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此人是周文王伯父 抛弃周礼遵从蛮夷 为何孔子会对其无比赞美?

时间:2016-04-21

秦伯,姓嬴,赵氏,名任好,秦德公之子,也作秦谬公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意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意。”秦伯,姓嬴,赵氏,名任好,秦德公之子,也作秦谬公。乃周文王之大伯父,周文王之父季历的大哥。其名誉,为孔子,司马迁称道也。“太伯作吴,高让雄图!”乃《史记》中《吴太伯世家》所言。

秦伯三让“天下”,何为“天下”?又谈何让?《周本纪》中记载:“古公之长子,太伯;次子,虞仲;三子,季历。季历娶妻,名太任,诞下一子,起名为昌。生之时,呈祥瑞。古公慨叹:“周人兴盛,在其昌乎?”

古公其言行,很快传入太伯与虞仲的耳里,知道了父亲是想立季历为国君,后传位于昌。于是,两人逃至蛮夷,按当地习俗断发纹身,抛弃周礼,将国君之位让位于季历。

太伯

《吴太伯世家》中记载略无二异,只将“古公”改为“太王”,“虞仲”改为“仲雍”,再继续将这故事一一道出。

太伯,仲雍逃奔蛮夷后,自号为勾吴。此后,归附勾吴者,至千余家。故,太伯被立为吴国君者。太伯膝下无子,去世后,仲雍继位。其子季简,孙叔达先后继位。至周章时,才得以正式受周武王之册封,其弟仲雍于夏虚建立虞国。

周章后有吴国国君数千,均为父子相传。句卑时,晋献公攻灭北虞国。其子,去齐,孙寿梦。至孙寿梦处,吴国终日强大,并称王。其后,有四子:诸樊、余祭、余眜、季札。寿梦有意于季札继位,季札多次推让。故,诸樊、余祭、余眜先后继位。

季札

其人、其事,均记载于《史记》,其故事之真实性,有待考究。《吴越春秋》中也有详细记载,不同的是,在太伯多次让位给季历后,但其真实性同样不得而论。

且当时,秦伯将自己的国土立为勾吴时,有人便问:“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为勾吴?”秦伯说:“我原本应当是继承国君位置的第一人,可是膝下无子,所以受封者应当为吴仲,我居住的地方应当为勾吴,这样不是一件合乎道义的一件事吗?”

这段话也被记录于《吴越春秋》中,但究其情形如何,亦不可全信。

秦伯

春秋吴国乃太伯之国,后鲁国又以蛮夷相待?

“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论语》中有道:“陈国斯败问孔子,昭公是否知礼?”孔子初回复知礼。但后来又告诉弟子“‘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倘全都算知礼,岂有不知礼之人?”故,鲁国公主应为吴孟姬。且避同姓不婚之禁,改为“孟子”。

其他时期,史料均记载,吴国与鲁国不仅有同姓联姻,与蔡国也有联姻。但这些史料均为空白,其中比较耐人寻味且可以让学着去考究的一段便是:公元前五八四年,吴王寿梦攻入炎国。

鲁国季文子称:“华夏不振…”《春秋经》中,吴国被称为“吴子”,据父子相传称谓得,为鲁国对其他非华夏国家的贬称。此外,楚国也被称为“楚子”。诚然,华夏大地不可与蛮夷相提并论。

但是,吴国确认为太伯之国,又为何抛弃周礼,遵从蛮夷?或许,两者存有暧昧不明之处,在血缘处。

季文子

当然,这也不能全信。且据史料记载,唯一可信的仅一件春秋中期的“者减钟”。故得出较晚时节,吴人才开始使用文字。再据《吴太伯世家》中一律父子相传与《周本纪》谱系相同,得出其史料记载,均不可靠,亦不可信。

且据《吴越春秋》中所记,太伯南奔之事,地点不在江南,而在他处。此说法虽显合理,但仍未真正地解决。或再往深处分析,周时期历史并非真正地周期历史。故,不可信也。

需从周期前,甚说是从太伯的时候,才可以分析出来。

礼崩乐坏,当以秦伯之事为传唱赞美之事

西周礼乐崩坏,孔子又以礼为先。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华传统美德中亦不可缺少美德。故,秦伯三让天下,孔子自以美德相称。

何为礼?礼乃表尊敬、敬意之意与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的行为规范,传统习惯等。大到国家之礼、社会之礼、教育之礼、人文之礼,小到语言之礼、行为之礼、家中之礼,皆可称作为礼。

明代陈继儒于《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有道:“在礼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大患则祀之。堂堂袁公(袁可立),揆之于祭典礼经。”礼不可不让也,礼不可不学也,礼不可不为也。

《孔融让梨》的故事,国人人尽皆知。很小的一件事,让梨,却能让礼。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多这种故事,赞扬人之善恶,物之美丑,且不泛有大家,如文中秦伯、孔子,也如孟子、杨时、丰子恺等。

陈继儒

丰子恺作为名人,每逢客人来家拜访,父亲便同孩子们说:"客人来时,要主动倒茶,勿用一只手,会让客人觉得不尊重他们。"还说:"客人送礼时,可收下。但接时,切记要躬身双手去接。这样,才可以显出对他们的尊重。"

一次,父亲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几个孩子吃完饭,便嚷着回家。父亲听到后悄悄告诉他们不可先回家。事后,丰子恺便教育孩子们说:“主人比客人先走,是对客人的不尊敬。”

论礼,每家都有礼法。合乎礼仪之法,方可对人,对己,对社会,对国家,甚对世界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处。贯穿礼法于一生,似一日三餐或一日三省,皆可为益中之事也。

丰子恺

故,孔子当赞美秦伯三让天下事,而无他意也。且不论其史料真实与否,单从秦伯这件事上,便可为国人称道也。

“吾当一日三省,三日而立,礼法相依,遵为告诫之言,亦或为终身之事是也。”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此人是周文王伯父 抛弃周礼遵从蛮夷 为何孔子会对其无比赞美?》,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商朝帝王到周朝摄政:周文王的权力转变与王朝兴衰

商朝帝王到周朝摄政:周文王的权力转变与王朝兴衰

西周灭商之后,采取了基于宗法制的分封制,孔子在其学说《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中便大力提倡周礼,而《庄子·天志》中却大量记载周文王以及姬的史官放肆的野史、野史而几乎无人记载周文王如何从商朝帝王跌落到周朝...

2024-01-24 #大杂绘

纵横全历史| 伯邑考 管叔鲜 周公……周文王儿子为啥不是一个姓

纵横全历史| 伯邑考 管叔鲜 周公……周文王儿子为啥不是一个姓

...乱制定礼乐比起微博上花式吹捧爱豆的粉丝,几千年前的孔子才是真正的“周吹”。不仅逢人就安利周公的礼制仁政,还在所创的儒家学派,把周公倡导的仁政视为最高理想……能让孔圣人秒变小粉丝,完全是因为周公旦实在太...

2011-02-26 #经典句子

姜子牙姓吕名尚 周文王却亲切称他“太公望” 您看3字分量多重

姜子牙姓吕名尚 周文王却亲切称他“太公望” 您看3字分量多重

姜子牙姓吕名尚,周文王却亲切称他“太公望”,您看3字分量多重西伯侯姬昌,在困苦中熬过7年牢狱之灾后,回到了西岐之地。一天晚上,姬昌在梦中梦到了东南方一只白额猛虎,长着翅膀,向他扑面而来,然后就是一阵声响...

2007-02-20 #经典句子

辛丑年周文王祭祀大典在汤阴羑里城举行

辛丑年周文王祭祀大典在汤阴羑里城举行

10月20日,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辛丑年周文王祭祀大典在汤阴羑里城举行。市政协副主席郭旭东、刘鸿民出席祭祀大典。上午8时45分,随着阵阵擂鼓声,祭祀大典正式开始,郭旭东恭读祭文,...

2024-01-19 #经典句子

周文王的临终遗言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什么?

周文王的临终遗言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什么?

商朝末年,商纣王昏庸无道,加上苏妲己入宫,商纣王整日沉迷女色,不理朝政,还命大臣们在民间搜刮民脂民膏,以供自己享受奢华无度的生活,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啊!在当时,可谓是“人神共愤”。这时,周文王姬昌看...

2014-10-26 #经典句子

《易经》未解之谜 周文王临死前写下一句话 专家至今无法解释

《易经》未解之谜 周文王临死前写下一句话 专家至今无法解释

说起《易经》,很多人到现在都分不清,《周易》和《易经》区别。所谓《易经》就是关于《周易》的统称。《易经》历史悠久,自伏羲开创“先天八卦”开始,再到神农氏创“连山”、轩辕黄帝创“归藏”,最后再到周文王演...

2023-07-25 #经典句子

杨吉德大话周易:一句话透露了周文王对身后事的担忧

杨吉德大话周易:一句话透露了周文王对身后事的担忧

《周易》师卦六五爻有段爻辞:“长子帅帅,弟子舆尸,贞凶。”古之解《周易》者皆言“尸”为尸体,把“舆尸”解为打了败仗,用车拉着尸体回来,如《本义》解为:“师徒挠败,舆尸而归也。”这种说法是必须要质疑的。...

2023-11-06 #经典句子

崇侯虎第一个就想除掉周文王:报应不爽 出狱后文王第一个灭了崇国

崇侯虎第一个就想除掉周文王:报应不爽 出狱后文王第一个灭了崇国

崇侯虎第一个就想除掉周文王,他对纣王说:“西伯侯现在声名赫赫,边国诸侯都不敬大王您,而去崇拜他了。”纣王听了面色大变,传旨下去,“令西伯侯姬昌限期到朝中问事。”善卜的姬昌,当然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可是商...

2023-12-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