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萃」付建荣:论“多元一体”民族观视域下的中华谚语史构建

时间:2018-05-28

他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总特点,为我们确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正确认识中国民族和文化的总特点及其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3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泰纳演讲”时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学说。他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总特点,为我们确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正确认识中国民族和文化的总特点及其历史形成过程的钥匙。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观的确立,对我们宏观认识中华谚语的总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过程,构建中华谚语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这里所说的“中华谚语”,是指中华民族的谚语,包括中国境内古今各民族的谚语。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大地上的众多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风格鲜明的谚语,形成了中华谚语多元的源头,这些谚语随着民族间的接触、混杂、联结与融合,经过传承、发展、借用、融合,有机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谚语体系。因此,中华谚语是古往今来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谚语,是各民族谚语系统的集合,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是中华民族世代流传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一、构建中华谚语史的当代价值

本文提出的“中华谚语史”,即指中华谚语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中华谚语史的构建研究是在“多元一体”民族观理念的指导下,对中华多民族谚语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做整体性研究。从当前的时代背景看,提出构建中华谚语史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学术价值。

(一)中华谚语史研究是构建完整“中国谚学”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谚语在整理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搜集整理了数量丰富的谚语资料,编纂了许多体例不同的谚典,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但以往的中华谚语研究基本是在共时平面展开的割裂研究,有关中华谚语历史的研究十分薄弱。

中华现代谚语是由中华古代谚语发展而来,对中华谚语的研究应当有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懂得它的今天,更应该明晰它的历史,从而预见其未来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华谚语的历史展开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这既是中国谚学发展在当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代谚学研究的新课题。

(二)中华谚语史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民间文学史、中国语汇史的全面深入研究

无论是民间文学史,还是词汇史(语汇史研究尚未展开),谚语大都是被遗忘的对象,更谈不上给予充分的观照。因此,从谚语归属的大学科角度讲,开展中华谚语史研究,必将为中国民间文学史,尤其是中国语汇史的全面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中华谚语史研究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谚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挖掘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中华谚语本身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华民族谚语的历史,传承与保护这份难得的文化遗产,对于挖掘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见证中华民族的历史交融与文化认同,印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构建中华谚语史的学理依据和逻辑起点

中华谚语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华谚语史是中华多民族共同缔造的谚语发展史,这些事实决定了我们要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观的指导下,树立多民族谚语史观,这既是构建中华谚语史坚实的学理依据,也是构建中华谚语史的逻辑起点。

中华谚语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这是中华谚语史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创造并发展着本民族的谚语,中华各民族文化存在的互动和交融又间接地影响着谚语的文化属性。

真正意义上的中华谚语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谚语史,这是我们对中华谚语史最基本的认识。这就决定我们要在“多元一体”民族观的指导下,树立中华多民族谚语史观,确立各民族谚语在中华谚语史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各民族谚语对中华谚语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贡献,客观认识中华谚语史是一部多民族谚语发展的历史。这是我们认识中华谚语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性质及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原则,是构建中华谚语史的逻辑起点。同样,“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学说也为确立中华多民族谚语史观、构建中华谚语史奠定了坚实的学理依据。

三、构建中华谚语史的学术基础

中华谚语史研究的分散成果与学科观念的逐渐转变,为我们构建中华谚语史奠定了学术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不少有关中华古代谚语的专书、专类和专题研究成果,虽然这些研究成果显得单一而分散,但却为中华谚语史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是中华谚语史研究的基础。

近年来,中华谚语研究领域出现了不少多民族谚语比较研究的成果,显示出中华多民族谚语由分散研究向整体研究转变的学科走向。20世纪末,“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学说的提出,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创造主体的多元性、文化的多样性展开了深入的反思和自觉研究。在谚学研究方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谚语史观正处在逐渐确立的过程中,李树新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以汉谚、蒙谚、藏谚、维谚、哈谚、朝谚、彝谚、壮谚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其他少数民族的谚语,系统地展开中华多民族谚语义类体系构建研究、中华多民族谚语语言特征研究和中华多民族谚语文化学研究、中华多民族谚语语料搜集整理、中华多民族谚语研究成果整理的工作,标志着中国谚学研究领域学科观念的自觉转变。

四、构建中华谚语史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中华谚语史”是关于中华谚语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中华谚语史研究应在分期的基础上,从纵横两个角度展开。

(一)中华谚语史的分期

根据研究语料的特点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华谚语史可以粗略地分为四个时期,即上古时期(夏商周秦)、中古时期(汉魏南北朝隋)、近代时期(唐宋元明清)和现代时期(辛亥革命至今)。

(二)横向描写不同历史分期内中华谚语形成的整体面貌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次提出了语言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方法。对于中华谚语史研究来说,横向描写不同历史分期内中华谚语的整体面貌属于共时研究,主要任务是对不同历史分期内中华谚语的来源、构成、特点和成因等进行整体描写和全面总结。就其研究内容而言,宜从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研究以中华谚语来源的多源性、创造主体的多元性、文化义类的系统性为切入点,对中华谚语的来源和构成面貌展开系统研究;第二层次研究应从中华谚语语义内容、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等三个方面切入,充分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历史分期内中华谚语系统内部表现出的同一性、多样性和互动性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第三层次研究应从历史、语言、社会、民族、文化等方面,多方位阐释不同历史分期内中华谚语的整体面貌和特点的成因。

(三)纵向比较不同历史分期内中华谚语整体面貌的发展变化

对于中华谚语史研究来说,纵向比较不同历史分期内中华谚语的发展变化属于历时研究,主要任务就是对不同历史分期内中华谚语的整体面貌进行比较,说明在总体上对前代有哪些继承,又有哪些发展变化,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对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就其研究内容而言,也应从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研究,是对不同历史分期内中华谚语的整体面貌进行比较研究,以此发现中华谚语发展史上的传承与发展变化情况,对这种发展变化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总结;第二层次研究,在总结的基础上全面解释造成这种发展变化的原因,既要考虑社会发展、民族交融、文化演变等外在原因,也要考虑语言变化、结构对称、韵律和谐等内在原因,还要考虑语言接触、陌生化、讹传等特殊原因;第三层次研究,就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中华谚语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最后,把共时研究成果和历时研究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展示中华谚语史的整体面貌和清晰轮廓。

当前,中华谚语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前贤虽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中华谚语史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仍需科学研究的指引,强化学科意识和理论意识,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推进中华谚语史研究的全面深入。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韩卓吾/摘)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作者:付建荣

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萃」付建荣:论“多元一体”民族观视域下的中华谚语史构建》,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您作为《诗经》与《宋词选》日译本的翻译,参与了《大中华文库》系列丛书的翻译工作。该书采用中外文对照的形式,对中国历代文学、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进行介绍。过去,也有日本学者尝试将《诗经》译成日语。有...

2016-11-17 #经典句子

东西问丨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东西问丨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您作为《诗经》与《宋词选》日译本的翻译,参与了《大中华文库》系列丛书的翻译工作。该书采用中外文对照的形式,对中国历代文学、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进行介绍。过去,也有日本学者尝试将《诗经》译成日语。有...

2013-04-05 #经典句子

娄葑街道团工委:“童心向党 放飞梦想”文萃路社区公益志愿活动

娄葑街道团工委:“童心向党 放飞梦想”文萃路社区公益志愿活动

...奋斗历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0月23日,文萃路社区团支部开展了“童心向党 放飞梦想”公益志愿活动。活动伊始,青年团员志愿者通过互动问答,引导青少年们进行了党史学习,提高孩子们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历...

2012-10-30 #经典句子

济南外国语副校长分享阅读心得:“书非买不能读也”

济南外国语副校长分享阅读心得:“书非买不能读也”

...百家》《文选》等。记得有一次看到文汇出版社的《笔会文萃》,很喜欢,后来了解到每年文汇出版社都会出一本这样的笔会文萃,而且是每年五月份出,这样我就有了一份牵挂,每到春天我都会到书店来看,新的笔会文萃出了...

2020-05-20 #经典句子

「边城文萃」诗词话新春

「边城文萃」诗词话新春

新春诗词辛丑春节赞牛文/代 宏黑白黄仲自成花,输运耕田驻万家。曾卫田单冲火阵,也驭老子入关峡。酒牛一役劳军畅,沽耳七雄歃血伐。喘月远山凝大地,牧童笛背弄红霞。沁园春·迎春文/李兴华岁月更新,北疆重镇,瑞雪...

2023-09-05 #经典句子

「坝河文萃」绣花鞋垫

「坝河文萃」绣花鞋垫

文/刘开波/图/刘昌兵 拜读了柯贤会的《奶奶的针线簸箩》、来保胜的《淡出记忆的针线活》两篇美文,让我念起了老家的绣花鞋垫。 我的老家在陕南安康,那儿的农村女性都有一个绣花鞋垫的好手艺,绣花鞋垫是她们的宠物...

2011-04-12 #经典句子

「坝河文萃」重阳节里糍粑香

「坝河文萃」重阳节里糍粑香

作者:来宝胜小时候最期盼隔一段时间来个节气,其实是图一顿好吃的。农历九月九,正是新谷子下山的时候,吃一顿糯米做成的糍粑算是过节。糯米也叫酒米,颗粒圆润,产量较低。酒米蒸熟后黏糯成团,有一股淡淡的米香味...

2007-01-25 #经典句子

第十三届文化中国讲坛在杭举办:以史为鉴 共话大疫与大治

第十三届文化中国讲坛在杭举办:以史为鉴 共话大疫与大治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在致辞时表示,文化中国讲坛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基石,使得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寻到自己的坐标,找寻到自身的文化根基。讲坛上,程郁缀作了主题为《诗意栖居:唐诗之路与人文精神》的演讲...

2023-01-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