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今天如何发扬鲁迅精神?文艺创作需投向“无穷的远方 无数的人们”

时间:2016-03-10

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留下750余万字的皇皇巨著,影响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6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中曾写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留下750余万字的皇皇巨著,影响了一代代读者,与上海渊源很深。业内指出:鲁迅已成为上海文化精神的一部分。

上海文艺工作者如何继承、发扬鲁迅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攀登新时代的文艺高峰?今天,上海作家协会主办的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上海各界学者、鲁迅研究专家代表、作家代表、评论家代表齐聚探讨鲁迅作品和精神对当下的启示。上海近期也集中出版了《鲁迅画传》《鲁迅文萃》(纪念珍藏版)《明暗之间:鲁迅传》等一批著作,丰富了对鲁迅一生的解读。

以年轻的方式追随鲁迅精神,去看“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在上海时期,鲁迅写作出版了《三闲集》《二心集》等杂文集,编辑了《奔流》《朝花周刊》《译文》等进步刊物,创作出《故事新编》等经典作品。140年过去了,“青年与鲁迅”的话题历久弥新。

青年大学生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查苏娜观察到,今天的青年在表达自己时,会主动向百年前“鲁迅”寻找话语资源,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地拥抱鲁迅——在热点新闻评论区,鲁迅被频繁地引用;大热历史剧《觉醒年代》中,鲁迅“圈粉”无数年轻人;甚至有大学生用16篇《野草》创作说唱作品,收获近900万播放量……“作为肩负重大使命与责任的青年一代,我们应该从鲁迅那里寻找一双更为明亮的眼睛,这双眼睛看得见‘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看得见自己生活世界之外广阔的天地。”

“我们每个人都是读着先生的文章成长起来的。走上写作道路后再来回顾,便会更由衷地多出些敬意来。鲁迅犀利的文字背后,最根本的目的还是疗愈,他不仅是天才的文学家,更是心系天下苍生,致力于用文字来改变社会的实干家。”上海作家滕肖澜说,“我们要学习鲁迅爱国爱民的情怀和担当,自觉肩负起文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年龄与岁月,或许能让我们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但如果没有这份使命感,也只能永远是文本上的简单重复,而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突破。”

近年来,滕肖澜陆续写下《城中之城》《心居》等多部书写上海、上海人的小说,把目光着眼于城市百姓的喜怒哀乐,心声与梦想。她认为,写作者要学习鲁迅把写作与当下时代背景、百姓生活紧密结合,把眼界放宽,格局放大,跳出写作的舒适圈,去尝试更多反映时代变迁、城市面貌的现实题材作品。

站在“新时代”回望“觉醒年代”,在两个伟大的时代之间,从个人的觉醒到民族的觉醒,沉甸甸的文艺重任落在新一辈肩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黄平说,作为一百年前的“80后”的杰出代表,鲁迅先生的文学事业,就是人的文学与人民的文学的完美结合。《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等一系列的名篇,全面地展现了“启蒙文学”的忧愤深广。

在他看来,回望百年前开天辟地的青春文学,我们这一代也亟需迎头赶上。“更多年轻一代越来越意识到:从来没有纯粹的个人,每个人的命运和其他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这个意义上,时代对于年轻一代的文学创作,提出了更早的要求。我们的创作要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文艺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中国现当代文学诞生于危机沉重的时代,迎着敌人的炮火成长,和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推动着文学与文化的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五四”以来的文学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文学,而是时代前进的号角。黄平认为,鲁迅带来的启示是,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最可宝贵的品质。文学形式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历史的产物。文学的艺术性,不是从作家到作家,不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来自时代这座火热的熔炉。

向鲁迅学习真正切实的自信,小说不再是“雕虫小技”或“闲书”

“今天讲文化自信,不仅要讲伟大的古典文化,也要讲鲁迅所代表的这一百年来中国的新文化。纪念鲁迅,学习鲁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向鲁迅学习真正切实的自信。”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记得,许多国际友人谈起鲁迅,目光中的兴奋和喜悦,“常令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五四”以来,真正用文学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赢得国内外、海内外一直认可,鲁迅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在郜元宝看来,鲁迅一生在文学上的奋斗,就是从批判阿Q式的没有脊梁的盲目狂妄的自信开始,最终过渡到“中国的脊梁”的真正切实的自信。

“鲁迅先生诞生在20世纪中国是一个文化奇迹,他55岁的生命流程,在中国文学领域铸就了最坚强灿烂的文学坐标。”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认为,鲁迅是文学家,但他不是吟风弄月的文学家,也不是谋求高雅地位的成功人士,而是一生致力于用文学来改良社会的文学践行者。在鲁迅作品的影响下,小说不再是“雕虫小技”,人们也不再把“小说”当作“闲书”,而是视为人生的教科书,是“为人生”的文学,是“经国之大业”,值得人们花费毕生精力去从事的伟大事业。

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等文章中,鲁迅不仅对中国人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予以礼赞,更对“中国脊梁”充满自信和希望。“在海量信息四处漫溢的世界里,鲁迅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相反,我们因为接近鲁迅而感到精神充实,因为阅读鲁迅而感到文学的有力。”杨扬提到,在学习研究鲁迅方面,改革开放以来,诞生了不少学术成果。以上海为例,1980年代出版的赵景深《中国小说史略旁证》,丰富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材料,从而在鲁迅小说史研究的基础上,将中国小说史研究推进了一步;王元化对鲁迅的思考,贯穿了他晚年思想,《关于鲁迅研究的若干设想》《鲁迅与太炎》《再谈鲁迅与太炎》《鲁迅的曲折历程》等,从思想史、文学史角度,梳理了鲁迅思想的来源,包含了很多理论新见;钱谷融在《谈<伤逝>》中,对鲁迅小说《伤逝》的文本解读,有新的体会和感受;《收获》杂志发表冯骥才、章培恒围绕鲁迅对传统文化态度问题而展开的辩驳文章,激发新世纪文学爱好者对鲁迅的重新评价。

此外,在上海的戏剧舞台上,新世纪以来展演过不少鲁迅作品改编的舞台剧,如肢体剧《铸剑》和波兰导演陆帕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狂人日记》等。在语文教学上,鲁迅作品始终伴随着中国的语文教育……杨扬形容,鲁迅像是激流险滩中的中流砥柱,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他的写作,深沉博大,有一种超越文字之上的力量和温暖,是当之无愧的“大先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今天如何发扬鲁迅精神?文艺创作需投向“无穷的远方 无数的人们”》,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好作品如电流 贯通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

好作品如电流 贯通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方向和道路、继承和创新、繁荣和发展等问题锚定思想航标,提供根本遵循。近期,中央宣...

2007-02-25 #经典句子

当下文学评论“缺乏锐气 温吞水和好好先生” 怎么破?

当下文学评论“缺乏锐气 温吞水和好好先生” 怎么破?

...璐通讯员谢铮)近日,湖北省作协学习《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称《意见》)座谈会在汉召开,王先霈、陈美兰、叶立文、李鲁平、李遇春、周新民、庄桂成、黎杨全、陈国和、熊唤军、朱旭等湖北老中...

2017-07-09 #经典句子

《春天里的人们》:取自浙江鄞州 以文艺给人启迪

《春天里的人们》:取自浙江鄞州 以文艺给人启迪

...强基工程的部署,全面巩固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相信这部文艺作品将会带来更多鼓舞人心的力量和启迪。(完)【来源:中新网浙江】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

2009-01-27 #经典句子

百年文学批评的古代遗产

百年文学批评的古代遗产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不断向前推进,对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持续产生影响。尽管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在“五四”之后受到西学影响,但中国传统文论资源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建构批评体系的重要维度。传统文论资源与...

2023-11-18 #经典句子

沈从文《边城》:朴素善良的好人们 却造成一段坏透了的爱情悲剧

沈从文《边城》:朴素善良的好人们 却造成一段坏透了的爱情悲剧

...主流文学深刻的时代意义,因此他的作品被斥评为“反动文艺”,引来批评无数,沈从文为此事甚至两次试图轻生。当我们以时间为纵度再去审视《边城》,它已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了浓墨重彩的一席之地,成为现今人们所推崇...

2012-05-07 #经典句子

全国青创会在京举行 文学浙军青年方阵发出浙江声音

全国青创会在京举行 文学浙军青年方阵发出浙江声音

...会期间,我省代表天蚕土豆还参加了同时举办的全国推进文艺创作研修班座谈会。他代表青年作家、网络作家在发言中说,“无论是在纸质书写的时代还是用电脑写作网络发表,我们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种力量。多少年以后,当史...

2018-08-08 #经典句子

《鲁迅草木谱》:如果不是要文艺救国 鲁迅可能是一个生物学家

《鲁迅草木谱》:如果不是要文艺救国 鲁迅可能是一个生物学家

...向植物学、动物学、医学等生物科学转移。如果不是因为文艺疗救国民精神这个更高的志趣,鲁迅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生物学家。另外,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藏书室收藏了11本德语植物学著作,如《植物类别之判断》《普通...

2023-01-31 #经典句子

鲁迅精神浸润上海城市品格:现代中国人拥有文化自信 因为我们有鲁迅

鲁迅精神浸润上海城市品格:现代中国人拥有文化自信 因为我们有鲁迅

...数的人们’,看得见自己生活世界之外广阔的天地。”“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奋进的中国青年有一位永远的同行者,站在‘新时代’回望‘觉醒年代’,在两个伟大的时代之间,从...

2014-07-2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