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刘邦连杀功臣 而他不但没被杀害 自他身上有10字名句流传至今

时间:2015-08-15

按理说,实力强大的楚军应该不会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但是,事实胜于雄辩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楚汉相争三年,笑到最后的却是刘邦。按理说,实力强大的楚军应该不会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但是,事实胜于雄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人对人才的态度上的差别:刘邦重才,不计出身,并且用之不疑,能让其充分发挥自主性,同时他没有满足于自己的长处,也不认为自己的计谋超过别人,更不认为自己有军事方面的天赋,正如他自己所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草,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综连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得到这三个人,这就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由于他有自知之明,能够放手让属下去独当一面各自作战,故贤能志士多归之;项羽自恃深懂兵法,又有力可拔山举鼎之勇力,认为比谋臣武将都高一筹,也就不再用他们的长处,其麾下多限于亲属或所谓的“亲信”,谋臣、骁将无法施展手脚,真可谓是有材使不出,疑而不信,常常掣肘于左右,因此不少贤能志士都愤愤离他而去。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我国历史上,历代思想家们都清晰地认识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并且深切地感到人才在决定战争胜败、国家兴亡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是一个识人的古语,它说明在人才不易识别的情况下,相对一般人才而言,千军易得,一将就更加难遇到,更加难求得了。无论是战火弥漫的动乱时期,还是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甚至是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领导作为社会阶层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作用和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一支军队,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领导人才的控制和驾驭,必然就像是一盘散沙,缺乏战斗力,当遇到困难或敌情时,定将一触即溃。俗话说,蛇无头不行,讲的正是此理。

刘邦虽为一介市井流徒,然而胸怀大志,善于用人,于是统帅群雄,逼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用齐王韩信而统一天下;帷幄之中,则有张良、陈平;朝堂里内,伴有萧何、曹参,为大汉帝国开创一代新风气。在刘邦的一大批开国功臣当中,韩信、张良、陈平、英布等都是难得的人才,而这些人有的曾在项羽手下干过,有的甚至还是项羽的心腹猛将,还与项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项羽能留住和信用于他们,使之不为刘邦所用,或许今天我们的历史将要重新改写了。而项羽虽有“力拔山兮”之略去了刚愎自用,自恃精于用兵,以至能人异士纷纷离去,最终兵败自刎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然而刘邦善于用人,并不代表他不疑人。在刘邦登上皇位之后,特别是在他晚年时期,就特别喜欢猜忌怀疑他之前所信任的大将,然而那几位异姓王也不例外,韩信,彭越等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贤能之士也前后因为刘邦的怀疑而相继被杀害。

韩信,淮阴人,项梁率起义军渡过淮河时,他仗剑投于其麾下。项梁战败后,归项羽,项羽并看不起韩信,嫌弃韩信的出身,甚至还要韩信受胯下之辱,不重用,只给了他一个郎中的官职。韩信当时也不计前嫌,曾多次向项羽献谋划策,然而项羽并没有用韩信的计策。久而久之,韩信也清楚明白在项羽的手下自己也难以施展自己一身的本领及才华,因此当有人劝说韩信归附刘邦时,他便毅然背楚归汉。刘邦登上皇位之后,对开国功臣都一一进行了封王,韩信顺其自然也被封上了楚王。但出于刘邦的疑心太生,韩信虽为王,实无兵权在手,犹如一只无牙的老虎。后世有人曾讨论过,韩信的死,只归于他功高盖主了。汉王朝的建立,许多人认为韩信创下了汉王朝的两个第一:功劳第一;功臣被钉第一,那么韩信被杀第一,到底是因为他的功劳最大?但实则论汉王朝的开国将领中,韩信的功劳是较大,但也不能说是最大,这个还得要辩证看待。在军功上,韩信功不可没,也可说功劳最大,只是一个朝代的开创,不单看战场上的交锋。其他将领的功劳一点也不比他小,故是因为他的功高盖主,而被杀第一,这有点疑问了。

说到汉王朝建立,功劳大的还有这位贤能志士,他就是张良。张良在刘邦的众多谋士当中,其实张良与项氏的关系是最为亲密的。当年张良刺秦始皇不成藏于下邳时,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为杀了人,曾在张良的住处藏身躲避。正因为这一关系,张良与项伯、项羽的关系亲密且素有来往,故后来刘邦能脱“鸿门宴”之险以及取得汉中,就是张良从中疏通,请求项伯帮忙的结果。张良是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才,而当时楚军兵强马壮,势力正旺,通过项伯是有可能使之归附的,但项羽却并不争取。张良与刘邦虽说只是泛泛之交,但二人一见如故,加上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十分信任,故张良死心为刘邦献智效力。项羽不善于举贤,虽然兵多,但手下可用之人却寥寥无几,能起到重要作用的也只不过有范增、钟离昧等人而已。正因为张良是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才,为刘邦巩固了大后方。张良才华横溢,但他并不是那么贪图权利,这也是他能保住性命,不被刘邦所杀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刘邦深知自己的谋略能力远不及他,且张良帮助刘邦的初心主要还是为了要推翻秦王朝报仇。在刘邦成功建国后,张良无论在何方面表现出来的,都会让刘邦深信,张良一心只为他排忧解难,化解各种各样的危机,就连在立太子这方面,刘邦都对张良言听计从。不得不承认张良是一个贤能志士。故流传至今的一句话“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亦可充分肯定张良才华。

张良的“运筹帷幄”亦在日后多名开国功臣的异姓王被杀,而张良却仍深得刘邦信任充分体现出来了。实则至今,对刘邦、韩信、张良仍有许多不同的评论,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刘邦连杀功臣 而他不但没被杀害 自他身上有10字名句流传至今》,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刘邦要用大锅煮了栾布 栾布只说了一句话 刘邦恍然大悟:免死

刘邦要用大锅煮了栾布 栾布只说了一句话 刘邦恍然大悟:免死

...的大罪,但是或许是为了后代着想,刘邦是不能留下这些功臣的,所以就有了历史上杀害功臣的刘邦的存在了。有人认为这个英布是自己作死,他要是不起兵造反的话,这个刘邦是不会对他如何的,但是这个就有些片面了,英布...

2018-12-28 #经典句子

此人被判烹刑 临刑前对刘邦的一句话 不曾想不仅免死还升官了

此人被判烹刑 临刑前对刘邦的一句话 不曾想不仅免死还升官了

...的王者地位,经常干出乱杀无辜的情况,甚至做出将开国功臣残忍杀害的事。作为汉高祖刘邦,也是做过这种令人不齿的事,但也成全了栾布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西汉的建国功臣彭越和栾布在还是平民的时候,就是好朋友,后...

2023-07-18 #经典句子

谋士对韩信说了一句话 成为名句 韩信不信 最后被刘邦拿下

谋士对韩信说了一句话 成为名句 韩信不信 最后被刘邦拿下

...信没有去攻打齐国,等刘邦统一天下后,他只是个普通的功臣,可能受封到一个小国,从此逐渐退隐安享晚年。高帝四年时,韩信是齐国的王,他拥有富庶且广阔的齐国,手下可以调动几十万人的大军。此时的韩信当然比一年前...

2008-01-26 #经典句子

刘邦当上皇帝后滥杀功臣 有一人只说了一句话 就让刘邦不敢杀他

刘邦当上皇帝后滥杀功臣 有一人只说了一句话 就让刘邦不敢杀他

纵观中国古代,跟着皇帝打天下,最后还能善终的开国功臣实在不多。因为他们功高震主,容易引起皇帝忌惮,这些功臣里,聪明点的早早就告老还乡,居功自傲的就只能被皇帝寻个错处杀了。没办法,皇帝为了自己的皇位还有...

2007-01-10 #经典句子

韩信惨遭吕后诛杀 死前放下一句狠话 为何刘邦被吓得毛发倒竖?

韩信惨遭吕后诛杀 死前放下一句狠话 为何刘邦被吓得毛发倒竖?

...仁慈,只是认为野心家杀不完,而且从后来刘邦大肆诛杀功臣的行动中不难发现,掌握权力的功臣全部死了之后,没有人会威胁到统治,野心家也会逐渐没有市场。韩信的结局是一个悲剧,功高震主是专制的封建制度下的死结,...

2022-12-01 #经典句子

他是项羽的好功臣 却因刘邦的几句话 辞官还乡

他是项羽的好功臣 却因刘邦的几句话 辞官还乡

范增怎么会离开项羽呢?表面看上去是陈平的离间之计,其实是项羽心眼小。公元前204年,项羽和刘邦在荥阳对战,但荥阳的粮食被钟离眛抢走,造成荥阳的汉军粮食缺乏。另外,项羽率领大军包围荥阳,就好像瓮中捉鳖一样,...

2023-09-26 #经典句子

他被判烹刑 临入锅前对刘邦说:我再说一句话!刘邦听完:升官!

他被判烹刑 临入锅前对刘邦说:我再说一句话!刘邦听完:升官!

...越,英布被称为“汉初三大名将”,都是刘邦建立西汉的功臣,后来彭越被封为梁王。但是彭越被封王之后刘邦再用他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好用了。在一次平反叛乱的时候,刘邦亲自带兵前往,让彭越也跟随他一起去,但是彭越却...

2023-11-05 #经典句子

刘邦要烹杀此人 他死前说了一句话 刘邦脸色大变 立马将其重用

刘邦要烹杀此人 他死前说了一句话 刘邦脸色大变 立马将其重用

...都是离不开血腥的战斗,而当新朝建立之后,杀掉一部分功臣仿佛也成了惯例,这个不好的苗头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的。刘邦晚年开始对当时权势大的开国功臣进行了清洗,韩信,彭越等大将都在被诛杀的行列,可有一个人反而...

2010-11-2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