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中提升话语权

时间:2014-07-29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7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作者: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金伟, 武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刘攀

岁末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然而,美国主要官员、西方媒体以及一定数量的自媒体便开始加大力度借疫情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操作、“趁乱”抹黑中国。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荒唐说辞,如何进行有理有节的回应,回应国际社会关切,讲好中国抗击疫情的故事,讲清楚我国疫情防控的积极作为和进展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深化抗疫国际合作,厚植话语根基

过去几年,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持续增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深化抗疫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携手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全球狙击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这是提升中国抗疫国际话语权的坚实基础,彰显出负责任大国的政治担当。 从1月下旬开始,习近平主席通过会见会谈、“电话外交”等方式向多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全球知名人士介绍中国疫情防控的最新进展。我国在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后,便主动分享中国的防治经验,并为其他国家提供抗疫援助和科学技术支持。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提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我国建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同时将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向89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等医疗物资。已分4批组织实施对28个亚洲国家、16个欧洲国家、26个非洲国家、9个美洲国家、10个南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现正在制订第5批援助实施方案;中国已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其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中国科技界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卫组织共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全球药物、疫苗、诊断研究提供重要基础;国家卫健委汇编了最新的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等一整套技术文件,及时分享给了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还派遣防疫医疗卫生专家组赴相关国家开展经验分享和交流,提供防控和诊疗指导与咨询……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勾勒出中国与国际社会深化抗疫合作的路线图,映射出大国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情怀。德国社会民主党总书记克林贝尔称,中国加强抗疫国际合作是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积极贡献,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中国的抗疫实际行动证明借新冠病毒抹黑中国是自取其辱,这种卑劣的行径反而暴露出其险恶用心。

二、设置疫情防控议题,展现话语自信

议题的设置限定了人们的思考范围,引导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逻辑,对形成国际共识起到关键作用。我们要抓住中国为全球抗疫作出重要贡献这个有利时机,树立“议题管理”思维,抢先做议题设置,结合中国抗疫的成功实践,宣传“中国策”,占领抗疫国际话语权战略制高点。

有效设置疫情防控相关议题,才能最大限度释放中国抗疫国际话语权空间,展现话语自信。一是议题的公共性。要设置与疫情防控紧密相连并具有公益性的议题。例如经济危机、粮食危机、生化安全、难民问题等,这些议题能充分凸显人文关怀和合理关切,引领国际社会认同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抗疫的中国方案。二是议题的包容性。设置疫情防控相关议题,并不是要垄断议题设置,而是全面考虑各方抗疫需求,体现议题设置的包容性。这样不仅能够与各类国际组织形成抗疫合力,还能协调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容纳各类异质性对话要素。三是议题的前瞻性。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有可能导致全球化倒退、产业链崩溃,各国民粹主义上升。通过主动设置事关人类共同福祉、带有全球性挑战和区域性危机的前瞻议题,将议题引导力转化为国际话语权。

中国在G20特别峰会上提出了创造性倡议:从推动制定二十国集团行动计划,到倡议二十国集团依托世卫组织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共享;从建议适时举办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级别会议,到探讨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这些倡议孕育着新的全球多边治理机制安排。我国要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个国际组织为依托,主动把联合抗疫作为最紧迫的多边合作议题,中长期可积极推动议题从以传统安全领域为主向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延伸覆盖,引领“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新进程,倡导合作共赢的中国价值观,牢牢掌握解读中国抗疫的国际话语权。

三、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增强话语魅力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不仅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可以展现成功应对危机的全球大国新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主动回应国际关切,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他还强调,我们改进和加强对外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及时揭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的言行,为疫情防控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在这场抗疫大战中,中国人民做了很多伟大的实事,绝不能让实事付诸东流!讲理想信念,广大共产党员勇当先锋,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道家国情怀,中国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坚定信心,同疫情进行顽强斗争,4.2万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荆楚,舍生忘死;说道义担当,中国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巨大牺牲,为国际社会赢得了宝贵时间,世卫组织官员和多国政要向中国致敬;谈生命灵魂,举国上下风雨无阻向前进,真正让世界看到绵延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时代张力。

让外部全面地看,更要善于自己生动准确地讲。从讲故事的主体角度看,中国抗疫故事的讲述者不应只是政府的发言人、从事对外传播的工作人员,还应该有更多社会个体、民间团体在国际传播中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其中,亲历中国抗疫的在华外国人、留学生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讲述中国抗疫故事,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抗疫故事的国际可信度和国际传播力,切不可忽视这些特别的“民间声音”;从讲故事的方式和技巧角度看,中国抗疫故事要有分层化的表达,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进行精确传播,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达到入脑入心、同频共振的效果;从故事素材的角度看,中国抗疫故事要以“民”为要。疫情中的普通民众恪尽职守、默默无闻、奋勇担当,可歌可泣的凡人壮举是最生动鲜活的故事素材,能最直观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团结的精神风貌,构筑一个更为立体的中国形象。中国在抗疫期间可圈可点的生动故事不胜枚举,对外讲好这些真实感人的中国抗疫故事,增强话语魅力,谨防国际社会“审美疲劳”,才能有效推动中国抗疫话语的海外传播。 四、优化媒体传播布局,提升话语效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在媒体领域催生出一场伟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在这次疫情中,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话语媒介已不能满足信息传播的需要,媒体格局、舆论生态迎来了深刻变化。因此,要优化媒体传播布局,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效力。

第一,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当今的媒体已经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通兼容发展阶段,正在走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智能融合发展阶段。我们要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这样的全媒体传播格局能及时、有效、形象、全面地展示出中国与世界人民站在一起团结抗疫的大国担当的勇气和承诺。第二,借助国际网络平台反驳谣言,讲述更多中国抗疫故事。当今世界,Facebook、Instagram、Twitter、Snapchat四大社交媒体平台的格局已经形成,四大社交媒体平台加之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几乎能够决定中国境外全部舆论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网络平台和资源驳谣言、讲故事。第三,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增强中国抗疫话语的国际传播力。我们要大力支持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社等实施国际化战略,打破陈旧的宣传结构和刻板的对外形象,同时构建国际话语体系,做好传播受众分析,在与西方媒体的竞争中提高中国声音的播送度,延展中国抗疫话语的辐射范围。第四,培养一些专业素质高、家国情怀深的新时代媒体人走向世界。鼓励他们走出国门,积极去BBC、CNN、明镜周刊等国际知名媒体任职,从这些媒体组织的内部反制污名化中国的行为,寻找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联合发声的机会,传播中国抗疫话语,扩大中国抗疫话语的国际认同度。

面对全球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要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中提升话语权,向世界还原清晰真实的中国抗疫图谱,树立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为世界早日走出疫情阴霾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中提升话语权》,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日报总编辑周树春:以高质量传播提升中国话语力量

中国日报总编辑周树春:以高质量传播提升中国话语力量

...总的来说,除了长期形成的霸权垄断这一历史因素,国际话语权对比与分布的一个关键在于信息是否对称。相对于“没有发展起来”的过去,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在“强起来”的对外宣传新时代,...

2023-08-17 #经典句子

英国华人关注“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中华话语权”

英国华人关注“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中华话语权”

...生活读书会在这里举办了一场“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话语权——海外华人参与全球社会治理的案例”的主题讲座,吸引了来自学术界、企业界、侨界及社会各界的七十多位书友现场聆听。主讲人常向群是全球中国研究院院长...

2023-09-22 #经典句子

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台中央的新时代,中国要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关键。在提升过程中,我们难以避开的是东西方在文化底蕴、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尤其是西方社会几代人不同程度受到了东西方长期冷战所形成的文...

2023-12-16 #经典句子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 宣讲家网评论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 宣讲家网评论

...听得懂的语言来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一、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特征,涵盖了人...

2023-06-17 #经典句子

构筑学术话语创新高地 让世界看到学术的中国!四个基地落地复旦!

构筑学术话语创新高地 让世界看到学术的中国!四个基地落地复旦!

...为国际社会提供理论资源,扩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来 源文科科研处文 字严明、李沁园摄 影王玥编 辑李闪原标题:《构筑学术话语创新高地,让世界看到学术的中国!四个基地落地复旦!》

2023-07-28 #经典句子

创新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创新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积极提升中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第一,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提高其标识性、艺术性。当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在国际上存在一定程度的...

2023-01-23 #经典句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第三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第三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综

...要的工作,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强调要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发声亮剑;强调争取国际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2023-10-28 #经典句子

不断提升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不断提升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培育”“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的传播”“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权与国际人权治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要形成自己的人权话语体系“中国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西方国家仍频频拿我国的人权说事,对我国...

2023-08-0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