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大学人文读本》的诞生

时间:2014-10-31

此事的缘起是1990年代末反思语文教育的讨论,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牵头编了一套新语文读本中学卷,由广西教育出版社推出,反响强烈,十分畅销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来源: |丁东小群 ID:dingdongxiaoqun」

我参与编写《大学人文读本》,是20年前的事。此事的缘起是1990年代末反思语文教育的讨论,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牵头编了一套《新语文读本》中学卷,由广西教育出版社推出,反响强烈,十分畅销。广西师大出版社向钱理群提出,再搞《大学语文读本》。这时,钱理群不便出面,于是推荐了《新语文读本》的参加者夏中义。夏中义当时在华东师大任教,不久调到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师大出版社与夏中义洽谈,夏中义提出,要编就编《大学人文读本》。双方一拍即合,签了合同。

2001年7月上旬,夏中义邀我和李新宇、刘锋杰到苏州,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赵明节,一起商谈这套书的启动。夏中义提出,全书分三卷,分别是《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我们都表赞同。他让我主持第三卷《人与世界》。8月初,又在银川召开了第一次编委会,同仁还有谢泳、邵建、王彬彬、富华、张蕴艳,一共九人。

我以前也编过一些书。但都是先有选好的文章,再用适当的方式编排起来。但这次编书不同,理念分卷,主词立章,先有主题,再找相关的文字。文字要有思想性,又要有可读性。内容要互相呼应,不能重复,篇幅又不能太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几个编委都有这种感觉。

编委都是夏中义的朋友。夏中义教授的专业是文艺理论。他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大学中文系的教师,专业不是文艺理论,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只有我不在大学教书。但我熟悉的领域,也偏重于文史方面。从专业的配置来说,这些人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好在李新宇、邵建、王彬彬等编委都是有公共关怀的知识分子,兴趣并不限于所从事的专业,而是对文、史、哲、经、政都有所涉猎,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和思想界的脉搏。这样,编选的主题即使涉及当代思想的各个领域,大家都有所关注。但是,在选文过程中,还是发生了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1980年代的文艺理论界,多从存在主义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汲取新知,而1990年代的公共知识分子,更主张回归常识,而不喜欢玄学的思辨。王彬彬更是性情中人,锋芒不肯稍减。对于那些不能直接切入现实,行文晦涩的文章,断然不肯赞同。在几次编委会上,大家唇枪舌剑,直言不讳,争得不亦乐乎。用了八个月的时间,终于编成这套三卷集的《大学人文读本》。

在2002年夏天,《读本》投放市场,很快赢得好评。先后印刷八次,市场都出现脱销。出版社虽然前期投入了几十万元,但很快赢利。这套书出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分别开了座谈会。在北京的座谈会上,我曾发表感言:

“人文”和“语文”一字之差,内含却十分不同。语文大体不超出文学和语言学的范围。“人文”却涵盖整个“人何以为人”的问题,比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学科文、史、哲的面还要宽得多。人文读本不能只是单纯 的美文荟萃,而是一幅以人为中心的全方位的思想宽银幕。面向整个人文视野的大学课本,此前还从来没有过。高等院校的教师和从事编辑工作的学者,以民间自由结合的方式,组成编委会。由于是自愿结合,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充分争鸣,通力合作。用八个多月的时间,编成了这部书稿。出版社又用三个多月,赶印出来,历时正好一年。这套书的结构是夏中义提出来的。每卷十章左右,卷与卷之间,章与章之间,形成一个内在的逻辑。编委会赞同这种编排方式,大家共同讨论,确定了大约三十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文。经过反复筛选,形成了现在的书稿,总篇幅100余万字,选文200余篇,共分28章。先有主题再选文章,比先有文章再分类难度大得多。

选文的作者分三类,一是外国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二是已经去世的中国现代思想家和文学家;三是目前正活跃着的中国作家、学者,比重大约各占三分之一。通过这种安排,达到经典性、现实性和可读性的平衡。每章后面都有编委写的旁白。叫旁白而不叫导读,是想表明编委和大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切磋讨论的关系,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不是以既定的结论约束读者的思考。我在和几位编委一起工作的时候,经常沉浸在一种庄严的感觉中。我们是为大学生架设一个思想平台,请他们在平台上感受人类文明脉搏的跳动;是在铺设一条管道,为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和一代青年学子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界思考了什么问题﹖总结了什么经验教训﹖从国外引进了哪些有益的思想资源﹖又从我们民族的历史中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精神遗产﹖我们都想在这套书中得到相对集中的体现,让它成为一道丰盛的精神套餐,奉献给年轻的朋友。这项工作刚刚展开的时候,就遇到了“9·11事件”。当时出现了许多大学生幸灾乐祸的现象。这让我们痛感当今中国教育的人文缺失。校园里不乏民族主义情绪的躁动,但缺少关于人性、人权、人的尊严、生命的可贵,关于和平、宽容、非暴力、反恐怖的内容,缺少关于民族和解、人类共处,化解仇恨、制止战争的内容。补充这些内容,成为我们编书的使命。中国大学教育工具化、实用化的倾向日甚一日。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目的就是获得较好的就业岗位,挤进社会强势阶层。家长供孩子上大学,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但是,那些真正优秀的大学不是单纯的职业培训所,而是一个民族的 精神灯塔和思想发源地。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当具有知识分子的情怀,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为己任。现在的风气,与此正好相反。我们扭转不了中国大学教育工具化、实用化的倾向,完成不了构筑民族精神灯塔的使命。但我们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一份努力,多少起一点作用。

如今,《大学人文读本》的编写者多已退休。然而,当年的合作,还是留下了温馨的回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大学人文读本》的诞生》,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复旦大学十位名师:中国最值得品读的人文经典

复旦大学十位名师:中国最值得品读的人文经典

...主干的中国文化学习的路径:《论语》和《孟子》的基础读本被曲解的圣人:从朱元璋删节本到日本禁《孟子》书能不能读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基础陈引驰讲《老子》与《庄子》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

2023-01-25 #经典句子

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来大同区调研社会工作:政校交流共话乡村振兴

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来大同区调研社会工作:政校交流共话乡村振兴

近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田恩铭、院党委书记李永亮一行5人到我区祝三乡调研指导农村社会工作,围绕汇聚社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共同探讨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区民政局、祝三乡以及部分...

2023-12-03 #经典句子

闽南师范大学开设“人文大课堂”深化新工科人才培养

闽南师范大学开设“人文大课堂”深化新工科人才培养

日前,闽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面向全校理工科学生开设“人文大课堂”,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加强对工科专业学生的政治思想引领, 首期“人文大课堂”由院长林耀进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下专业的发展与规划》的报...

2024-01-15 #经典句子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邀专家探讨英语学科发展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邀专家探讨英语学科发展

山西晚报讯(记者 王冠兴)近日,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办了“新时期理工科院校英语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学术论坛”。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召开。论坛邀请了国内3位外语界知名学者——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党...

2016-06-20 #经典句子

南开大学汪梦川副教授做客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人文大讲堂”

南开大学汪梦川副教授做客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人文大讲堂”

10月19日下午,校团委、教务处和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心曲颂华章”诗词朗诵大赛系列活动在一场讲座中拉开序幕。我校荣誉教授叶嘉莹先生的弟子、南开大学文学院汪梦川副教授以“旧体诗词创作入门”为题...

2013-03-11 #经典句子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人文科学系举办新生辩论赛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人文科学系举办新生辩论赛

11月4日晚,第十四届人文科学系新生辩论赛决赛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景祺楼104报告厅如期举行,此次辩论赛吸引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本次比赛邀请了孙健、张帆和陈明祥三位老师担任评委,出席本场活动的还有人文科学系书记...

2013-09-04 #经典句子

北京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外语天堂 人文胜地 时代需要

北京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外语天堂 人文胜地 时代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外语专业申请人气居高不下,外语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经济的需要,外语人文与科技相结合,以外语人文为...

2023-12-25 #经典句子

这个大学的校园风景 不亚于出名的人文旅游景点 你去过吗

这个大学的校园风景 不亚于出名的人文旅游景点 你去过吗

与朋友谈起去旅游,大家往往第一想法都是喜欢游览当地出名的自然或人文旅游景点,如去天津旅游,大家首先考虑的是天津租界区以前各国的建筑特色以及天津眼等景点,殊不知当地的大学校园其实也是一处非常值得欣赏的景...

2014-04-0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