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筷子文化:流淌在指尖的中华文明 简单却又不平凡 99%国人不知

时间:2014-12-10

一双筷子是两根筷子,两根筷子也是一双筷子,其背后的寓意也可用团结就是力量来解释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导语:筷子文化:流淌在指尖的中华文明,简单却又不平凡,99%国人不知

中国传统的筷子文化不仅代表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代表了中国人在餐桌上的礼仪文化,俗称餐桌礼仪。一双筷子是两根筷子,两根筷子也是一双筷子,其背后的寓意也可用团结就是力量来解释。古代有句老话说得好:"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折断了,而一把筷子却很难”,这充分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也正是因为有着团结精神,在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本应该热闹非凡的春节变得沉寂,人们不在到处旅游,而是躲在家里。医务工作者们即使在如此高强度工作的情况下,他们也从未想过放弃。正是这种像两根筷子一样聚在一起,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将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而视自己生命如粪土的精神,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迎来了光明的曙光。

筷子,是我们身边很平常的一个物件,似乎是不起眼,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筷子,筷子已成为餐桌上不可替代的工具。中国人用勺不方便,用刀叉又不顺手而对西方人而言正是相反。所以说,对于我们这些中国人来说,筷子的文化印记就像婴儿胎记一样,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身上。

有句老话说:“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在中国,大家总觉得人越多吃饭越香,并不会因为多了一个人而烦恼。每家每户都会常备着十几双筷子,这不仅是为了逢年过节亲戚朋友们的登门拜访,更是为了邻里乡亲们热情做客的不时之需。一双筷子,能见证一段真情。不管你身处何方,只要一拿起筷子,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感慨。这看似简单却又不平凡的筷子,却被寄子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小时候,我们不会用筷子,都是用勺子来代替筷子。慢慢地长辈们开始手把手教我们使用筷子,一只手拿着两支长长的筷子,边听着长辈的讲解边学者做。刚开始就像学骑自行车,需要有一个人帮忙扶着,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失败很多次,但请不要放弃。慢慢的当你坚持到独自一人也能游刃有余的时候,你就会懂得使用筷子的快乐,因为它不仅能带你尝到食物酸甜苦辣的滋味,更能带你品味人生的滋味。

长大以后,长辈们会说做人有做人的规矩,使用筷子也一样,在吃饭时也有规矩。不管是在家里还是餐馆,酒店,当餐桌上摆满饭菜、碗筷准备吃饭时,最年长的家人或者位高权重的人没有动筷子之前,小孩或者低辈人是绝对不能先动筷子的,这是对家人和长辈最起码的尊敬。饭前不能用筷子叮叮当当地敲击碗面或桌子,因为那是乞丐乞讨时才用的方式。不能将筷子立着插在饭上,因为那是表示祭奠先人的。

学使用筷子就像学走路、学说话、学骑车一样,从生疏到熟练、从沮丧到满怀信心,从国内到国外;这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更是一种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情怀。

筷子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

真正的聪明人都会直接选择合金筷!

筷子界的“劳斯莱斯”,不发霉不生菌,不只是两根竹子那么简单

高颜值实力派

一人一筷,健康分餐

不发霉不生菌,不变形不打滑

合金筷”,听名字是不是金属筷子?之前用过金属筷子,吃进嘴里总有种的酸涩味儿,特别不舒服。

其实不是的,这款“合金筷”采用高分子材料和玻璃纤维合成,“吃”进嘴里,仔细抿一口也不会有味道。

它具有非常高硬度和韧性,又有金属筷没有的耐腐蚀性;还拥有竹筷没有的高密度和不吸附性。

可以说合金筷,是目前市面上“几乎没缺点”的筷子。

平时使用比较粗暴,用力搓洗,用个3年5年,也不会出现凹槽、裂痕,也就不会藏污纳垢、滋生细菌。

这样的高强的硬度,即使放在220℃的高温消毒柜里,也不会变质融化,变形,产生裂痕。平时自己用高温水蒸煮杀菌,也不担心。

而且不吸水,不吸油。你看,普通筷子沾上水后,水渍会迅速渗进筷子内部,就算外表擦干了,但内部依然是潮湿的,极易繁殖细菌。

反观合金筷,滴上水后,水珠只会停留在筷子表面,完全不渗透,哪怕在南方,遇上潮湿天气,也不怕会滋生细菌。

平时打理起来不要太方便,油腻、菜汁一冲即净,不用洗洁精,家里小朋友都能自己洗筷子。

没有裂缝、凹槽,不怕藏污纳垢;不吸水、不怕潮湿。断了细菌、霉菌生存的条件,还怕“病从口入”吗?当然不怕!

筷子界的“颜值担当”

刚拿到这款高端合金筷的时候,真的有被惊艳到!

每一双都有自己的独特外观,设计非常精致高级,握着它吃饭,总感觉自己住在豪华别墅里。

把家里的木筷、竹筷换成它,不知不觉的家居品味,整体格调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尤其是朋友来家里做客,拿出来招待,非常有面子。

孔雀绿的配色,光洁雅致,复古的色调和精致的雕工巧妙结合,满满日式复古的韵味。

你会发现,自己拿在手里的不是普通的筷子,简直是握在掌中的“小艺术品”。

当然,它除了艺术感十足的高颜值,还有十分讲究的实用性。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那款,一人一筷,通过款式进行区分,真正做到一人一筷,健康分食。

握着防滑,夹菜更稳当

它的实用性,除了在于分筷分食,还在于舒适手感和防滑性能。

这双合金筷采用人体工学设计,防滑、好夹取,连6岁的小朋友也能牢牢夹起一块肉。

筷身凹面或是防滑纹设计,能够加大肌肤和筷子的摩擦力,起到防打滑效果。

只要握着轻轻给力,它就像长在手上一样,而且握感特别舒服。

筷头的磨砂颗粒,加强了夹取的抓力,让它拥有非常好的防滑性。

这款合金筷,高颜值实力派,不发霉不变形,夹菜也不打滑,性价比实在高。

合金筷最早由“浙江客满多餐具有限公司”发明,一经上市“很多酒店上门采购,连五星级酒店都来找”,每每说起这些,方大哥一脸骄傲。

到目前为止,市面上50%以上的合金筷都是客满多的,在餐饮行业影响力非常大。

不少餐饮大牌都是它的长期合作伙伴,你去商场吃饭,几乎店里的筷子都是它们家的。

光筷子的专利就有46项,砧板20项,这可都是其它品牌做梦都拿不下的荣誉啊!

用过的人都说好,评论区好评满满,颜值党,实用党都爱惨了它!

不仅自己家、父母家的筷子也全都换成它。

这么健康的筷子,不发霉不生菌,一冲即净,平时打理省事又省心,一双能用3年5年。

一套5双,买多还有送,为了家人的健康,干净通过下方链接下手吧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筷子文化:流淌在指尖的中华文明 简单却又不平凡 99%国人不知》,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说“箸”道“筷” 中国饮食中的筷子文化

说“箸”道“筷” 中国饮食中的筷子文化

...,一箸能生两眼明。”这诗中的箸即是筷子,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诗词书画,也在一饮一啄、一杯一箸间。筷子,古称箸、梜,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

2019-11-25 #经典句子

箸话漫谈——关于筷子 历史 文化以及其它

箸话漫谈——关于筷子 历史 文化以及其它

...饮食餐具,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见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文化的出土文物中。由此可见,其使用时间至少可以追溯至3000年前。它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和东方餐饮礼仪的文化象征。筷子古称“挟”,又名“箸”、“筯”。明朝...

2023-12-17 #经典句子

中国筷子长而粗 日本筷子短而细丨两国筷子文化不同寓意也不同

中国筷子长而粗 日本筷子短而细丨两国筷子文化不同寓意也不同

...日本日本天皇派特使起兵唐代,借以学习培训中国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此外,筷子也被传到日本,并伴随社会的发展慢慢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相结合,产生了有别于中国的筷子的文化艺术。因而,中日筷子文化艺术逐渐显出非...

2016-09-17 #经典句子

筷子的“三国文化”:都是用筷子吃饭 中日韩区别居然这么大?

筷子的“三国文化”:都是用筷子吃饭 中日韩区别居然这么大?

导语:筷子的“三国文化”:都是用筷子吃饭,中日韩区别居然这么大?中、日、韩三国都有使用筷子进食的文化,但由千历史和本土化的影响,筷子在三国之中不尽相同。中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使用餐具了,用筷子的时间...

2019-11-09 #经典句子

一双筷子蕴含哪些历史文化?

一双筷子蕴含哪些历史文化?

...音,便改成了“筷”。一双小小的筷子又蕴含怎样的历史文化呢?在使用筷子时有哪些忌讳呢?一起来看看吧。蕴含的历史文化筷子是两根,我们却叫它一双,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一阴一阳,一静一动,阴阳两和,意求...

2018-07-07 #经典句子

「指尖上的大运河文化带·天津」北辰区首届运河书香诗词大会总决赛圆满收官

「指尖上的大运河文化带·天津」北辰区首届运河书香诗词大会总决赛圆满收官

...主办。旨在以“互联网+诗词”形式,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当前互联网传播融合发展,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网络正能量。本届诗词大会从筹备到总决赛历时9个月,共组织线下活动100余场,线...

2012-02-09 #经典句子

印度网友:用筷子是因为不会烹饪美食!日本网友一句话让他们闭嘴

印度网友:用筷子是因为不会烹饪美食!日本网友一句话让他们闭嘴

...根本是对食物的不尊重好吗!作为美食大国,中国的饮食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许多外国友人到中国来旅游或者学习之后,更是对中国的美食文化赞不绝口,反观印度,除了咖喱实在想不出其他什么具有代表性的食物...

2023-06-14 #经典句子

揭秘筷子历史文化:这才是真正的“起筷吃饭”

揭秘筷子历史文化:这才是真正的“起筷吃饭”

筷子当之无愧是我们最典型的文化标签,做为中国人最自豪的就是会使用筷子了。你了解中国的筷子文化吗?让我们一起分析真正的“起筷吃饭”。欢迎动动手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一起学习。每天读写绘,探索和发现生活的美...

2020-07-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