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趣读合肥」巢湖之畔的“好学之风”——历尽沧桑的“巢湖书院”到如今依旧文风昌盛

时间:2015-04-16

从三百年前恪守文风须向上游争的巢湖书院,到如今教育人才辈出的黄麓师范,从古镇三河到诺贝尔领奖台上的杨振宁历史见证了这一方水土的繁荣,千年时光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0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从三百年前恪守“文风须向上游争”的巢湖书院,到如今教育人才辈出的黄麓师范,从古镇三河到诺贝尔领奖台上的杨振宁……历史见证了这一方水土的繁荣,千年时光不改巢湖之畔的“好学之风”。

文艺君带您了解

千年时光不改巢湖之畔的“好学之风”

历尽沧桑的“巢湖书院”到如今依旧文风昌盛

“扬正学之气,行好学之风。”勤学、好学,追溯起传承于巢湖之畔的这一优良学风,还要从“巢湖书院”说起。

巢湖之畔的万年街,千年时光不改巢湖“好学之风”。

据史记载,巢湖书院旧为“义学”,雍正十一年时下诏鼓励各地修建书院,由知县朱谌始建,惜未成,后由华湘、涂宁等多次改建。“巢湖书院”在当时影响较大,地方志、书院志对其多有记载,也培养了众多人才。据悉,嘉庆乙丑科进士杨欲仁曾任该院院长,并为院门题联一副:“凭山脊以为堂,士品宜从高处立;藉湖光而作鉴,文风须向上游争。”

1905年9月,朝廷以光绪名义颁发谕旨,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这也宣告了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当时,巢县知县黄绍顺应潮流,将原作义学的巢湖书院改为“巢县高等小学堂”,到1911年,再改小学堂为“巢县官立中学堂”。

“巢县官立中学堂”也就是当时巢县所建的第一所中等学校,就位于卧牛山东麓的原巢湖书院内。学堂坐西朝东,背靠卧牛山脊,隔山与巢湖相望;大门正东面迎旭日,且借大寺巷通向商业繁华的北大街。此后百余年间,始终恪守“文风须向上游争”这一树人宗旨。

曾经的巢湖书院今何在?10月20日,记者一行前往探寻。

“‘巢湖书院’在有关巢湖的书籍中有诸多记载,据说在如今巢湖市的卧牛山一片,但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旧籍留存。”据巢湖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曾经的“巢湖书院”后虽沧桑多变,但该址均为办学之地。根据《巢湖市志》记载,“巢县官立中学堂”后来逐步演变成巢湖一中(后校区为巢湖二中使用)。

这一说法与巢湖一中的校史也相吻合。

创办于1911年的巢湖市第一中学,其前身正是历经清、民两代的“巢湖书院”。据学校校史记载:1905年,改为“巢县高等小学堂”;1911年,改为“巢县官立中学堂”,学校中学历史自此肇始,1947年,定名“巢县中学”;1984年,正式更名为巢湖市第一中学。

由此可见,曾经的“巢湖书院”正是巢县文脉的发端地,虽历经沧桑,到如今依旧文风昌盛、薪火传承。

【来源:文艺合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趣读合肥」巢湖之畔的“好学之风”——历尽沧桑的“巢湖书院”到如今依旧文风昌盛》,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文化合肥│说说“巢湖书院”的那些事儿......

文化合肥│说说“巢湖书院”的那些事儿......

...秉烛之明。”从三百年前恪守“文风须向上游争”的巢湖书院,到如今教育人才辈出的黄麓师范,从古镇三河到诺贝尔领奖台上的杨振宁……历史见证了这一方水土的繁荣,千年时光不改巢湖之畔的“好学之风”。历尽沧桑的“...

2024-01-08 #经典句子

合晚Radio:庐州下午茶|与巢湖有关的7个成语典故 你知道几个?(下)……「2021.3.21」

合晚Radio:庐州下午茶|与巢湖有关的7个成语典故 你知道几个?(下)……「2021.3.21」

...服、顶着寒风,艰难前行。好不容易到了程颐讲学的嵩山书院,却被告知老师一早就已经回家了,两人只能又往老师家中赶去。当游酢和杨时赶到程颐家时,全身都已经被冻得僵硬了,可又不巧地碰上老师在午休,他们不忍惊扰...

2016-06-19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 无丝藕 巢湖麻鸭...这些美食你吃过吗?

文化合肥│ 无丝藕 巢湖麻鸭...这些美食你吃过吗?

...魅力和力量,使其能穿越时空、穿越地域。这一次的文化合肥让我们一起走进巢湖的中秋之夜感受这里的多彩美食文化美食篇01跨越数百年的“中秋吃鸭”文化中秋节大清早,夏阁镇的王俊龙就张罗起了杀鸭子,也不麻烦,从自...

2017-07-30 #经典句子

与巢湖有关的这些成语典故 你知道几个?

与巢湖有关的这些成语典故 你知道几个?

...服、顶着寒风,艰难前行。好不容易到了程颐讲学的嵩山书院,却被告知老师一早就已经回家了,两人只能又往老师家中赶去。当游酢和杨时赶到程颐家时,全身都已经被冻得僵硬了,可又不巧地碰上老师在午休,他们不忍惊扰...

2015-07-19 #经典句子

真金白银 一纸千金 探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纸笺

真金白银 一纸千金 探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纸笺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11月5日,合肥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举办了“网络媒体巢湖行”采风活动。媒体团参观了坐落在素有文化之乡美誉的合肥市巢湖之滨黄麓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掇英轩”。纸笺加工技...

2024-01-04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一口巢湖味 难忘鱼米乡

文化合肥│一口巢湖味 难忘鱼米乡

...一蛋承之作为唯一一个坐拥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合肥的魅力是独一份的,美味也是独一份的。银鱼、湖蟹、白虾,三者被誉为“巢湖三鲜”;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红鲌等鱼类都是巢湖优质鲜群种。千...

2014-09-22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诗风词韵中的巢湖风情

文化合肥|诗风词韵中的巢湖风情

...欹枕树摇风。朱门处处若相似,此命到头通不通。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明/王阳明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晚生。野塘水轻绿,江寺雪初晴。农事沾泥犊,羁怀出谷莺。故山梅正发,难寄欲归情。题《巢湖图》四首(之一)清/石涛百...

2019-05-10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合肥原来有这么多知名楼阁!你知道几个?

文化合肥│合肥原来有这么多知名楼阁!你知道几个?

...路,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后易名为包公祠,而它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里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

2014-01-2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