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民间俗语:“芒种端午后 处处有酒肉”是啥意思 是何道理?

时间:2014-07-25

意思是芒种节气在端午节后到来,乃丰收之年,在靠天收的农耕时代,人们才能更好的丰衣足食,才有处处有酒肉之说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4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芒种是农时农忙的一个节气,端午是传统的节日,由于芒种节气与端午节日子“相近”,它们常年“交替”时前时后,才会形成“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之说。意思是芒种节气在端午节后到来,乃丰收之年,在靠天收的农耕时代,人们才能更好的丰衣足食,才有“处处有酒肉”之说。

芒种节气与端午节“时前时后”的原因

端午节每年固定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芒种节气每年到来的农历(阴历)时间并不固定,这是由于农历算法的缘故。按农历来计算,一年实际上是354或者355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要少10-11天,因此才有三年一闰(少数是两年一闰),来补全所缺少的天数。调节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安排13个月,有两个一样的月份,称为“置闰”,“置闰”的规则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而在阴阳合历每年的变化中,芒种节气不是提前就是推后,所以芒种有时在农历四月,有时在农历五月。

如果这年芒种节气在阴历四月,那么就在端午之前;如果芒种节气在五月,很有可能就在端午节之后(当然,少数年份芒种节气与端午节重叠在同一天,旧时人们认为不好)。比如今年芒种时间在6月5日,农历时间在四月二十五,还没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芒种节气在端午节之前;而2022年芒种时间在6月6日,2022年农历五月初八,已经过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典型就是“芒种端午后”。

俗语:“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之说

芒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可以说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此时的气温显著升高,降雨量比较丰沛。芒种节气有“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之意,可以说是“又忙又种”,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夏忙季节。

那么,芒种节气到来的早晚,关系到收获与播种时间的早晚,在农业生产力低下,靠天收的时代,可以说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比如我们华北这边有俗语说:“四月芒种已开镰,五月芒种刚开镰”,这是说4月芒种节气来临,由于打春早,节气推前,小麦就成熟早,收割早,也要播种早;而5月芒种麦子成熟晚,收割晚,播种也晚,所以民间有“四月芒前、五月芒后”之说。

这句俗语说:“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所表达的意思“五月芒后”,也就是“芒种端午后”,农业丰产丰收,家家户户有酒有肉吃,这种说法是何道理?

一、芒种节气在端午节之后,说明雨季来临比较晚,有利于农业丰收。芒种节气来临,往往预示着雨季正式来临,如果雨季来临比早,强对流天气就会对“夏收、夏种、夏管”带来消极影响;同时,也预示着这年雨水丰沛,有可能会发生洪涝灾害,这在旧时黄河与长江水患严重的年代,对两岸农业生产影响巨大。相反,芒种节气在端午之后,往往意味着这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芒种端午后,说明这年芒种“推迟”来的比较晚,从侧面说明夏收作物的生长期相对来说比较“长”。那么,小麦等夏收农作物,在“应季”情况下生长量充分,病虫害较少,籽粒饱满度高,更好的能保证夏粮的丰产丰收,才能够“处处有酒肉”。

这句俗语所表达的意思,是人们期盼风调雨顺,夏粮丰收的美好愿景。依据芒种节气和端午节“时前时后”的变化,结合阴阳合历的运行规律,以及古人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来。显然这种说法并非“四海皆准”,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沿海与内陆等因素,气候有所区别。所以每个地区,即便是在相同的时间里里,农业物候现象也不尽相同,这也是农谚俗语有着显著地域性的特征。因此,这句俗语,在一定的区域,有一定的道理。意在提醒人们,在夏忙这个又收又种的时节,根据当地实时的气候变化,做好相对应的措施,确保夏粮的丰收。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民间俗语:“芒种端午后 处处有酒肉”是啥意思 是何道理?》,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俗语“最怕端午节水 不怕七月半鬼”啥意思?为何怕端午节水呢?

俗语“最怕端午节水 不怕七月半鬼”啥意思?为何怕端午节水呢?

...利的,容易耽误农事,所以农民才“最怕端午节水”。在民间还有一句类似的俗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意思是说在农历五月份的时候少下一点雨也不是什么坏事,哪怕是出现了旱情也不用担心。因为少雨的天...

2008-02-17 #经典句子

俗语“人抖穷 树抖死”是啥意思?下半句才是精华所在 长见识了

俗语“人抖穷 树抖死”是啥意思?下半句才是精华所在 长见识了

...人们所接纳,甚至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俗语最初起源于民间,是老祖宗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总结而出的道理。尤其在我国古代,那个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也不发达,而通过俗语口口相传,能让人们少走很多弯路,规避掉很多...

2023-10-02 #经典句子

俗语“不怕五月十三漫 就怕五月十三断”什么意思?这天是啥日子

俗语“不怕五月十三漫 就怕五月十三断”什么意思?这天是啥日子

...天气。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昨天是农历五月十三。而在民间有俗语“不怕五月十三漫,就怕五月十三断”,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相信不少地区都有着这样的说法,在我们当地有着“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农谚。而俗语“不怕五...

2018-10-01 #经典句子

农村俗语:“一户开两门 人财都难存”啥意思?究竟有啥道理?

农村俗语:“一户开两门 人财都难存”啥意思?究竟有啥道理?

...感觉有点不科学,也不合理。但是,既然这句俗语能够在民间广为流传,那么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仅仅以“风水学说”让大众广泛接受,有点不可能。毕竟,很多人需要更据说服力的“公理”,才能被认可接受,也就是这句话隐...

2023-07-18 #经典句子

俗语“春分麦起身 一刻值千金”啥意思 有啥道理?听听老农咋说

俗语“春分麦起身 一刻值千金”啥意思 有啥道理?听听老农咋说

我们都知道在民间流传着很多俗语,他们是老一辈人的长期生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民间俗语大多浅显易懂,很容易让人理解,不需要过多的文化知识背景就能够明白其...

2023-11-25 #经典句子

民间俗语“亲家上门 不值半文” 啥意思?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民间俗语“亲家上门 不值半文” 啥意思?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得疏远、感情也会变得非常淡薄,古人亦是如此。然而在民间却有这样一句俗语“亲家上门,不值半文”,老祖宗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想必农村出生的人都或多或少听说过这句俗语,字面意思大致可以理解为:“亲家(大...

2023-06-22 #经典句子

民间俗语:“无仇不成父子 无怨不成夫妻” 究竟啥意思?

民间俗语:“无仇不成父子 无怨不成夫妻” 究竟啥意思?

...户晓的著作,妇孺皆知的千古名言和诗词,老祖宗总结的民间俗语,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顾名思义,所谓俗语是普通百姓根据生活经验、常识创造的,形式相对简单形象,而且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方便流传开来。比如常说的...

2017-01-27 #经典句子

俗语“端午至 五毒出”啥意思?为何壁虎属于五毒而蜘蛛却不是?

俗语“端午至 五毒出”啥意思?为何壁虎属于五毒而蜘蛛却不是?

...方现在依然保留在端午节当天在门口悬挂艾草的习俗,在民间还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民谚。因为在端午节以后天气已经开始炎热了,这个期间蚊虫也多起来了,而艾草含有一种挥发性的芳香油,其所产生的奇特芳香不仅...

2012-08-2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