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徜徉在美的绘画艺术海洋——生命里传来的声音(散文诗)

时间:2017-10-24

漫步在美术馆绘画展厅,边观赏一幅幅美的艺术绘画作品,边感受艺术带来的心灵愉悦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3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徜徉在美的绘画艺术海洋——生命里传来的声音

作者:刘丽(琉璃)

走进中国美术馆,徜徉在美的绘画艺术海洋,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漫步在美术馆绘画展厅,边观赏一幅幅美的艺术绘画作品,边感受艺术带来的心灵愉悦。那画面、色彩、线条交织的绘画诗章,呈现出真善美的境界,让读者看到画家对艺术的领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对美的不懈追求和探索精神。

第一篇章:经典的绘画作品就是美味

徜徉在中国美术馆的绘画艺术海洋,中国书画研究会、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画家邓秋辉,向记者谈起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感受,以及读者如何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他说:“作为一名画家,一个老北京人,我经常到中国美术馆来参观,品位绘画艺术的美。因为这里汇集的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精品,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愉悦和享受。经典的绘画作品就是美味,读者在品位她。这就像一个厨师做的美餐一样,你吃完以后还想吃,还想品其味道。”

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扶犁回望——杨立舟·王迎春艺术回顾展”,带给人的是一种心灵震撼。邓秋辉老师说:“《黄河在咆哮》、《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太行浩气传千古》《农乐图》等经典名作,雄浑厚重,气势磅礴,反映的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画作即生动朴素,又能闻到泥土的清香。这就是绘画艺术的力量,让我们看到老画家的艺术创作理念,感受到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真正的画家总是把美的东西奉献给社会。”

徜徉在中国美术馆的绘画艺术海洋,一幅幅美的艺术作品,让人凝神关注,久久沉思。画家邓秋辉老师不仅热爱艺术,也研究艺术。他说:“我有自己欣赏美的标准。外表花里胡哨的作品,实际是在刺激人的感官,放在嘴里一吃,没什么味道。我们学东西是有选择的,就像交朋友一样,一接触,很谈的上来,就会自然的交流下去。我曾经看过一个外国艺术家办的展览,很大的一块画布,涂的全是黑色的,像一块黑板,没有任何笔触,这位艺术家还给这幅画起了个名字。他说,自己心里就这么想的,就表达出来。他到底在表达什么,读者不懂。他把艺术搞到头了,给颓废了,自己还觉得自豪。人家越看不懂,他越自豪,觉得自己水平高啊。有的人就这么怪,老是强调自己的个人感受,不去想别人的感受。那么多的文字,那么多的理由,那么多玄妙的理论,让你看不懂,这是艺术吗?过去的一些大艺术家、大画家,讲不出更多的道理来,可他创作的东西,百看不厌,是朴素自然的东西。艺术讲究手底的工夫,光有理论不行,还要有实践。这就像老师讲课,有的老师讲课有滋有味,特别生动,他是杂家、学问家,海阔天空什么都懂。所以,我认为,画家的绘画技法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心里有东西,能出新东西。”

第二篇章:生活是画家创作的源泉

徜徉在中国美术馆的绘画艺术海洋,观赏一幅幅宏大的绘画作品,我们发现真正的画家总是从生活中提炼素材,生活是画家创作的源泉,是创作的根基。作品里面蕴涵着深厚的底蕴和情感。邓秋辉老师说:“艺术家总是创作自己熟悉的东西,对他感受最深的东西。然后,再现生活、呈现生活、反映生活,这样创作出来的东西就格外生动感人。巍巍太行山,滚滚黄河水是杨立舟、王迎春两位画家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他们有自己的创作主题,他们曾经多年在西北生活,很熟悉那里的土地和生活。绘画本来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绘画作品赋予了画家丰富的情感,那触动心灵的东西,画家感受到了,自然就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色彩,当呈现到画面时,就显得特别生动。”

生动感人的画作,不仅感动自己,也会感动别人。“艺术作品要感人,画家必须自己先感动。”邓秋辉老师告诉记者:“如果画家脱离自然,脱离生活,你反映的是什么呢?总不能整天画奇异的梦境,画谁也看不懂的东西,哪一个观众愿意接受自己看不懂的东西?我们欣赏艺术大师黄胄先生的作品,发现他的作品画的都是大西北,因为他一直在那里搞创作,非常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黄胄先生认为生活是多彩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美好的事物,你画也画不完,写也写不完。”

生活是画家创作的源泉,即使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也需要画家重新感受和创作。画家邓秋辉老师说:“谁都喜欢美的东西。到大自然里去,你看到山有山的美,水有水的美,万物有万物的美。即使是一匹野马也有自己独特的形体线条美。画家徐悲鸿为了画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观察马是怎么跑动的。他画的《奔马图》,气势雄壮,催人奋进。画家齐白石擅长画虾,他的虾是活的、动的、透明的。他画花鸟、虫鱼、山水,都是他熟悉的乡间生活。在他那里,哪怕一把锄头,一棵白菜,树上的果子,小虾、小青蛙、小蝌蚪、小鸡,都能出神入画。齐白石说,没见过的东西,没有仔细研究过的东西,他不画。生活在于观察,绘画需要基本功,但不是死的,更不能照搬模仿。”

第三篇章:绘画作品随时代创新

徜徉在中国美术馆的绘画艺术海洋,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家们的绘画作品也在不断地创新,谱写时代的新篇章。邓秋辉老师说:“笔墨当随时代!这是我们自古的绘画训条。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并不矛盾。流传下来的绘画精品,是那个时代的创新产物,今天的画家如何创新呢?即使是简单的线条也能表达生活的本质,”

徜徉在中国美术馆的绘画艺术海洋,读者欣赏到画家杨立舟的“草原赛马和陕北牧歌”系列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凝聚着画家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画家杨立舟说,拿出作品说话,才能算数。不是嘴上功夫,理论家把人说糊涂了。草原赛马热烈欢腾,一匹匹马从画家眼前飞驰而过。当有人问杨立舟,你画的马为什么没有眼睛?杨立舟回答:“草原万马奔腾,无数匹马从我的眼前瞬间流过,我的心也随着马飞奔,进入那种状态,画的马全都没有眼睛,我表达的是速度、是时间、是动感、是转瞬即逝。”他告诉正在学画的朋友,一定要看画家的原著作品,少走弯路,那样才知道什么是真东西。

画家进入人我两忘的境界,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凝固了。艺术不可重复,就像毕加索只有一个,不可能有第二个。

邓秋辉老师说:“笔墨当随时代!这是我们自古的绘画训条。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并不矛盾。流传下来的绘画精品,是那个时代的创新产物,今天的画家如何创新呢?开合、转承、起收,是相互联系的。古人讲究留白,疏密有致,这就如同一个放风筝的人,手里的线在于自己调整,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一个画家必须得耐得住寂寞,真正去研究艺术。如果整天想着出人头地,哗众取宠,投其所好,是搞不出真正作品的。一个画家下笔之前,先想自己的画能值多少钱,有了目的性,他能画出好作品吗?画家一定要画自己的东西,最起码画面要美,即使普通人也能欣赏。”

第四篇章:震撼人心的作品和读者产生共鸣

徜徉在中国美术馆的绘画艺术海洋,我们闻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美的作品之所以能和读者产生相互共鸣,是因为里面有丰富的内涵。讴歌劳动美,畅想中国梦。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铁建与大路文化”为主题的大路画展,反映的是当代建筑工人的情怀和奉献精神,作品有对祖国建设者的歌颂,有对劳动美的礼赞,有对壮丽山川的描绘。读者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感人场景,是亲切地、朴素地、真实地工作写照。“大路画展”的画家们始终把艺术创作聚焦在普通的劳动者身上,讴歌时代建设者的默默奉献精神。铁路画家董吉祥,曾参与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他的《天路——青藏铁路图卷》表现的是青藏铁路及沿线丰富多彩的生活,他把对青藏铁路的情思和建设工地的体验,浓缩到这幅史诗般的长卷里。他创作的国画《下工》,亲切自然,反映的是建筑工人下班的那一刻。工人们朴实厚道,相互打着招呼,提着水瓶的工人独自走路,好像在想什么;一位工人老大姐,站在工地喊伙伴收工。画面场景简单,人物平凡,让读者仿佛看到自己的家人,可敬可爱的劳动者形象注入心中。

“我曾参与建设了中国第一条地铁,我曾参与建设了第一条磁悬浮,我曾参与建设了第一条高铁,我曾参与建设了第一条海底隧道。”大路画家们足迹踏遍了名山大川,雪域高原,荒山野岭,他们既是建设工地的直接感受者,又是绘画艺术的美的传递者。大路画家张衍海创作的版画作品《顶天立地》,给人一种心灵震撼。茫茫雪域高原,几位工人在海拔几千米的山顶上架电缆线,领队拿着报话机正在和山下联系。工人们头顶蓝天,仿佛能和白云握手;远处雪山连绵不断,让读者想到电缆不知还要铺设多长。油然产生对数劳动者的尊敬,感受到他们为现代化建设所做的艰苦的默默的奉献。

邓秋辉老师在观看大路画展时,感慨地说:“真正的艺术绘画作品是有生命力的,大路画展反映了时代精神,讴歌了时代精神,这一点很重要。一个真正的画家总是深入到火热的生活当中,他不是整天坐在画室里,凭空想象,杜撰一个什么,游离现实生活。只有震撼人心的作品才能和读者产生相互共鸣,这样的作品不是偶然的,不是赶时髦,是时代的产物。凡是气势磅礴的绘画作品,都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看画家陈逸飞创作的油画作品《占领总统府》,整幅画中那位胸挂冲锋枪的升旗战士,那面在半空冉冉上升的飘荡的红旗,给人印象太深刻了,整个画面充满一种气势,一种动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到来。战士升旗的姿势,是模仿不出来的,即使是拍照能有这样的效果吗?”

作为一个北京人,邓秋辉老师热爱北京,感受着北京悠久的浓厚的文化。一次,他到国家图书馆看到辽宁省书画展览里,一幅唐代书法家怀素的字,觉得太好了。第二天,他又去看,告诉工作人员自己想把这幅字拍下来,回去品读。按规定禁止拍照,可人家看到他那么真诚,那么热爱艺术,就破例让他拍了下来。因为那幅字早已印在邓老师心里了。

因为常看书画展,所以邓秋辉有自己的欣赏水准。他说,搞画展、出画册,不要是为了出名,宣传推销自己。绘画作品要经得住考验,不能违反绘画规律,自己感觉自由了,放开了,无章无法,画的脸变形了,扭曲了,不讲比例了。这是真正美的作品吗?有些所谓画家、书法家,字画一点都不美,也敢办展览,不管美还是不美,圈子里的人互相吹捧。忘了读者是在欣赏艺术。有的人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画,画的每个纹理都那样逼真。这是画的吗?如果我画的和你的一样,你照相得了。

第五篇章:画外之画画外工夫

徜徉在中国美术馆的绘画艺术海洋,你会被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感染。画外之画,画外工夫。看名画家的作品,看的是意境,是无声语言。邓秋辉老师认为,绘画就是美感。绘画内容要丰富,不能一张纸一个线条一个点,你要表达什么?中国绘画讲究意境,外国人看中国文化有深厚渊源,我们是有根基的。晚清画家吴昌硕擅长写意,他把金石篆书融入绘画中,完全做到了书画同源。他的画富有韵律感,即使是一朵花,一棵草,一个树枝,都显得那么有力,富有生机,这就是他的风格。他的写意画梅,画的是梅花的灵性,梅花早已在心中涌现,灵感来了,随即抓住。历代画家都主张师造化,师造化就是以自然为师,画家笔下画的是凝固的、精练的对大自然的表达,所以,比自然界的东西更美,更令人赏心悦目。

看名画家的作品,看的是画外的画。画家李可染作画时,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追求画面意境的表达。他还善于用黑墨衬托白、衬托亮,画面浑厚,富有生活气息。

画外之画,画外工夫。许多大画家一生专注绘画,远离世俗,不求功利。他们生前寂寞,身后名扬天下。画家陈子庄认为能启发人的艺术品是好东西,因其能启发人之本心。他在《石壶论画语要》一书中说,和者,活也,是充满生命力。如果人的思想境界高了,笔墨不变可自变。

邓秋辉老师说:“陈子庄笔名石壶,人们称他是中国的凡高,他的画笔到心到,随机成画,天然纯朴。他那时候,纸张虽便宜,也仔细用,就连包点心的纸,都舍不得扔,拿来做画。外国人很欣赏他的画,到北京到处找石壶的作品,那时很多人都不知道谁是石壶。这就是他的艺术,生前默默无闻。徐悲鸿是画界的一个伯乐,帮助过很多画家,他不会因为自己画的好,就唯我独尊了。只要有青年画家是个苗子,都大力扶持。徐悲鸿认为,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应当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他聘齐白石到学府做教授,齐白石很感动,觉得自己是一个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学府当教授?徐悲鸿说,我正要借您这把斧子,来砍砍北平画坛上的枯枝朽木!”

第六篇章:美的感受美的愉悦

徜徉在中国美术馆的绘画艺术海洋,你随时可以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的发现。邓秋辉老师说:“我在北京生活了一辈子,置身在这座老北京城,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小的时候就喜爱绘画,经常到故宫去看画展。欣赏了许多中国古代和近代名家的原著画作,我很受益。回来慢慢地领悟和琢磨,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博大精深。几十年来,我在绘画领域不断地探索,既有对前人的绘画研究,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创新,走了一条自己的路。我作画是一种愉悦和享受,每当心情好的时候,作画一气呵成,那笔墨神韵自然流畅,怎么看都舒服,都养眼。”

邓秋辉老师觉得老北京看也看不完,他每到一个风景古迹浏览,都被那里吸引了。他说,此时那个美的环境就完全属于你了,尽情地感受。如果你不置身其中,就不知道她究竟美在哪里。即使到乡下漫步,你也能感觉到大自然的美。许多画家喜欢画风景画,画日出、画云海、画树木,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关键就看你是否感受到了。”

美在哪里

生活

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徜徉在绘画艺术海洋

扑面而来的

是时代气息

一幅幅美的艺术绘画作品

带给读者

心灵愉悦和震撼

在联想和共鸣中

感受画家作品里

倾注的爱

史诗般的画卷

让人沉思

美在哪里

生命里传来的声音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徜徉在美的绘画艺术海洋——生命里传来的声音(散文诗)》,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好声音“双洋(杨)”决战 屈杨唱父亲写的散文诗唱哭王力宏

中国好声音“双洋(杨)”决战 屈杨唱父亲写的散文诗唱哭王力宏

...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可见大家对屈杨的这首《父亲写的散文诗》的高度赞誉。在很久之前流行一句话叫,好的歌手其实是不会去挑歌的,但这其实是仅就歌手的唱功能力方面而已。因为大众一定会有自己的基本偏好,比如屈杨...

2010-10-05 #经典句子

画家未君散文集《沿着花开的声音去等你》与读者见面

画家未君散文集《沿着花开的声音去等你》与读者见面

...京和长沙。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文学写作,在《诗刊》《散文诗》《青年作家》《湖南文学》《延安文学》《中国青年》等期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小说。曾任教于广州大学,2008年定居北京后以艺术家的视角主编艺术类杂志...

2019-06-26 #经典句子

文字 让我平静和充实

文字 让我平静和充实

...,也都是一个慢慢摸索,慢慢学习的过程,我最喜欢的是散文诗,其次是诗和散文。自2007年春天接触互联网后,意外发现腾讯可以开通QQ空间,并把自己写的日记之类的文字发表,一开始,我把写给已故父亲的日记传了几篇上去...

2017-07-10 #经典句子

纪伯伦散文诗赏析 感受美与哲思的韵律

纪伯伦散文诗赏析 感受美与哲思的韵律

一:“大海的水汽蒸发,汇集成云彩。它飘过丘陵和山谷,在和风吹拂下滋生雨露,雨露飘落大地,汇成小溪和河流,奔回大海,它自己的家乡。云彩离别和重逢的经历,有眼泪和微笑的哲理。”在自然界,万物都在一个整体里...

2011-03-03 #经典句子

单依纯好声音比赛歌唱中哭了 哽咽地漏掉一句

单依纯好声音比赛歌唱中哭了 哽咽地漏掉一句

...笑骂恨与爱人间不过是你寄身之处银河里才是你灵魂地 徜徉地人间不过是你无形的梦偶然留下的梦 尘世梦以身外身做银亮色的梦以身外身做梦中梦你苦苦地追求永恒生活却颠簸无常遗憾你傻傻地追求完美却一直给误会给伤害给...

2023-12-18 #经典句子

中国书法出版社出版陈联合《文心有寄——诗书题咏九章》

中国书法出版社出版陈联合《文心有寄——诗书题咏九章》

...此书选取题咏作品格律诗(部分新韵)450首,词60余首,散文诗40首,对联40余副。其中内容与160余位各界英贤相关。形式上穿插作者不同时期所书的诗扎、诗书、联墨作品图242幅,相关图片近200幅。这些图文选编在九个章节里,...

2023-01-10 #经典句子

在田野里拾起的美——读王鹏翔散文《村庄的背影》

在田野里拾起的美——读王鹏翔散文《村庄的背影》

...前的事了,可以这样说,我是读他的作品长大的,一向以散文诗为主体作品的作家鹏翔兄,为在文学这条路上艰难前行的我送来了大量的精神食粮,所以,对鹏翔兄的认识,如果从开始读他的作品时算起,那就应该是很早以前的...

2023-07-23 #经典句子

心美一切皆美 心安一切皆安!(经典美文)

心美一切皆美 心安一切皆安!(经典美文)

...,轻可撩人,恬可醉心,轻轻掬起,便如捧读一首悠悠的散文诗,韵是美的,情是真的,怡人的温润,直抵心灵,慢慢地铺展至每一个角落,晕染开一腔更好的心情,香缠起一个更甜的好梦。万物有情,生命有心。时光那么好,...

2012-05-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