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化苦旅》-莫高窟

时间:2013-06-20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招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其时已是20世纪初年,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罗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诺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晚期,马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他们中有人已向东方艺术投来歆羡的目光,而敦煌艺术,正在王道士手上。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子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现在已很难想象,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总该是来过的。当时整个地球还人迹稀少,哒哒的马蹄声显得空廓而响亮。让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气概之大,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公元366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支锡杖,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不对,晚霞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对应。三危金光之谜,后人解释颇多,在此我不想议论。反正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间激动万分。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暮色压着茫茫沙原。不久,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远近信士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挖出来了。上至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从此,这个山岙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噹声。工匠中隐潜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前代艺术家的遗留,又给后代艺术家以默默的滋养。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从哪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到这里,都非常遥远。在可以想象的将来,还只能是这样。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我来这里时刚过中秋,但朔风已是铺天盖地。一路上都见鼻子冻得通红的外国人在问路,他们不懂中文,只是一叠连声地喊着:“莫高!莫高!”声调圆润,如呼亲人。国内游客更是拥挤,傍晚闭馆时分,还有一批刚刚赶到的游客,在苦苦央求门卫,开方便之门。我在莫高窟一连呆了好几天。第一天入暮,游客都已走完了,我沿着莫高窟的山脚来回徘徊。试着想把白天观看的感受在心头整理一下,很难;只得一次次对着这堵山坡傻想,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化苦旅》-莫高窟》,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莫高窟旅游攻略 低音号语音导游

莫高窟旅游攻略 低音号语音导游

...以其精美的壁画和塑像而闻名,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本图摘选自网络本图摘选自网络莫高窟始建于前十六国时期,历经几代修建,规模宏大,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塑2415尊,集建筑、雕...

2007-07-07 #经典句子

沉睡海底的文物亮相莫高窟 陆海丝路跨越时空对话

沉睡海底的文物亮相莫高窟 陆海丝路跨越时空对话

近日,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脚下的陈列馆里,陈展出240余件(套)看似普普通通的陶碗陶罐等文物,而它们正是来自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出水文物。敦煌与海南,二者分别为古代丝绸之路陆线与海线的重要节点。展览让碧海与黄沙...

2023-01-09 #经典句子

莫高窟与吴哥窟 跨越千年文明对话

莫高窟与吴哥窟 跨越千年文明对话

...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这是甘肃文化宣传的一大收获,也是国内文明对话类纪录片的最新尝试。甘肃本土导演秦川执导这部纪录片,让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窟莫高窟和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吴哥窟完成了...

2023-12-17 #经典句子

亚洲文明跨越千年的邂逅《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登陆央视纪录频道

亚洲文明跨越千年的邂逅《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登陆央视纪录频道

...纪录频道出品,甘肃大敦煌影视有限公司、北京东方之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由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担任学术主持,秦川任总导演。纪录片分《丝路双骄》《余响千年》上下两集,时长100分钟,是国内首部展现亚洲文...

2023-12-30 #经典句子

让文物“说话”的莫高窟讲解员

让文物“说话”的莫高窟讲解员

...爱这里。”李璐笃定地说。在茫茫沙海中,在举世无双的文化圣殿,讲解员们一代代接力;在漆黑的洞窟中,在冷光手电筒的微光下,莫高窟的故事传播四海。(完)【来源:新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2017-12-16 #经典句子

敦煌博物馆 免费参观 馆藏文物13297件 有复制的莫高窟第45窟

敦煌博物馆 免费参观 馆藏文物13297件 有复制的莫高窟第45窟

...级市,以敦煌壁画,敦煌石窟闻名天下。敦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内鸣山北路有个敦煌博物馆。图中是敦煌博物馆外面。到敦煌以后,住在西湖公馆,敦煌博物馆近在咫尺,然后就进去参观了一下,凭身份证登记免费参观。...

2012-02-19 #经典句子

华帝联合“敦煌莫高窟”IP 打造品牌文化新模式

华帝联合“敦煌莫高窟”IP 打造品牌文化新模式

...、青岛啤酒外套......细数近两年最火热的营销内容,国潮文化绝对占有一席之地。当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产生碰撞,无论是情怀还是喜好方面,总能得到大批年轻人追捧。所以,近日,华帝联合“敦煌莫高窟”IP,以《烟火...

2014-01-11 #经典句子

敦煌莫高窟为何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为何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辈敦煌人的努力,1987年敦煌莫高窟成功申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其实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一共有六条,只要满足其中的一条,就满足申请条件,而我们国家的敦煌莫高窟六条标准全部都符合,像莫高窟一样,六条标...

2023-12-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