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贵州老农说个成语:不翼而飞!立马被捉 经查是周总理亲定的逃犯

时间:2013-05-10

在弥留之际,郑蕴侠依然不住地向家人念叨着:我要去重庆较场口,我要向人民和烈士谢罪!中统,又称,是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建立的特务组织,曾与戴笠所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73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2009年,102岁的前中统少将郑蕴侠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在弥留之际,郑蕴侠依然不住地向家人念叨着:

“我要去重庆较场口,我要向人民和烈士谢罪!”

中统,又称,是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建立的特务组织,曾与戴笠所建立的军统并驾齐驱,是国民党最强大的两支特务组织。相比于军统,中统更擅长于“剿共”,曾抓捕和杀害大量共产党员以及进步人士,捣毁并查封了我党的许多秘密据点。而郑蕴侠,正是中统组织最得力的干将之一。

郑蕴侠出生于1907年,和我军著名将领林彪一样,他毕业于黄埔四期。北伐战争后,郑蕴侠又在上海法学院深造7年。凭借着两张过硬的文凭,郑蕴侠投入了CC系的怀抱。在陈立夫的介绍下,郑蕴侠加入了中统并且屡建“功勋”,最终升任为“中统”少将专员。在特务系统,少将是最高军衔,当年戴笠也不过是个少将。

抗战期间,郑蕴侠参加了惨烈的滕县保卫战。此战中,郑蕴侠带领一支政工部队在前线作战,与日寇血战五日,手刃多名日军,深受重伤。在战场上,他曾亲眼看到抗日名将王铭章身中三十余弹而死,他的战友也大部分都牺牲了。而这场惨烈的滕县之战,成了正面战场第一次大胜——台儿庄大捷的先声。

抗战胜利后,郑蕴侠的任务很快便转向了反共。在重庆沧白堂以及较场口,郑蕴侠赤膊上阵,指挥特务到处殴打革命群众以及进步人士。特别是在较场口,郑蕴侠见李公仆等人坚贞不屈,竟指挥打手上台将他殴打成重伤,而郭沫若、施复亮也在特务的殴打中挂了彩。

1961年2月,郭沫若为纪念较场口血案15周年,曾赋诗一首:

“十五年前较场口,独夫驱使一群狗,捣乱会场并打人,当日威风今何有?”

血案发生后数年,解放军解放大西南。郭沫若口中,在血案中“大显身手”的“群狗”们纷纷活捉并伏法。但是作为指挥者的郑蕴侠却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无影无踪。

由于郑蕴侠罪恶极大,对中统内幕了解极深,因此周恩来专门为他做出批示: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但是人海茫茫,郑蕴侠到底去了哪呢?

原来在1949年末,国民党虽然已经穷途末路,但是依然组织最后的力量,准备进行殊死一搏。而郑蕴侠和四川军阀杨森一起,纠集一帮袍哥、土匪、杀手、刀客、兵痞、团丁,组织了所谓“东西山游击队”,妄想破坏解放军对大西南的解放。

然而这帮人纯粹是乌合之众,哪是解放军的对手。第二野战军兵锋一到,这群所谓的游击队便如鸟兽散,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奈之下,郑蕴侠只好秉承杨森的密令,准备逃往成都做最后的抵抗。

事实上,位高权重的郑蕴侠早就得到许可,可以随蒋介石、陈立夫、毛人凤等人一起逃往台湾。然而最终,他却不顾家人的反对,决心留在大陆与人民作对。由此可见,当时的郑蕴侠是相当反动以及冥顽不灵的。

据郑蕴侠自己回忆,在随杨森转移的那一天,他和即将飞往台湾的母亲、妻子和女儿吃了最后一餐饭。席间,他母亲呜咽着说:“我不走,死也要死在一起。”妻子说:“别人都忙着先走了,你七月份就批准去台湾,发了入境证,你偏要听杨森的话,同他一起去送死?为的是啥?”女儿小玲则扑到他的怀里:

“爸爸,你要带着奶奶、妈妈同我一路走。”

郑蕴侠虽然心如刀绞,但是依然严肃地说:

“你们想错了,我是军人,只知道服从命令,就是死了也不足惜。妈妈抚育我几十年的恩情我报答不了了,诗竹与我十几年夫妻恩爱是很难割舍的,玲儿还小,我不该不管不顾,但是大势已去,这是没办法的事。

晚餐用完后,郑蕴侠竟死硬着不肯走的母亲强行推上了去往机场的汽车,然后再将妻子女儿送上了后座。透过玻璃,母亲、妻子、女儿不停地哭泣,向郑蕴侠挥手。

郑蕴侠准备撤离时,他所豢养的狼犬小虎拼尽全力追逐汽车,然后不想却被汽车压断了腿。为了给小虎减轻痛苦,郑蕴侠一狠心,含泪将虎子击毙。

由此,郑蕴侠第一次体会到生离死别的痛苦。而这种滋味,郑蕴侠不知施加在多少革命人士身上。正所谓报应昭彰,种恶因,得恶果……

在随杨森撤离的路上,郑蕴侠脱下了军官服,穿上了普通士兵的衣服。为了防止意外,郑蕴侠还带了一包便衣。如果遇到意外,可以直接上装,装扮成普通百姓。

结果车子刚到覃家岗时,突然嘎地一声熄火抛锚了。杨森一见,有些懊恼地说:

“车子咋会抛锚呢?赶紧修好车子赶上来,不然前面两座大桥炸毁了,你无法通行的!”

随后,杨森等人驾车扬长而去。

郑蕴侠心里焦急,命令司机李增荣赶紧修车,然后检查了一会儿,引擎还是不运转,他自己去踏也踏不燃,用摇柄摇也无济于事。此时,嘉陵江的南面隐约传来了炮声。他唯恐解放军切断其退路,于是命副官用手榴弹炸毁车子,然后便装逃跑。

一直以来,郑蕴侠都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他的座车,是国防部新进调拨的新车,怎么会突然出故障?一定是遭人暗算所致。就在这时,司机李增荣又突然犹如人间蒸发。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特务,郑蕴侠心想不好,于是赶紧换上一身便装,和副官们逃亡而去。

到了1982年,身为县政协一员的郑蕴侠在重庆游玩,无意中见到了李增荣的妻子赵兰芬。问起当日的事,赵兰芬说:

“当年的车,确实是老李破坏的。当年老李也是迫不得已,他老表一心想弃暗投明,保证立功受奖,因此他一定要老李想办法卡住你。如果卡不住你,就枪毙你。但是当时看你们那个阵仗,也不敢冒险杀你。于是只好弄坏了车子,只要去不了台湾,你肯定就被捕了。”

就这样,郑蕴侠被切断了去往台湾的退路,从此和妻子、母亲和女儿天人永隔。据郑蕴侠自己说:

“我辞别赵兰芬回到招待所后,一夜未曾入眠。不过我逃台未成,也是合乎天理人情的……”

天涯茫茫,何处是归路?郑蕴侠带领着两个副官,连夜走小路,向成都方向逃窜。由于西南地区匪患如麻,因此三人多次遇到土匪,数次发生枪战。但是有惊无险,三人最终还是到了金堂。

在逃亡的路上,郑蕴侠不断得到坏消息:宋希濂部被全歼,国军20军、第1军相继起义,而自己苦心组建的所谓游击队也被解放军打散。郑蕴侠心里明白,国民党大势已去,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因此,郑蕴侠对两个副官说:

“你们不能同我相比,我是有家难,你们可以回家,父母妻子儿女都担心你们,即使共产党抓到你们,也不会杀头。跟着我,随时有性命之忧。我是走到哪算哪?哪里都可以安家。”

打定主意后,郑蕴侠挥泪告别两位副官。在此之前,他们用冲锋枪和手枪换了点银元,作为路上的盘缠。看着副官们远去的背影,郑蕴侠感叹道:

“真是树倒猢狲散啊!”

作为一个老牌特务,装啥像啥是最起码的要求。他化名为何安平,装扮成生意人,一路走走停停。遇到人,郑蕴侠总是拿出账簿,用算盘哗哗哗地算账。有时还约一两个经纪人谈生意,因此旁人都以为郑蕴侠是个老板,因此都叫他“何掌柜”。

最终,郑蕴侠终于到达了成都,并在一间小客栈住下。一天,他走到一个小巷子里,像往常一样准备摆个摊做买卖。然而就在这时,有人突然在后面拍了拍他的肩头。郑蕴侠大惊,慌忙掏出手枪准备拼命。结果那人手疾眼快,一下子按住了他的手。郑蕴侠回头一看,竟是自己的老友——中统专员尤绍五。郑蕴侠又惊又怒:

“妈的,不是你手快,咱俩就都暴露了!”

在尤绍五家,两人谈了一夜,尽是坏消息。如今国军已经崩溃,军统、中统系统也早已被打乱。许多特务都已经向人民政府登记自首,许多潜伏的特务也在这些昔日同僚的招认下被捕。

然而作为满手血腥的大特务,郑蕴侠心里明白,自己决不能自首,否则肯定躲不过那一枪。他对尤绍五说:

“你我兄弟干的事自己明白,岂能自投罗网!”

尤绍五垂头丧气地说:

“是啊!兄弟我在中统的资格比你还老,共产党能放过我?哎,还是逃跑吧!”

随着成都“镇反”风声逐渐趋紧,郑蕴侠赶紧收拾了行李,准备逃跑。在逃跑前,郑蕴侠将自己的手枪和子弹丢进了江里。

此时的郑蕴侠已经用光了手中的人民币。于是他偷偷逃到成都最大的投机市场“安乐寺”,准备用银元换一点人民币。

就在郑蕴侠和币贩子交涉之时。一群解放军战士突然踢门冲了进来,一名战士更是拿着冲锋枪朝屋顶打了一梭子:

“都不许动!”

郑蕴侠心想,这可坏了,看来是抓我来了。解放军搜查了所有人,并将银元全部搜缴。带队的解放军军官是个陕西人,他用方言对郑蕴侠等人训斥道:

“你们扰乱金融秩序,银元全部没收,人民币可以自己留下。每人每天缴纳5000元伙食费(旧币面值大,相当于新币五毛钱),组织学习政策,谁表现好就可以放回去,同时要写保证书,以后不准再犯法了!”

军官话音一落,投机客们均怨声载道、唉声叹气,唯有郑蕴侠在那里窃喜:

“原来不是抓我啊!我在看守所住几天反而安心,这就和防空洞一样。”

同时,郑蕴侠还在庆幸,幸亏把手枪给扔了。

在看守所,郑蕴侠改造了八天,有惊无险地放了出来。在那里,他整天打扫街道,通水沟,锄杂草,他心里暗笑:

“我真是个扫(少)将啊!”

离开了看守所,郑蕴侠找到自己的堂妹,要了点盘缠。在看守所里,他听人说,云南紧缺铁器,在那里倒腾铁器肯定挣钱。他心想,自己可以逃亡云南。然而偷渡中缅边境,逃到金三角。当年抗日时期,他和远征军一起打过仗,对边境的道路很熟悉。

于是,郑蕴侠在一个小镇上卖了许多剪刀、小刀、剃刀、门扣之类的铁器,足有四五十斤重。由于郑蕴侠在卖铁器方面是个外行,于是他找了几个老铁客,和他们一起行动,好边看边学。

然而时间久了,铁客们逐渐看出破绽,郑蕴侠确实对铁器一窍不通。郑蕴侠认为这离开的时候了。其后,郑蕴侠又听说,云南闹了土匪,到处都是截道剪径的绿林,看来去缅甸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郑蕴侠只好挑着担子,回头向四川方向逃去。

然而怕什么就来什么。当郑蕴侠到达一个叫金银口的地方的时候,突然从树林中闪出一帮舞刀弄枪的大汉,他们粗鲁地大喊:

“X他娘的,跟老子站倒检查!”

随后,土匪们一拥而上,抢走了郑蕴侠的货物,从他口袋里摸走了钱,最终将他五花大绑,押上了山。

到了一间破庙,土匪们厉声喝道:

“规矩点,你要不老实,老子们打你一个子!”

当年,四川、云南一带之所以匪乱如麻,实际就是郑蕴侠这帮国民党特务搞出来的。如果他不纠集土匪、兵痞、袍哥组建什么“游击队”,哪有这么多土匪呢?真是自作自受、作法自毙。

不过郑蕴侠毕竟是老江湖,作为特务,他没少和青帮、袍哥打交道,很熟悉江湖规矩。当他听说土匪的头子姓胡,于是用黑话高声叫道:

“胡司令大哥救人啊!兄弟们弯(捉)了弄上龙背(山上)来,胡哥高抬龙袖亮个膀子。东西相送,把兄弟抛了(放了)。我是小生意人,家里上有天老(父母),下有老柴(妻子),还有春儿(女儿),望胡哥打个让手!”

那胡司令一听,都是袍哥们流行的黑话,应该是自己人,于是他摆摆手:“不要紧,把他溜开!”说完,就让手下给他松了绑。

在“胡司令”的同意下,郑蕴侠挑走了自己的担子,不顾腹中饥饿,赶紧下山逃走,总算是虚惊一场了。

就这样,郑蕴侠天南海北地逃亡了几个月,一路上都以做小买卖为生。他的活动范围,均在重庆附近。因为郑蕴侠心中料想,自己肯定已经远走高飞,逃到几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绝不敢在重庆停留。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嘛!此时的郑蕴侠已经将化名改成了刘正刚。

到了后来,郑蕴侠又在一间服装厂找到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结果有一天,解放军代表来厂里开会,召开了“诉苦大会”。会上,工人们均泪流满面,控诉旧社会的悲惨遭遇。其中,副厂长在台上更是声泪俱下,控诉道:

“我当年经历过较场口血案,当时有人被打得好惨啊!”

郑蕴侠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我被发现了吗?”较场口血案的幕后主使,不就是我自己?

然而很幸运,工人们其实并没有发现郑蕴侠,只是不断地呼喊着口号:“打倒狗特务!”

就在这时,副厂长突然叫起了刘正刚:“老刘,你上去讲讲吧!你在旧社会吃了很多苦吧!”

郑蕴侠擦了擦冷汗,最终还是走上了台。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特务,他面不改色地编了一段瞎话,说自己外婆当年生病无钱医治,最终不幸病死。由于郑蕴侠讲得绘声绘色,台下的工人们都偷偷地抹着眼泪。

诉苦会结束后,已成惊弓之鸟的郑蕴侠再也待不住了,于是他悄悄溜出工厂,逃到了川黔交界的濯水小镇上。

在逃亡的路上,他曾认识了一名叫做廖忠玉的女人,她本是濯水人。不久前和丈夫姜玉清一起,去山东老家谋生。而这件事,被郑蕴侠记在了心里。因此他再次逃亡时,将落脚点定在了这里。

到了濯水小镇上,他逢人便打听:“我有个表姐叫廖忠玉,请问她住在镇上吗?”这座小镇民风淳朴,邻里之间关系都很好。于是他们纷纷说:“认识啊!不过他们早就回山东老家了!”

听到这里,郑蕴侠急得捶胸顿足,他红着眼睛说:

“表姐啊!你为什么说走就走了啊!我本来是要投靠你们,现在我身无分文,怎么办啊?”

原来,郑蕴侠将自己打扮成了廖忠玉的表弟。

看着郑蕴侠如此“可怜”,镇上的居民都很着急,他们七嘴八舌地安慰他:“

“有迁移证就不要紧,这个地方四川人多,做个小生意生活算了!”

还有个好心的何大娘一定要他在自己家住下。就这样,郑蕴侠成功在濯水落了脚,还有了食宿之地。

不久后,郑蕴侠办理了百货执照,当起了小摊贩。在镇上,郑蕴侠过得十分幸福,何大娘夫妇人极好,几乎将他视为家人。山里人很好客,逢年过节都会邀请孤零零的他去家里过节。到了后来,他又娶到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媳妇。

由于郑蕴侠混到个贫农身份,因此安安稳稳地躲过了镇反、清匪反霸等政治运动,一直混到了1958年。

真是不是冤家不碰头。郑蕴侠觉得做小摊贩不挣钱,于是做起了行商,总在涪陵和贵州之间往返。一次在路上,郑蕴侠碰到了一个熟人——汪恒兴。他原来住在重庆,不知怎么到了濯水。

于是郑蕴侠壮着胆子和他打招呼。汪恒兴却说:“我都不认识你,叫我作甚?”郑蕴侠说:“装什么装?不认识你为什么叫你名字?既然不让叫,有本事就去重庆告发我啊!”说完大家就各走各的路。

或许是长期的和平日子,让郑蕴侠忘了自己老牌特务的身份。遇到了熟人,他竟然大喇喇地暴露了自己。如果汪恒兴大着胆子去重庆举报,一切都完了!

回到家,郑蕴侠又打听到,有两个杂货客到了濯水,货物不对路,卖钱不卖钱都无所谓,来了就往区里走,税务所也不问他们。赶了几个场子,尽说外行话……

郑蕴侠心里有数,自己肯定暴露了!

实际上,郑蕴侠并不是被汪恒兴举报了,而是早就暴露了。因为镇里许多人早就发现,这个“刘正刚”不简单。

为了伪装贫农,郑蕴侠说自己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贫农。然而镇上居民却发现,郑蕴侠很会打算盘,加减乘除拨打如飞。到了扫盲班,郑蕴侠认字认得特别快,因此当上了会计。

然而一个文盲做会计,何其难也,既不能做不好,也不能事事精通,稍不注意,就会露出马脚。由于他字写得不错,因此很多人说:“这个刘会计不像个文盲”。

1957年,郑蕴侠在记载货物时丢了钢笔。他无意中吐露:

“怪哉!不翼而飞!”

就是这么一句话,被同事听到了耳朵里。同事心想:“你一个文盲,还会咬文嚼字啊!”

当时的中国,反特氛围特别浓厚,人民警惕性极高。因此他的同事向公安报了案,对他进行了布控。

那两个侦查员离开后不久,郑蕴侠就受到了上级的召唤,去县里学习。郑蕴侠明白,这个场合是以他为重点对象,这次肯定逃不掉了。在会上,郑蕴侠做了一些反动职位的交代,但依然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后来,郑蕴侠回到了镇里,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他自我思忖:

“我罪大恶极,与其被枪毙,还不如自我了结!”

于是郑蕴侠走到食堂顶楼,头朝下脚朝上地向下跳,准备一了百了。谁知楼下有人放置了一些竹背筐,他恰好落在上面只受了点轻伤。区里赶紧上报县城公安,公安局李局长立即找到郑蕴侠,要他立即交待:“你知道较场口这个地方吗?”。

然而郑蕴侠却说:

“士可杀,不可辱!”

1957年5月20日黎明,郑蕴侠起床洗脸。就在这时,新农乡政府的李干事端着脸盆也来打水,他向郑蕴侠问好:“刘叔你好!”郑蕴侠刚准备回应,就见李干事突然用双手箍紧了郑蕴侠的身子。

就在这时,门口左右露出了冲锋枪和卡宾枪的枪口,郑蕴侠知道,今天他彻底栽了。于是回头对李干事说道:

“你娃娃还有一套,今天载在你手上了,刘叔凑合你升个官。”

数天后,郑蕴侠被押送到县城,一路上熟人们均目瞪口呆:这个刘正刚是什么人?为什么如此兴师动众地的逮捕呢?就这样,郑蕴侠结束了8年的潜伏生涯,成为了国民党在大陆最后一个被捕的高级将领。

到了县城,审讯员递给他几张照片,正是他带领着中统干员,在地方焚烧档案时的场景。原来他们毁灭罪证的罪证,被地下党偷偷拍了下来。郑蕴侠决定不再顽抗,于是将自己所知的事情和盘托出。

在公审大会上,郑蕴侠原本被判了死刑。但是1958年已经不再是那个“从重从严”的时代,在“可杀可不杀”的宽大政策下,郑蕴侠被改为判处有期徒刑15年。郑蕴侠说:

“我很少掉眼泪,但是当时我却失声痛哭,我感到共产党让我脱胎换骨,重做新人。”

后来,郑蕴侠被押到一处煤矿进行改造,渡过了漫长的17年。秉承着对党和人民的感激,他将自己所知道的罪恶像竹筒一般倒出。在工作中,郑蕴侠一直认真而积极。曾经冥顽不灵的中统大特务,从此被共产党的宽大所感化,成为了新人。

1975年12月20日,68岁的郑蕴侠被宽大释放。后来,他获准与台湾联系,和老上级陈立夫通了话。在台湾,很多人大骂郑蕴侠有奶便是娘。而郑蕴侠却坚定地说:

“对,我确实找了个娘,但是这个娘我找对了!我希望在台湾的同事和同学,都能迷途知返,也跟我一样,能共同去认这个娘!创造自己的光明前途!”

释放后,郑蕴侠回到了濯水,并被安排在县城二中教语文和世界地理。从1981年起,他又被特邀进入县政协。

此后,郑蕴侠一直笔耕不辍,在文史刊物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一口气竟写了九本书。

经过长期的改造,人民早已原谅了郑蕴侠这个昔日的刽子手,他们所记得的,只有剩下他的好了。2005年,中共务川县统战部隆重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郑蕴侠作为台儿庄战役的老兵,被邀请出席。那一天,郑蕴侠老泪纵横。会上,他激动地说:

“我晚年承蒙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愿与中共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为祖国两岸统一,反对台独尽一把力。我百岁之人,虽然精力不济,却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啊!”

2009年,102岁的郑蕴侠在亲人的陪伴下去世。但是他依然有个遗憾,他想去较场口看看,一定要向当年被他殴打的人民和进步人士致歉。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作为一个满手血腥、极端反动的特务,郑蕴侠潜伏了8年终于被擒。然而感谢党的宽大政策,他最终选择投入人民的怀抱,重新做了社会主义新人,并渡过了幸福的晚年。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贵州老农说个成语:不翼而飞!立马被捉 经查是周总理亲定的逃犯》,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周总理吃饭 有一人抢着付账 周总理说了一句话 他立马不敢了

周总理吃饭 有一人抢着付账 周总理说了一句话 他立马不敢了

周总理的一生可以说的为国为民,两袖清风,他把自己的一生完完整整的贡献给了革命和祖国,甚至还没给自己留下一儿半女。工作时候的他经常几夜不合眼,身居高位但是却从不肯拿群众一针一线。建国以后,因为日常的外交...

2023-10-26 #经典句子

周总理的妙语连珠 第六个回答赫鲁晓夫的话直接让人拍手叫绝

周总理的妙语连珠 第六个回答赫鲁晓夫的话直接让人拍手叫绝

...!”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这位国民党官员说“对牛弹琴”意思是贬低共产党谈判代表的水平,而周恩来原话奉还,还是这...

2024-01-17 #经典句子

印度问周总理中印边界需要重新划分吗?总理的语言体现了大国气势

印度问周总理中印边界需要重新划分吗?总理的语言体现了大国气势

印度问周总理中印边界需要重新划分吗?总理的语言体现了大国气势大家好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1960年4月19日,周总理来到印度接见他的是印度总理尼赫鲁,周总理来印度是为了西藏这个自古以来是中国...

2014-09-09 #经典句子

周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让朱总理潸然泪下 值得一生铭记

周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让朱总理潸然泪下 值得一生铭记

导语:斯人已逝,海棠依旧,精神永留天地间,今朝盛世如你所愿。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

2023-01-27 #经典句子

周总理对秘书们 最爱说这句话 不愧被万民敬仰!

周总理对秘书们 最爱说这句话 不愧被万民敬仰!

周总理对秘书们 最爱说这句话 不愧被万民敬仰!周总理对各省市各部委领导爱讲一句话:“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直接给我办公室打电话。”周总理对他的秘书们也爱讲一句话:“你们有事一定要报告,不要怕我忙么,...

2023-12-14 #经典句子

1965年 陈毅元帅因一句话说错 被周总理问责:谁给你的权力!

1965年 陈毅元帅因一句话说错 被周总理问责:谁给你的权力!

...做,也只有他能做,日理万机这个词在我们看来只是一个成语,但对周总理而言,这是他每天都要做的日常。1958年,周总理辞去外交部长的职务,力排众议推荐陈毅元帅担任外交部长。但在当时,有不少人认为陈毅元帅不适合...

2023-11-21 #经典句子

这位党人姓华但儿女却姓苏 毛主席一句话道破 周总理都不相信

这位党人姓华但儿女却姓苏 毛主席一句话道破 周总理都不相信

说起华国锋,可能很多人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印象,但是华国锋确实是中国的一位优秀将领,正是因为他对党,对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才使中国在历史的发展道路上走的越来越快。在华国锋的身上还发生过许多的事情,不如他的...

2023-09-12 #经典句子

周总理逝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仅3个字 却让在场众人泪流不止

周总理逝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仅3个字 却让在场众人泪流不止

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就进入了恢复和发展之中,很多的海外华人纷纷回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当时最为劳累的就是一些核心领导人,他们身上的重担远比任何人想的要重,国家未来发展走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一...

2023-07-2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