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在他长达30年研究中发现 原来人类文明之大成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国

时间:2013-07-19

得出此见解者傅景华老师是一位中医工作者,他从事中西医疗工作五十余年,其在此领域曾荣获多项国家级奖励,具有深厚的医道造诣与丰富的临证经验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1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如果说上个世纪人类文明最大的发现是出土殷墟甲骨文;那么本世纪人类文明最大的回归则是通悟中华真文。得出此见解者傅景华老师是一位中医工作者,他从事中西医疗工作五十余年,其在此领域曾荣获多项国家级奖励,具有深厚的医道造诣与丰富的临证经验。

中医工作者

傅景华老师是一位中医工作者,他从事中西医疗工作五十余年,其在此领域曾荣获多项国家级奖励,具有深厚的医道造诣与丰富的临证经验。

求索缘起

而其另一项长达三十余载的求索却鲜为人知,即中华真文。他通过几十年静定虚空,专注精诚的坚持中总结出:中华民族复兴,必先中华文化复兴;而中华文化复兴,必先中华文字复兴。因为文化是以文字为标志的,而中华文字的源头即是中华真文。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中华真文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名称,但大家对甲骨文应该有所耳闻。我国殷墟出土了大量刻于甲骨上的文字,因此将其命名为甲骨文。《老子》是用西周甲骨文所刻,《黄帝内经》最晚也是用大篆所写。如果不懂得大篆、金文和甲骨文本义,就不可能懂得《老子》、《黄帝内经》......实际上甲骨文是中华真文的应用。所以,中华真文是中华文化之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得知中华真文与中华医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苦心求索中华真文了。

文化之本

想要了解中华真文展示给世人的方式,首先要了解其历史背景:中华符文起源,据出土文物可追溯至万年前。但其大成应在殷商。“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尊请傅说,广集众真,静定虚空,通悟大道,显于神气,符示自在。”其中涉及到一个历史事实,黄帝是中华民族最初的人文始祖,但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最辉煌的历史时期实际上应是殷商武丁时期。武丁在位59年,到山西一个称“傅”的地方见到“说”(yuè),身为王的武丁与大家共同生活、劳作,后将傅说请回去主持国家朝政,此做法是人类史上第一次,而后又将大批“真”请来从政,即《黄帝内经》所载“上古有真人”。而众“真”从政也是史无前例。

“真”将其对自在的通悟,即对于自然、社会、生命的通悟,显现于自己的生命神气中,在应用时又以所示符文(即中华真文)刻到甲骨上,这些“

甲骨文

”都是自在之符文。每片甲骨上都刻有“

”。

刻名目的是说明此片甲骨是某“真”所刻,并由其负责。

真文中的“

”(楷书作“真、贞”):上虚字

,下虚

(向下虚即为实),中方空

,“真”的符示是静定虚空。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真”,排除杂念,无我无物,静定虚空,进入虚空就是“真”。

即在方空清静的时候,内在无物,开始与自在合一归零,

向上通,通虚、通隐、通“空”,同时向下,下延、延实、延显,那才能成“

”。

进入虚空后便能通悟大道,神明自在。

通悟大道,不是离开当世,归隐修仙,而是要回到现实,参与社会活动, 那才是“

”。

因此通悟大道之后,自在符文就显现在众真的神气中。

这就是傅老师所称的“中华真文”。

符文缘起

符文起源:“源起自在,源起天网,源起空时,源起动变,源起自然,源起生命,源起人世,源起神气”。此符文并非人为创造,它是源于自在,自在如天网其本空时、动变包括自然、生命、社会,显现于人之神气。中华真文,符示自在。“符”是显示自在的,并非人为创造。中华真文不是用于占卜的象形,而是生命神气对自在之符示。即“真”的生命神,生命气通悟了自在,而后将自在包括自然生命社会之空时动变显示出来,即符示。

隐生联通:“自在生符,自在生文,自隐自生,自联自通;隐于自在,隐于天网,隐于空时,隐于动变;隐于自然,隐于人世,隐于生命,隐于神气;生于自在,生于天网,生于空时,生于动变;联于自在,联于天网,联于空时,联于动变;通于自在,通于天网,通于空时,通于动变;道无古今,真无古今,古今皆然,天人皆然。”真符、真文来自自在,起初隐生,随后联通。隐生联通,无处不在,古往今来,一直如此,并不是古有今无。

真本甲用:“后空先真,先真次甲,真本甲用,真先甲次;真文乃本,殷甲以用,真文本先,殷甲用次;甲用真名,而非真文,符文源真,画图用增。”真文乃本,甲骨文是使用。真文多是显示自在之本,用于具体记事时,便不够用了,然后就使用图标,所以甲骨文里还有图意。它用的符文是源于真文的,另外又用了好多图标。就像日文用的汉字不够用,就搞了好多片假名。就像现在的人说话,以为用中国字表达不了了,夹用好多外语。

符字生成

顿悟生符诀:“静定虚空,虚空顿悟,顿悟自在,自在生符,生符示本,示本空时。”进入静定虚空的境域后顿悟自在,随后便会显现出符,符显示自在之“本”,而非自在之“末”。

思悟生符诀:“以形取象,取象比类,比类生符,生符至简,至简通贯,通贯自在。”这是通过形、象、类、生、简、通,综合成符。这个符也能通贯自在,是较低的对符的显示。比如现代的交通符号,不是顿悟出来的,人人都能想出来。向左转就画个左转符;向右转就画个右转符。它是用思悟生符而来的。所以普通人没有达到静定虚空,通过思悟生符诀也能发现符。

成字诀:“合符成字,成字八向,八向交与,交与和合,和合动变,动变空时。”将符交合在一起便成了字。合符成字就有八个动向,内外、上下、左右、后先。八个动向相互交与,相互和合,“交与和合”是非常重要的。“交”示相互关系,“与”示相互作用,“和”示相互和谐,“合”示相互融合。交与和合四个境域,一切都是这样的。交与和合是和合空时动变,不是和合物体结构。和合之空时乃自在之本。自在动变之本是空时。

动变八向

空动八向:“内隐外显,内虚外实;左始右终,左隐右显;上虚下实,上隐下显;后无先有,后隐先显。”八向的关系是无限的,内外是以“隐显”为重点,左右是以“始终”为重点,上下是以“虚实”为重点,后先是以“无有”为重点......虚实、隐显、合开、入出、圆方、升降,都在其中。内隐外显,左始右终,上虚下实,后无先有。掌握了空时动变的八大动向,还有真字的八大动向,便可认识“符”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符所显示的动向,可通悟所有的字。

符示八向:“内隐外显,左显右现;上通下延,内通外延;内圜外转,后圜先转;左回右亘,上回下亘;内虹外波,后虹先波;内精外微,后精先微;左从右进,内从外进;内生外阻,后生先阻。”八个符示纲领有“隐显”、“通延”、“圜转”、“回亘”、“虹波”、“精微”、“从进”和“生阻”。符本身就有动向,但动向都是无限的,内外、左右、上下、后先都有的。但它有重点,就像:“隐显—显现”符以“隐显”之内外为重点,“通延”符以上通下延为重点,“圜转”符以内圜外转为重点,“回亘”符以左回右亘为重点,“虹波”符以内虹外波为重点,“精微”符以内精外微为重点,“从进符”符以左从右进为重点,“生阻”符以内生外阻为重点。这里讲每个符显示的重点动向。

六真十境

中华六真:“中华真符,中华真字,中华真文,中华真名,中华真言,中华真经。”有了真符以后,把符合成字。真符有八个单符及无数个复符。把真符之单符、复符交合起来就成了字——中华真字。所有的中华真字汇总起来就是中华真文。而中华真字的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中华真名。不用时称字;用时开始成为名。例如,“名字”肯定是借用了字,进而出现了名。有了中华真名才有义,因为字示无限,无限示等于没有具体义。把它借来当做名用时就有了义。把这些不同的名并合在一起,就成了真言。比如,老子说的“道可道也”,这几个字并在一起,那就成了真言,其后还有名言和通言。各种言共同并合为经。中华六真:符、字、文、名、言、经。

中字十境:“符话十境”极其重要,是对中华文字的本末源流,以及中华文化的用字总结。“符话十境”亦称“中字十境”。当时傅老师将中文的十种境域叫“符话”,首先是符,其末是话。中字十境分别是:自在生符,合符成字,汇字显文;用字现名,并名序言,共言为经;借名组词,择词造句,连句编语,杂语衍话。此乃中字十境:符、字、文,名、言、经,词、句、语、话。从最高的符一直到现在所说的话。这是中文的衍变过程,同时诠释了语话的发展过程。

三言三话:古三言,今三话。道三言,学三话。中国古代用的是三言,现代用的是三话。三言即真言、名言、通言,共称文言。三话即白话、西话、畸话。现在基本上用的都是三话,很少用甚至不懂三言。言和话区别在于,真言一字广义:真言一个字标示无限义。名言几字深义:如孔子说的名言几个字,标志很多的深义。通言少字浅义:如古代有韩愈、柳宗元等的文论,还有诗词里用的多是通言,通言是少数字标识好多个义,相对真言、名言,其义较浅显。白话多字狭意:白话是五六个字,十几个字,甚至二十几个字说的一个意思。西话借字西意:西话就是用概念说的话。是翻译外语时借用中国的字,形成了外语的意思。现在的新华字典,大部分使用概念。中国古代没有概念,而是名。名有多种义的,而概念是一个意。畸话讹字畸意:畸话是把中国字恶搞、讹变成了畸话意,畸就是畸形的畸。所谓的畸话既不是翻译的概念,也不是中国古代的名义,都是后来讹变的。

中华真符、中华真字、中华真文和中华真名是文字之根本,也是文化之根本、文明之大成、文化之大成。中华真文不是象形文字,而是符示文字。因此中华民族智慧与自信之根本在于中华真文。拼音组成的拼音链需要进一步定义才有意,定意之后就形成了概念,到了“定意”这一步骤,就都是人为的了。而中华真文的符文是自在的显示,自在如何,即是如何。

多年来,傅老师编辑出版的中医古籍及其他中医图书达120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撰著、主编及参与编写的中医著作50余部,举办中华医道、中华真文、中华文化、中华大道的公益讲座数百次,撰写《中华医道》、《中华真文》初稿数百万字。他始终求索中华文字之源,中华医道之本,中华文化之根,从而为人类重新通悟中华文字,重新展现中华文化,重新回归中华大道,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开启中华文字之源

由心能缘平台、嗣妙平台和傅景华老师共同开发的一档线上课程教学体系。旨在帮助更多有兴趣对中华真文求索的朋友能够深入学习中华真文的奥秘,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把中华真文的智慧用到现实的生命实践之中。培养从事中华真文相关领域拓展的精英。

欢迎更多社会人士关注嗣妙以资助中华真文的研究与应用

合作/投稿/建议:ad@smiao.wang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在他长达30年研究中发现 原来人类文明之大成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华文化|独具匠心——技艺

中华文化|独具匠心——技艺

...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

2023-05-05 #经典句子

专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专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何评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其对人类文明进程将会带来哪些影响?钱永: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从中国自身来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行动指...

2012-01-01 #经典句子

文案|“适合旅行中发的文案”

文案|“适合旅行中发的文案”

1.凡有等待,就有启程,如果生活和你想象得不一样,希望你有勇气重新启程。2.人生只此一次,一定要做喜欢的事情,只要你迈步,路就在脚下延伸;只要你启程,就会发现诱人的风景。3.被好风景收买,剩下的全是好心情。4....

2011-01-07 #经典句子

适合生活中发说说的励志语录 句句经典!

适合生活中发说说的励志语录 句句经典!

我们在生活中会做出许多选择,带着这些选择继续生活,才是人生中最艰难的一课。无论生活怎样波澜起伏,都要坦然面对,拥有一颗淡泊之心,走过人生的不如意。从今天起要努力,即使看不到希望,也要相信自己。压力不是...

2023-09-24 #经典句子

韩春晖:中西文明对话的经典文本——读潘岳新作《战国与希腊》

韩春晖:中西文明对话的经典文本——读潘岳新作《战国与希腊》

...与西方世界深刻地认识对方,准确地认识自己;更能淬炼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近年来设立了“先秦政治与希腊城邦政治比较研究”、“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比较研究”、...

2023-12-14 #经典句子

五一快来啦!最适合旅行中发朋友圈的一些句子 用起来!

五一快来啦!最适合旅行中发朋友圈的一些句子 用起来!

通常情况下,外出旅行,在旅途中我们总会有那么多的风景和故事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自己在旅途中感受到的风景的美以及在旅途发生的一些美好的故事,因此,总是会忍不住的去朋友圈留下一些痕迹,发发朋友圈,分享自...

2023-05-03 #经典句子

最适合旅行中发朋友圈的30条句子 既不让人反感 还能让人点赞

最适合旅行中发朋友圈的30条句子 既不让人反感 还能让人点赞

在旅行的途中,总有一些风景想和朋友们分享,分享自己看到的美丽和感受到的震撼。发朋友圈除了是为分享旅途中的风景和心情以外,最重要的是记录这一路的回忆。我们不能留住时间,那就让我们多存点回忆吧!那么要怎样...

2022-11-14 #经典句子

疫情大考话文明

疫情大考话文明

...题恰逢其时。疫情关乎文明兴衰。瘟疫的流行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历史走向。瑞典病理学家弗克汉斯曾经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最近《记疫》一书也为我们了解瘟疫、自然和人类的...

2023-08-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