艺术大师》,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前有梅兰芳 后有李玉刚” 梅玖葆很不高兴 只因他一句错话

“前有梅兰芳 后有李玉刚” 梅玖葆很不高兴 只因他一句错话

...丝的疯狂反击。他们给予了李玉刚非常高的评价,“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这个时候就有许多人不愿意了,他们认为李玉刚同梅兰芳相比,就是在侮辱梅兰芳。而这时梅葆玖先生也开始了抗议。有一次,李玉刚在舞台上可...

2023-11-29 #经典句子

这个女人被曾让梅兰芳神魂颠倒 只因一句话 杜月笙马上娶了她!

这个女人被曾让梅兰芳神魂颠倒 只因一句话 杜月笙马上娶了她!

这个女人被曾让梅兰芳神魂颠倒,只因一句话,杜月笙马上娶了她!1907年,一个小女孩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她被取名孟小冬。她的祖父出身徽班,父亲、伯父、叔父是京剧演员。出生在艺术氛围如此浓厚的家庭,孟小...

2024-01-15 #经典句子

梅兰风华 东方古典戏剧“现实主义”问题的“身心”置换与再语境化——以歌舞伎

梅兰风华 东方古典戏剧“现实主义”问题的“身心”置换与再语境化——以歌舞伎

...为因了呢?在“亲密接触”正式发生的1930年代(以1935年梅兰芳访苏公演为代表事件),对于现实主义言说的“身心”置换就已经影响了戏曲吗?是否能用单向度的“泛化”来概括这种影响?……继续追问下去,我们不难感到已...

2007-07-27 #经典句子

梅兰风华|京剧流派唱腔及其当代文化价值——以梅派唱腔为研究视点

梅兰风华|京剧流派唱腔及其当代文化价值——以梅派唱腔为研究视点

...术元素更加丰富,传承更加有序,艺术影响也更为深远。梅兰芳先生所创立的梅派唱腔艺术是京剧流派唱腔的杰出代表之一,本文力求通过对京剧流派唱腔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因素以及梅派唱腔的多元特征进行梳理,探讨流派...

2007-06-28 #经典句子

拿着4万元婚姻补偿款 孟小冬撂给梅兰芳一句狠话 此生再无相见

拿着4万元婚姻补偿款 孟小冬撂给梅兰芳一句狠话 此生再无相见

...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这是梨园“冬皇”孟小冬留给梅兰芳最后的话。孟小冬和梅兰芳,一个是风华绝代的俏佳人,一个是事业有成的美男子,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何最终却落得个“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还得从孟小冬说起...

2023-11-05 #经典句子

梅葆玖:梅兰芳之子的一生遗憾与坚持

梅葆玖:梅兰芳之子的一生遗憾与坚持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一生无儿无女,却至死不愿原谅李玉刚。梅葆玖出生在京剧世家,继承了父亲的精湛演艺。然而,他一直没有儿女传承,却一直寄托希望于李玉刚。李玉刚曾是梅葆玖的门生,但后来离开了京剧舞台,令梅葆...

2024-01-26 #大杂绘

王文君:恰借梅郎好颜色 尽将舞态上氍毹

王文君:恰借梅郎好颜色 尽将舞态上氍毹

2008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梅兰芳》公映,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其中“邱如白”一角曾引起较大争议,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几年过后,回头来看,当年的争议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其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1949...

2013-07-07 #经典句子

梅兰风华|京剧文学成就述略

梅兰风华|京剧文学成就述略

...形式、内容,产生了双向互动的良性关系。在此之后,以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为代表的旦行新编剧目创作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从这时期起,可以说是进入“四大名旦”以新戏竞赛时期,因之也带动了整个剧坛。在四...

2023-12-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