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化合肥│一口巢湖味 难忘鱼米乡

时间:2014-09-22

长江中下游地区,风调雨顺,季候分明,仿佛这里天生就是汇聚了人杰地灵的聚宝盆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5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鱼,我所欲也

一群,一群

悠闲地在清澈河湖中游弋

米,亦我所欲也

一簇,一簇

绿油油地在田野间摇曳

然集二者之大成者

鱼米之乡

借一汪清水汇鱼虾之鲜美

润五谷之麦香

煎炸有时,蒸煮慢炖

一方灶台,四季饭香

文学家口中一缕轻烟

成就一锅好菜

也成全了浮生好时光

老百姓的日子守着山水

琢磨一种风味

倒也成全了最质朴的热望

01

时间与美食相融

成就鱼米之香

八百里巢湖是当之无愧的“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风调雨顺,季候分明,仿佛这里天生就是汇聚了人杰地灵的聚宝盆。巧妇的门前满是鱼虾地鲜,成就盘中美味便水到渠成。

而巢湖,最有力量的就是时间。不论是四千年前,巢氏祖先隐居于此,还是有史为证,巢湖商时地属南疆,《尚书·仲虺之诰》记载“成汤放桀于南巢”,总面积近800平方公里,蓄水量可达27亿立方米的巢湖,必然都将历史的印记沉淀在了一首首歌谣、一道道菜肴中。在巢湖水面上荡漾开的每一丝烟火气,都氤氲着文化的气息。

银鱼之美 一蛋承之

作为唯一一个坐拥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合肥的魅力是独一份的,美味也是独一份的。银鱼、湖蟹、白虾,三者被誉为“巢湖三鲜”;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红鲌等鱼类都是巢湖优质鲜群种。千百年来,以湖为家的巢湖居民,自然研磨出了一套既美味营养,又不失鱼虾之鲜的家常地方菜。

银鱼洁白如雪,无骨无刺,味道鲜甜,最适合用来做蛋羹、炒蛋,白虾和螃蟹自身便鲜美无双,更是怎么做都好吃。中国是银鱼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区,其中以淡水区域的银鱼最为肥嫩。通体柔软雪白,无刺无骨,尤为适合小朋友和牙口不好的老人食用。

民间流传了一个关于银鱼的凄美传说,从前,水晶宫龙王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银果,女的叫银花。一日,龙王派它俩到人间查看生物生长情况。在人间,它俩看到人们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十分羡慕,便偷偷结为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相敬相爱的自由生活。后来,龙王知道后将银果、银花变为全身透明的小鱼,从此只能在浅水处游动。

与洞庭湖银鱼、鄱阳湖银鱼有所不同,巢湖银鱼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骨无刺,无腥味。由于巢湖湖区与长江相连的沿岸水温适宜,水草繁茂,为产卵的良好场所。每年二三月产卵孵化的银鱼鱼苗,至5月下旬生长成熟,体长已达10厘米以上,此时便最是美味。1958年在巢湖通往长江口处建造大闸,控制了巢湖水位,使银鱼产量增加。

而巢湖名菜银鱼蒸蛋更是将两大天然鲜物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将新鲜银鱼加入精盐、清油拌匀,去腥腌制入味。鸡蛋搅拌成蛋液,撒入精盐、味精搅匀,倒入盘中。“鱼和鸡蛋不能搅和在一起,一个食材有一个食材适宜的做法,人也是一样。”地道的巢湖人都知道,要先烧沸蒸锅再放入蛋液,用慢火蒸约7分钟后才能加入鱼。“最后一把小葱花,讲究的就是恰合时宜。”绿色的青葱铺放在面上,续蒸3分钟,关火却不能急着揭盖,利用余热焗2分钟取出,淋酱油和油,还得撒上胡椒粉方能上桌。

一口米饭一勺蛋羹,只要是巢湖边长大的孩子,总忘不了在米饭中寻找银鱼滑溜溜影子的记忆。仿佛香油间有妈妈指尖的温度,而蛋香四溢中不可忽视的那一抹鲜美,又是家乡最骄傲的珍宝。

爆炒白虾 以糖润之

如果要问虾子怎么做最好吃,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答案。但说起巢湖的白虾,不用多想,最上乘的答案便是爆炒。烹饪虾最重要的就是火候,嫩不嫩的关键全在这上面。将油烧开,放入胡椒、生姜,爆锅后,先将白虾倒入简单翻炒,紧接着放入辣椒丝,煸炒1分钟。盐、糖、生抽、胡椒、大蒜、葱段提前备好,在此刻同时倒入锅中,只等糖微微上色后,即可出盘。

白虾经过糖色的包裹,色泽鲜红,光泽美观,清爽可口。其本身肉质鲜嫩可口,入口很有弹性,具有独特的海鲜味道,除此之外,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可想而知这一道佳肴在巢湖流域是何等风靡。

暂别鲜香 守得一湖碧水

吃着鱼鲜长大的人,深谙藏于美味中的妙意,也更是感激自然的馈赠。如今,巢湖边的人们,要和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美味暂别。

为了让巢湖充分休养生息,十年禁渔也获得了巢湖流域居民的支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的是长长久久的保障,而不是这一二十年的逍遥。”受尽巢湖恩惠的人们发自内心地守护着这一片汪洋,即使暂时告别了以往的饮食习惯,却依然众志成城要将这份来之不易的鲜美延续下去。

巢湖十年禁渔,只为守得一湖安澜碧水。鱼虾惬意地在湖水中繁衍生息,而岸边的巢湖人更是自发地守护着这一片宁静。以水为伴,往昔岁月里舌尖美味总少不了湖水的滋养。也正是那些蕴藏着巢湖人对生活憧憬的一口鲜味,让人们更加明白“久久为功”的含义。

02

智慧与生活配比

化作乡愁之味

如果说人的智慧是锁在盒子中的宝藏,那对美食美景的向往,便是开启这把锁的钥匙。老百姓在平凡的家长里短中,琢磨着怎么将手边习以为常的食材做得满口生津,将对家的热爱揉在了每一块面团、每一捧米饭中。

当被这片巢湖水滋养的万物融合,加上智慧与生活的巧妙配比,就如同产生了化学反应,也诞生了让人流连难忘的美味。

泥鳅挂面 智慧成全至味

泥鳅挂面是合肥肥东一道有名的“土菜”,合肥人吃泥鳅早早成为安徽一绝。湿滑黏腻的泥鳅与面条相配,居然也能成全一番混搭的美味,没点生活智慧的人恐怕都做不到,但这却是巢湖流域的代表之作。

老吴在店埠河边开了20年的土菜馆,他透露,做泥鳅挂面,很多人都难在了第一步。“泥鳅自带的土腥味,主要是因为它生长在淤泥中,咱们在清洗方面就要下点功夫了。”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最好提前2天就把泥鳅放进干净的水中养着,多换几次水,等到水变得干净之后,就说明泥鳅体内的脏东西吐干净了。

但没有哪一个美食家是不善于思考的,老吴也有自己的秘方。“在面盆里加入清水,再加些面粉,滴上几滴芝麻油,把泥鳅在里面放上两小时,任其吐去污泥,再换一盆清水养着,很快就能清洗掉体内的污物。”此外,他还说一定要去除泥鳅的黏液和内脏,虽然麻烦,但对食材的口感和卫生都很重要。

挂面久煮不烂,泥鳅咸鲜味足,如果在巢湖边的土菜馆,主食端上一盆泥鳅挂面,肯定是席间最受欢迎的菜肴。微辣的味道,鲜浓的汤汁,浸透了劲道的挂面,饱籽的泥鳅,肥美无刺,满足了老饕们最质朴的贪心。

“做餐饮哪有不麻烦的,但每次研究出一个自己的配方或是妙招,就觉得很有成就感。”饮食文化是流域文化中最接地气也最百家争鸣的部分。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善于发现和研究,每个人都可以是爱美食的文化人。

巢湖麻鸭 成就珍馐名菜

如果说泥鳅挂面是一道游入寻常百姓家的地鲜,那巢湖麻鸭便是穷尽珍馐也要烹饪出的一口浓郁鲜香。用老合肥人的话说,“一锅老鸭汤,那不比港式打边炉鲜得多!”以鸡汤打底佐以鲍鱼、花胶等一种高端食材的打边炉,在巢湖麻鸭面前也成了“不过尔尔”,这怎么能让人不心怀渴望。

巢湖麻鸭的做法有很多,怎么做怎么好吃的秘诀,还是源于食材本身。麻鸭,主产巢湖市各地水网地带,人工饲养历史悠久。在庐江清朝志书上都有所记载,现有年饲养量数以千万只。巢湖麻鸭体型匀称紧凑,生长较快,幼鸭饲养百日以后,即可达2千克多重。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麻鸭肌体皮薄骨细,肉嫩味美,且脂肪适中。别看这只是一只鸭子,既可供宰杀红烧或清炖食用,又可加工制成南京板鸭、无为板鸭、巢湖雪花鸭、和县咸水鸭等大名鼎鼎的菜肴,鸭蛋还能制精品松花蛋。

作为肉蛋兼用型优质鸭种,巢湖麻鸭可以说是安徽省唯一当家鸭种,素负盛名。身为合肥“庐州烤鸭”及“庐江柳风板鸭”的主要鸭源,品种形成有近200年的历史。巢湖麻鸭适应性强,适宜放牧,凡湖泊、河流、塘口等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均可饲养。

“庐州烤鸭”在江淮大地的历史悠久,家喻户晓。据合肥市档案馆资料显示,“烤鸭”早在南北朝的《食珍录》中就有记载,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从凤阳请来善做烤鸭的黄老侃。明宫御厨便取用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采用炭火烘烤,使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称赞,即被皇宫取名为“烤鸭”。

烤制巢湖麻鸭同样延续了宫廷挂炉烤鸭技术,使用一种特制大缸,制作“吊炉烤鸭”。烤鸭炉是缸口朝下,缸底朝上,在缸底打上一个洞,洞上面卡上铁钩子,缸内烧上柴火,将清洗干净的鸭子吊在上面,利用砀山梨木来烧烤。在果木炭慢慢地烤制下,50分钟左右,著名的庐州烤鸭便出炉了。随着烤制过程中果木的香味浸入烤鸭中,形成独特的口感。

烤鸭凭借果木炭的加成自是别有一番风味,但巢湖老鸭汤则是讲究“尝全鸭”,即一盆汤由一只整鸭熬制,入口鲜香浓郁,难以忘怀。将老麻鸭清洗干净,取出内脏后先在开水中去除血沫,然后与姜块、葱段一起放入锅中用慢火煨上一两个小时。等到全屋都弥散开鸭肉的芬芳,揭开盖子便可欣赏到一汪黄澄澄的鸭油包裹住的高汤。

美食从来不是独角戏,融八方美味才是阔气的吃法。最常见的便是在老鸭汤中放入萝卜,萝卜的清甜能瞬间将鸭汤的鲜美拉上几个档次。炎炎夏日以萝卜鸭汤解暑,入口温润丝滑,脾胃亦得其乐。巢湖当地的吃法还会泡入馓子,炸得酥脆的馓子浸润浓郁的老鸭汤后香软酥心,油脂的碰撞在口中激荡出千层浪花。然而,最近流行的吃法更是令人眼花缭乱。400多天的巢湖麻鸭搭配天目山笋干、金华火腿等风味独特的辅料慢熬成汤,红枸杞、西红柿点缀色彩,揭盖的瞬间橙黄明亮,暖人心脾。

03

便宜的美味点睛生活之爱

“硬菜”,往往最能代表一个地区的生活水平。富庶之地红烧、油焖必不可少,大部分地区也多淋油呛炒。但要想从四方桌上感受世间温度,体味老城人文历史,“点心”永远是家长里短,走街串巷恒久不变的时光缩影。

八百里巢湖水脉悠长,谁也数不清沿线蒸煮过多少发糕、蒸饺、豆沙包;也没人能理得出锅贴的厚度,豆腐脑的浓度,米饺的鲜香。每一道溢出锅沿的轻烟蒸汽,都是吹响美味的号角声,而每一份在碗碟中整装待发的晶莹食物,始终闪烁着人们对生活的缱绻姿态。

腌菜汁蒸豆腐 一口难忘

安徽省是豆腐的起源地,嫩滑无双且包容万物,仿佛任何食材的风味都能被豆腐完美承接,富含蛋白质又低脂低糖,如宝藏一般闪耀在华夏食谱中。不同于在客家人的饮食中,豆腐的做法大多数都是酿豆腐、煎豆腐,在巢湖,有一种豆腐的做法叫做腌菜汁蒸豆腐,这道菜很好地反映了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做一手拿手的腌菜,而腌菜被吃完之后可不能浪费,秉着节省的性格,于是就用来制作成这美味的腌菜汁蒸豆腐了,久而久之便成了巢湖区域农家风味菜之一。

冬芥菜腌制一至二年后,自然发酵而腐烂成汁,菜汁似臭实香,风味奇特,且极富人体必需的十余种氨基酸。民间的智慧浑然天成地将其制成了一道佳肴。用芥菜汁与嫩豆腐加上些许辣椒,淋上香油一起蒸。其特点是“闻着臭,吃起来香”。曾有美食大家评价“餐桌有幸吃一口,三年五载没法忘”,与榴莲让人流连忘返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传“和平将军”张治中回乡省亲时,他拒绝盛宴款待,却指定要品尝此菜。奇特的风味不仅蕴含着家乡的人文情怀,也是和平富裕年间忆苦思甜的初心。据说,巢湖流域一些侨居他乡的名人,回到桑梓也念念不忘此菜。这道农家常备的小吃,以家乡之名,入游子之心。

庐江小红头 故事悠长

要说巢湖流域的点心,庐江小红头绝对既有故事又兼具美味。谈及庐江小红头,不是当地人恐怕连它的名字都没听过,然而在当地说起小红头,几乎每个人都能和你聊一聊它的来头。历史考证,这个庐江传统名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以前原名叫饽饽,又叫油糖烧卖,它曾是清光绪年间的贡品,也是庐江县历史上唯一的宫廷贡品。溯其渊源,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了。

每个地方几乎都有一种承载记忆的点心,每到腊月,庐江家家户户就忙活开了,传统名点庐江小红头也开始闪亮登场。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小而圆,大如钱,正中染一红点,故而得名。咬上一口,甘腴细腻,香甜无渣,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关于庐江小红头的历史起源,相传与淮军将领有不解之缘。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淮军名将吴长庆率江淮子弟出征朝鲜。为解决将士饮食不适,吴长庆命令庐江籍厨师陈长宽制作特色面点。吴长庆部下的官兵因常食随军厨师所做的油糖烧卖而食欲大增,体格壮,士气旺,胜利归来,受到了同治帝嘉奖。为谢主隆恩,吴长庆让厨师精制油糖烧卖,供奉给老佛爷品尝,特在其顶端逐个染上了一点红,表示吉祥如意,受到老佛爷青睐。此后,庐江小红头身价倍增,登上了大雅之堂,后来成了贡品,闻名于世。

随着口味的多样化,庐江小红头既可以作为面点蒸着吃,也可以油炸成糖糕带来“糖油混合物”的快乐。然而,不论蒸炸,这都是巢湖流域人民为枯燥生活注入的一抹甜蜜。

苏湾小枕头 团圆之美

圆子,饱含团圆吉祥的寓意。在巢湖市苏湾、柘皋等地,逢年过节,餐桌上常常会有一道别具风味的特色菜,叫“苏湾皮圆”,形似枕头,当地人俗称“小枕头”。做法简单,味却难调。简单地说就是将调制好的肉馅以豆腐皮为外衣,包成5厘米长、2厘米宽的肉卷,下锅高温油炸至金黄,捞出淋上酱汁。

但看着厨艺精湛的老师傅制作伊始,面前就摆放好的一二十个调味碟,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小吃才不能马虎嘞,姜末葱段都有比例,肉要‘肥三瘦七’,料酒、精盐、味精、湿淀粉、鸡蛋搅匀上劲,做成馅料还得加入米泡、馓子,口感才会更好。”

苏湾皮圆历史悠久,传说朱元璋带兵打仗到巢湖北岸,为节省时间,将当地的搓圆子,改用豆腐皮包裹,用来犒劳有功将士。后来巢北民众也效仿制作。以色泽金黄、外绵软耐嚼、内鲜嫩幽香而著称的苏湾小枕头,也成了湖畔居家风味菜品之一。

合肥人对生活的热爱,撒进了一日三餐的每一个角落。曾有作家写到在巢湖周边随意找一家早茶店,“里面都是人声鼎沸,天南海北的人们在这里吹牛摆龙门阵。”仔细听他们在谈论些什么,一定少不了佳肴中的千秋,更少不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

江淮晨报全媒体发布中心出品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孙皞乾

点亮“在看”!

赶紧告诉更多的人!

↓↓↓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文化合肥│一口巢湖味 难忘鱼米乡》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化合肥│一口巢湖味 难忘鱼米乡》,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文化合肥│ 无丝藕 巢湖麻鸭...这些美食你吃过吗?

文化合肥│ 无丝藕 巢湖麻鸭...这些美食你吃过吗?

...魅力和力量,使其能穿越时空、穿越地域。这一次的文化合肥让我们一起走进巢湖的中秋之夜感受这里的多彩美食文化美食篇01跨越数百年的“中秋吃鸭”文化中秋节大清早,夏阁镇的王俊龙就张罗起了杀鸭子,也不麻烦,从自...

2017-07-30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说说“巢湖书院”的那些事儿......

文化合肥│说说“巢湖书院”的那些事儿......

...词人约164位,他也是巢县的唯一入选者。原标题:《文化合肥│说说“巢湖书院”的那些事儿......》

2024-01-08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诗风词韵中的巢湖风情

文化合肥|诗风词韵中的巢湖风情

...欹枕树摇风。朱门处处若相似,此命到头通不通。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明/王阳明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晚生。野塘水轻绿,江寺雪初晴。农事沾泥犊,羁怀出谷莺。故山梅正发,难寄欲归情。题《巢湖图》四首(之一)清/石涛百...

2019-05-10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诗风词韵中的巢湖风情

文化合肥│诗风词韵中的巢湖风情

...欹枕树摇风。朱门处处若相似,此命到头通不通。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明/王阳明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晚生。野塘水轻绿,江寺雪初晴。农事沾泥犊,羁怀出谷莺。故山梅正发,难寄欲归情。题《巢湖图》四首(之一)清/石涛百...

2008-10-08 #经典句子

成语中的合肥文化:聆听成语故事 品味庐州经典

成语中的合肥文化:聆听成语故事 品味庐州经典

...巢父牵牛与许由洗耳雕塑○鼓山寺○旗山○“亚父”范增合肥古称庐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千百年来诞生出了数之不尽的合肥故事。比如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典故,还有精彩的人物传记、历史战役等...

2008-11-19 #经典句子

真金白银 一纸千金 探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纸笺

真金白银 一纸千金 探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纸笺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11月5日,合肥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举办了“网络媒体巢湖行”采风活动。媒体团参观了坐落在素有文化之乡美誉的合肥市巢湖之滨黄麓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掇英轩”。纸笺加工技...

2024-01-04 #经典句子

文化合肥│合肥原来有这么多知名楼阁!你知道几个?

文化合肥│合肥原来有这么多知名楼阁!你知道几个?

...的灵魂所在,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老合肥的历史上留下来的许多楼与阁,既记录了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合肥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

2014-01-28 #经典句子

「趣读合肥」巢湖之畔的“好学之风”——历尽沧桑的“巢湖书院”到如今依旧文风昌盛

「趣读合肥」巢湖之畔的“好学之风”——历尽沧桑的“巢湖书院”到如今依旧文风昌盛

...沧桑,到如今依旧文风昌盛、薪火传承。 【来源:文艺合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2015-04-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