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随笔:文章不厌百回改 反复推敲佳句来

时间:2019-11-28

我认同此观点,这句话,如果认真去读,你会发现蕴含有丰富的意思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百家号”里,一位友友在评论栏里留言说:“诗歌是感性的,也是随性的,就是有感而发,不能有太多的束缚”。我认同此观点,这句话,如果认真去读,你会发现蕴含有丰富的意思。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西方诗歌重叙事重理性,中国诗歌重情重境界。客体抒情,是感性的,也就是说因情景物事而触之生感,有感而发,是随意的随性的。

作为一名成熟的写手,深谙各种技艺,而且把这些技艺根据个人经验圆融糅杂。当然,必须是深谙各种技艺,而非初创者。成熟的写手,在积聚丰富的经验之后,追求大道至简,追求“不能有太多的束缚”,无招胜有招,可谓“最大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

陆游诗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率性而为,有感而发,这是本性使然,作为诗歌,是凝练的艺术,我个人觉得,创作完毕,需要放置打磨。《蒋慈溪挽词(其二)》里说得非常精僻:“下笔欲生风,磨砻日有功;推敲诗益炼,骈俪语尤工。”

王安石之“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正可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虽然我们做不到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一年三首诗的精雕细琢,他用两百首诗征服了世界,但我们得学习他的诗歌写作较真的态度与精神。时下,一些诗歌写手(包括我),大多时候是乘兴而作,作完了事,或保存,或发出去,甚至置之不管不顾,其中错字别字一堆堆,甚或标点符号乱用。这都是写作不严谨,对诗歌缺乏敬畏之心。

于我本人来说,大多时候都是凑热闹即兴而作。(当然,我写不出诗的时候,也会回头看看自己曾经写过的一些小文字,去发现自己的失误与不当之处。)今儿,举个例子,以期朋友们共勉。

四月初,看到《山东诗歌》纸刊发布“五月诗策划”公告,我即兴作了一首五月,并未细究,就投了稿,原稿如下:

《五月》

文/连方

.

五月在阳光和雨水间行走

比人更具有活力

岁月的慢镜头跳出炊烟与麦地

.

我听见石头在草与杂草之间滚动

空旷的山谷,野蘑菇

穿透玻璃般透明的静哑

.

谁束紧衣袖站在树下

像停止走动的时针

当目光与蜂翼一同振颤

他也在热闹的槐花上采蜜

诗歌忌满。纸刊录稿时,《山东诗歌》主编禾刀,对我的作品进行了一些调整,当时我觉得比原稿要简洁和凝练些。主编捉刀如下:

《五月》

文/连方

.

在阳光和雨水间行走

岁月,跳出炊烟与麦地

.

听,石头在草与杂草之间滚动

空旷的山谷,野蘑菇

穿透玻璃般透明的静

.

谁束紧衣袖站在树下

像停止走动的时针

当目光与蜂翼一同振颤

他也在热闹的槐花上采蜜

近日无事,也无兴致。在收到《山东诗歌》5月刊时,我翻了翻,回过头来,仔细读自个写的拙作,总发现我自己的初稿和主编的改稿,都觉得有一些语义上的不顺畅。又自个儿做了如下修改:

《五月》

文/连方

.

在阳光和雨水间行走

岁月跳出炊烟与麦地

.

空旷的山谷,野蘑菇

穿透玻璃般透明的静

我听见石头

在草与杂草之间滚动

.

谁束紧衣袖站在树下

像停止走动的时针

当目光与蜂翼一同振颤

他也在热闹的槐花上采蜜

这样,第二节似乎因为“野蘑菇”将山谷中的空旷和安静打破,在静变为动之后,才听见石头的滚动,虽然这是虚写,但应该更为合理一些。第三节也是“静-动”交替,进而引起的“思”,没有特意指定主人公,用了一“谁”字,既可指我,也可指我看到的“别人”。那么,在“听见的石头”加上主语“我”就显得不合理了。为此,我以为,仍然不能特指,也就不需要“我”了,最终确定如下:

《五月》

文/连方

.

在阳光和雨水间行走

岁月跳出炊烟与麦地

.

空旷的山谷,野蘑菇

穿透玻璃般透明的静

听见石头

在草与杂草之间滚动

.

谁束紧衣袖站在树下

像停止走动的时针

当目光与蜂翼一同振颤

他也在热闹的槐花上采蜜

何其芳曾说:“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这是告诉我们,不断修改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过:“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写作不能急于求成,沉着冷静,要善于自我批评,寻求渐进而精益求精。写文章如此,写诗歌更应如此。

2020.04.29

(感谢关注与阅读,请友友们吐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随笔:文章不厌百回改 反复推敲佳句来》,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祖宗留下的话 句句经典——俗话老理儿(一)

老祖宗留下的话 句句经典——俗话老理儿(一)

...最好的状态: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10●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老理儿是前人总结的智慧,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有很多“新理儿”陪伴我们生活的左右,您发现了哪些?欢迎在留言区展示您的精彩总结。本文来源:讽刺...

2023-08-31 #经典句子

《写作如此简单》:2个方面 8个要点 轻松改出读者爱看的文章

《写作如此简单》:2个方面 8个要点 轻松改出读者爱看的文章

...娃的外貌描写,修改了20次才定稿。“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自媒体写作的第一步,是写,最后一步,是删。写是开始,而删,是完美。从两个方面入手,修改效果更好写一篇文章,熟练了之后很容易,但修改却...

2023-08-04 #经典句子

提高作文水平 只能靠练笔?资深语文老师:这一点更重要

提高作文水平 只能靠练笔?资深语文老师:这一点更重要

...名的讲师成甲老师说:"只要坚持提高利率(写高质量的文章)和执行次数(发布数量),那么一定会有达到临界点(大V推荐)的时候。"也就是说,提高作文水平,除了一定的数量,更需要保证质量。如果翻看这些孩子的习作本...

2008-08-18 #经典句子

关于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建议

关于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建议

...注意英语的习惯用法和词与词之间的固定搭配关系。四是反复推敲,不厌修改。对于许多作者而言,挥笔而就地完成英文摘要写作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论文摘要写作或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反复推敲,反复修改。从某种意义上...

2022-11-20 #经典句子

僧敲月下门 身轻一鸟过 古代诗人推敲诗句的精神让人叹服

僧敲月下门 身轻一鸟过 古代诗人推敲诗句的精神让人叹服

中国古代诗歌繁荣,名篇佳句层出不穷。但是诗歌名句的诞生往往是需要千磨百炼,需要很长时间的思考的。关注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人推敲诗句的故事吧。所谓推敲两字,来源于唐代诗人贾岛的故事。贾岛曾经写了一首诗《题...

2023-06-01 #经典句子

春运名言佳句 耐人寻味 值得反复品读 愿一路好心情

春运名言佳句 耐人寻味 值得反复品读 愿一路好心情

1、不再寻觅,我只是深爱着这个另我讨厌的世俗,看惯了这么多是是非非,不再争辩。一生诠释自己的存在意义,我只是学会埋没彷徨。此生也只是匆匆地走,享一世漂泊。2、离开,也被你织成了锦绣,为我着想。红尘万丈,...

2010-06-11 #经典句子

如何从初稿入手 就能“改”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如何从初稿入手 就能“改”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要使论文写得准确、简洁、生动,就不能不在语言运用上反复推敲修改。论文的语言修改,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表达清楚而简练,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是一篇高质量论文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使文章精练...

2023-12-31 #经典句子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

...修改作文一、有关文章修改的名言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2、善作不如善改3、何其芳: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4、叶圣陶: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

2022-11-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