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中原散文」黄玉玺|瞎驴的眼泪

时间:2013-03-07

当有了感情,人与动物之间得交流沟通便没有任何障碍;人与动物相互地爱怜与掂念有时甚至超越了人与人的情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是没有牲口当助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5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当有了感情,人与动物之间得交流沟通便没有任何障碍;人与动物相互地爱怜与掂念有时甚至超越了人与人的情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是没有牲口当助手,农耕民族土里刨食该有多难!时代发展一日千里,我们以远超牲口的速度急匆匆向前奔走,谁会有闲情逸致去怀恋一头驴呢?

生产队,一个值得回忆的历史时期,虽然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可是,我们应该铭记那个红红火火年代的人和事;稍作停留向后看,对于思考我们要到何处去的追问,应该不无裨益。

——题记

在郁郁葱葱的宛南平原上,一个个村庄如同一粒粒金扣镶嵌在绿毯上,白桐干渠(古漕渠)似一条涌动的白飘带,飞星溅沫,逶迤穿过盆地。我的老家汉冢乡竹园村学屋庄就座落在干渠的旁边。

对于离乡在外奔忙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乡愁是永不扯断的绳子。就像村口那棵大槐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子的人,他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了一条根,人在外,但心间那份对老家的热爱都是永远的。

世界千万个地方,我只看重我的故乡,只眷恋那个叫学屋庄的村子,那里有我的家,那里有我的根,那份悠悠的思乡情愫,时常在提醒着自己,常回家走一走,看一看。

前天又回了趟学屋庄,在村东头遇见三爷和好几位老人,在大槐树下围成一个圈,指指点点兴致勃勃地闲聊,忙上前敬烟寒暄,问他们聊什么内容这么热闹? 三爷说,正谈论生产队时牛屋院里这眼供全村牲口饮水的老井,还谈论了生产队那头老瞎驴——那头对咱庄有功勋的、让人怀念的好驴。

我这才注意到,虽然老井多年前已被填平,但仍然凸出于地面,彰现着它的风骨,井头上的大青石还在,这便成了生产队大集体那个时代留下的唯一遗迹,如沧桑的老人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村庄曾经发生的故事。

当年,村东头是学屋庄的经济中心。前院是宽阔正方的打麦场,场东边屹立着长长的麦秸码头垛,这是全庄牲口们一年的口粮;打麦场北边是一排砖包土坯墙、上扇蓝瓦的粮仓。后院是牛屋院,靠南边是大得像小山包似的大土堆,供牛铺换干土和积肥攒粪之用,还是孩子们晚上玩打仗攻山头游戏的“战场“;中间是大粪坑和许多拴牲口的桩子,还栽了十来棵杨树榆树;最北边是一排砖坯包皮墙、草房顶的牛屋。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农业机械,牛马驴骡便成为田间耕作的先进生产力,所以牛屋院的牲口是集体最值钱的家当,也是生产队最重要生产资料。

生产队里的饲养员,是专门饲养队里牲口的,主要是牛,驴马骡很稀有。饲养员一般都是年纪比较大,责任心强,办事细心认真的人。牲口是生产队里的命根子,拉车、耕地、耩地、压场、拉磨,很多力气活,都是由牲口完成的。所以饲养员是个重要的职位。

爷爷是队里的饲养员,负责一头瞎驴的喂养和耕作,村人都喊黄驴把儿。那时我才几岁,常跟着爷爷在牛屋院里玩,晚上也随爷爷在牛屋里睡觉。现在我还能回忆起喂驴的全过程,驴吃的主要是用铡刀铡碎的麦秸豆秸,泼些料水即是驴的主食了。耕作干活季节,也加一点黑豆、碗豆、玉米混合的料。夏天没活儿的时候,也会轰着到田埂上里去吃些青草。冬天农闲的时候不给粮食吃,只吃麦秸豆秸了。

爷爷说,他饲养的那头瞎驴,是他和队长在桐寨铺街牲口市上挑的,是一头青年母驴,不知什么原因一只眼瞎了,但都是看牲口的行家里手,心里知道这是一头很不错的母驴。因为瞎眼的毛病想少掏钱,队长和爷爷还演了个双簧戏,一个说有毛病不买,一个和稀泥打圆场,最后队长在压低价后又少给人家十五元,那时钱实,一头驴才二百多元钱,卖主不依不饶的,最后经纪人和事,少给十元才算搞定。

把驴拉回队里牛屋院,一群牛把式儿便围上来看货色。那是一头身材高大的驴,毛色黑光发光,白肚皮,头上有白顶门,四肢修长,看上去很伟岸俊朗。大家七嘴八舌,都夸是头好牲口,可惜那一只瞎眼了。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瞎驴一只眼虽瞎了,但依靠另一只眼照样看路做活,并不影响拉车耕作。瞎驴是头好牲口,拉车、耕地、耩地、压场各种活都娴熟,而且不偷懒实实在在拉套。每次干完活回来,瞎驴已经累的呼连八吃儿的,浑身汗琳琳热乎乎的,需要找一个有细土沫的空地儿,爷爷一边拉着驴转圈儿,一边对驴吆喝着:滚儿,滚儿,驴听懂了人的话,就卷曲前腿,呼哧一声卧在地上,把四条腿伸直,眯缝着无神的大眼睛,身体左右翻滚,打几个滚儿后,身上沾了一层土,然后站起来抖抖精神,吱吱吱哽的仰天长啸几声,已释放疲劳,然后再接连打几个秃噜儿,才能牵回驴屋里喂。

那一年,牛屋院一排草房漏雨儿,队里打算换成瓦顶,土瓦在黄台岗陈寨窑场那里拉,队长便安排这个任务由爷爷来完成。每天早晨爷爷便拉出瞎驴套上驴车便出发了,快晌午就到家了。几十里路,每天两个来回,硬拉了半个月把瓦料拉齐了。草房换成瓦顶俊工后,队长说,这次瞎驴真是立了头功!

从这以后,村里谁家起房盖屋拉砖拉瓦的活,队里就派爷爷来完成,那个年代生产力落后,驴车就是最先进的运输工具了,村人把爷爷这个黄驴把儿抬举的棒高,乡邻们都是承不完的情;同时老瞎驴的好,大家也都记在心里,都说瞎驴对庄上人有大大的功劳。

后来,瞎驴在队里的牲口群里更是出尽了风头。瞎驴三年两胎生了两头小驴,添的驴仔都健康全奂,三头驴一口槽,便是一个小家。两头幼仔紧随着老驴,在牛屋院成为最耀眼的风景。

驴仔长大了。队长跟爷爷商量,要把两个小驴卖了换点钱,贴补队里的经济。爷爷说舍不得,毕竟是自己喂养大的,有点心疼。但队长是当家的,最终被两个陌生的人拉走了。那一刻,瞎驴四肢乱蹬,欲挣脱缰绳,仰头嘶叫不止,眼眨眨地看着卖主把驴仔牵走。等稍微平静下来后,人们发现瞎驴眼角湿露露的,它流了不少泪,驴通人性,母子分离当如刀割的疼痛。后来的几天,瞎驴减少了食量,无精打采,一副消沉抑郁的样子,偶尔还会嗷嗷嘶叫几声,好似在呼唤自己的孩子,失子的痛煎熬着瞎驴的心……

后来的七八年间,瞎驴又产了五个驴崽,驴仔养大后都卖了钱,给生产队增加了经济收入。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头瞎驴成为牛屋院牲口中的英雄母亲,也成为生产队的摇钱树,以致于社员们都夸赞瞎驴是学屋庄的大功臣,三年两头添驴娃,瞎驴不瞎,有它队里年年有钱花!

瞎驴受到人们的赞许,做为饲养员的爷爷也是一脸荣光,更是周到贴心地伺候着瞎驴。这不,前几天又去公社配了种,瞎驴怀上了。爷爷去生产队保管员老犟头那里领饲料,想多要五斤给瞎驴补补身子,老犟头说:“为啥多给你五斤?" 爷爷说:“瞎驴怀孕了!" 老犟头生硬地说:"就是不多给,怀上有啥稀奇的!" 这话让爷爷生气了:“妈那巴子,你鳖仔有本事也怀上,添个驴娃,给队里赚钱!" 爷爷高他一辈 ,本来居高临下说起话来更是盛气凌人,老犟头那边更是犟劲十足公事公办:“这料是有数的,多给你五斤,别人来了我拿屁给人家!",两个老头扛上了。最后老队长过来问了原由,硬是让老犟头多发了五斤饲料,爷爷耸耸肩膀,端着饲料迈着八字步骄傲地走了。

瞎驴的肚子很快就大了起来,两边鼓鼓的,将要生产的样子,它显得有些笨拙吃力。这期间,队长特别指示,不让它再耕地拉车,只把它留在圈里,好草好料的供养着。这期间,爷爷对瞎驴的照顾格外小心,生怕瞎驴有个闪失给队里带来损失。他尤其担心瞎驴产仔时会有什么意外,半夜里睡不踏实,就翻起来偷偷观察瞎驴的情况。看它没什么动静,又悄悄回床睡下。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去牛屋院玩。爷爷发现瞎驴在圈里打转,一会功夫便开始产仔。爷爷开始只是偷偷地观望着,怕影响到它,后来一颗心却提到了嗓子眼里。因为他看到驴娃子的一只蹄子已经出来好久了,可其它部位还停留在老驴的身体里,始终不见出来。瞎驴挣扎着,很痛苦的样子。爷爷急了,忙叫人喊来了队长,又派人请来了村头的徐婶。徐婶是平时给村里女人们接生的收生婆,爷爷希望她能有办法帮助瞎驴。

徐婶凭她多年给人接生的经验,断定瞎驴这次凶多吉少。她吩咐爷爷将瞎驴牵到牛屋院宽敞的地方,进一步观察它的情况。瞎驴不停地在地上打着转,把光滑的地面踩得坑坑洼洼的,土渣乱飞。它喘着粗气,身上的毛全被汗水侵透了。徐婶看瞎驴折腾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筋疲力尽,而且流血也多,再耽误下去可能会要它的命。转身对队长说:“队长,驴娃子可能保不住了,咱还是想办法救母驴吧。” 爷爷心疼瞎驴,连连点头称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队长甩出一句话,也表示同意。徐婶便卷起袖子上前抓住驴娃子的那条腿,直接往外拽。瞎驴痛苦的挣扎着,叫唤着,直喘粗气。我看得触目惊心,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紧揪着。爷爷心疼地流了眼泪,生怕瞎驴弄不好丢了性命,那可是生产队的宝贝疙瘩啊。

徐婶连拉带扯,终于将驴娃子从瞎驴的身体里拽了出来,瞎驴一头栽在地上,疲惫的看着一旁几乎被分尸的幼崽,眼睛里透出无限的悲伤。徐婶终于松了一口气,而那边爷爷一只手拉着驴缰绳,一只手在擦着眼泪,嘴里对瞎驴说着话:"老伙计,挺住呀……"。瞎驴眼角湿湿的,可怜巴巴地望着爷爷。人与动物的情感交流,在这里没有任何障碍。这一刻爷爷的心里全是瞎驴的安危。徐婶安慰爷爷说别太难过,只要瞎驴活着就好,它以后还会下崽的。爷爷无奈地点点头,在队长和几个社员的帮助下,将驴娃子的尸体收起来,掩埋在了牛屋院的一颗榆树下,队长说,让老瞎驴还能看到它的孩子。

那一次,瞎驴足足一个月后才慢慢好起来。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它开始出门走动了。那天早晨,在经过院外的那颗老榆树时,它忽然就站在那里不肯挪步了。它默默嗅着那里的泥土,仿佛闻着自己孩子的气息。半响后,它抬起头来,我忽然看到它的眼角,有颗晶莹剔透的泪珠,缓缓滴落下来。我就那么愣愣的看着它,看着它悲伤和无助的样子,心颤了。我忽然开始心疼瞎驴,并同情起它的遭遇来。

爷爷说,后来它每一次经过榆树时,都会停下来低头闻闻,仿佛在表达一种思念之情,看着让人心酸,这牲口比人更懂得感情。

那年瞎驴十九岁,与人相比这属于高龄难产,这是它最后一次产仔,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怀过孕。可怜的瞎驴,就这样被岁月剥夺了做母亲的权利。在瞎驴短暂的一生里,生产了八个驴崽,几乎耗尽了她的生命,到头来却是孑然一身。瞎驴难产的那个下午,看着来回穿棱的人们,我的心头一沉,岁月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有人建议说:“老瞎驴不会生了,卖了去球,再换头年轻能生娃的母驴。" 但爷爷坚决反对,队长也说瞎驴对学屋庄有功的,真的舍不得,最终还是没有将瞎驴换掉。,

驴的寿命是20——30岁,老瞎驴已入老年,不能犁地拉车了。那个年头没有面粉机,全庄一盘磨、一盘碾,磨房就在牛屋院东边一排,每家每户都编排有“磨号",轮流着套磨磨面。队长说,以后拉磨这活轻些就让老瞎驴干吧。我曾陪着母亲磨过面,老瞎驴脾性十分温顺,妇女儿童也不怕它。老瞎驴是个实在驴,从不偷懒,戴上蒙眼布成晌慢悠悠地拉着磨,成晌永恒地做着圆周运动,永远不知疲倦的样子。

终于有一天,老瞎驴连磨也拉不动了,走路也有点蹒跚,再后来行步摇晃跌撞,老瞎驴真的老了。岁月不饶人,岁月也不饶驴,这头老瞎驴已呈现老态龙钟的朽样。

老瞎驴二十三岁那年,一个寒冷的冬日,它倒下了,鼻孔急促喘息着,奄奄一息的样子,爷爷在牛屋里生了火想让它暖和点。队长让公社兽医老娄来给它看病,老娄说瞎驴的肺不行了,恐怕没救了。听到这,爷爷的脸色涮地变白了,然后点了旱烟斗闷闷地吸着烟,白白的烟雾飘绕在变形的老脸上……

那天下午,老瞎驴躺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昏浊的眼睛呆呆地看着爷爷,眼角淌着泪,好像和它的主人做最后的告别,爷爷拍拍驴头,梳理一下鬃毛,也是无可奈何地看着它,最后,老瞎驴终于停止了呼吸,它走了。那一刻,爷爷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也是,自从瞎驴来到学屋庄,便与爷爷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十几年的喂养劳作已培养很深的感情,瞎驴已成为爷爷生命的一部分,那一刻与老瞎驴生死离别,对爷爷的心里打击何其大。

老瞎驴死了,消息传开,社员们自发来给瞎驴送行,人群里静悄悄的,可以听到粗重的呼吸声,人们不住地摇头叹息,他们惦念老瞎驴对学屋庄的好,叹惜老瞎驴的离去。

也有人说:“剥了算了,天这么冷,正好喝驴肉汤算了吧! " 听到这话,爷爷瞪大了眼晴,鼻子喘着粗气,嘴里吼道:“我看谁吃! 看哪个鳖孙敢动它,剁他爪子 ! " 人们面面相觑,看着爷爷想要拼命的样子,没有一个人敢动手。

关于瞎驴尸体的善后问题,队里几个头头和爷爷在一块商议。最后人们都尊重爷爷的意见,决定实行土葬。傍晚的时候,队长命令十来个劳力在北大沟挖个很深的坑,埋了瞎驴。

老瞎驴走了,爷爷像丢了魂似的,不停地抽烟,白色的烟雾漫过冰冷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心里有多难受。那一顿晚饭,无论谁劝也不吃。那晚他睡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夜未眠。

第二天上午,天下起小雪,北风怒吼着,天冷飕飕的,秃头六叔给我家端来了一盆热腾腾香喷喷的肉,并特别交待,可别让爷爷知道了。

谁知,中午爷爷回家吃饭看出了端倪,不年不节的,哪来的肉? 他马上明白,昨晚埋了瞎驴回来之后,肯定有人又动了手脚……

这也难怪,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口粮都是有限的,饭都吃不饱,一年到头见不到半点腥荤,连树上得知了、地里的蚂蚱都是美味,谁还会“要脸”?眼巴巴地看着几百斤驴肉埋在土里,人们的眼睛都红了。

但是,爷爷管不了这些。这位善良、朴实的老人一辈子都没有发过火,但这次是真的被激怒了。一气之下,爷爷把饭碗重重地摔在地上,象发疯似向村子中央跑去,大声地吼着:“王八羔子,狗娘养的,没长屁眼的,是谁动了老瞎驴,害八辈子良心……" 从庄东头骂到庄西头,村中没有一个人应声。是啊,人们理亏啊!可是,谁又能保证瞎驴的肉到了嘴里,能顺畅地下咽呢?

雪越下越大,轻盈的雪花在空中飘绕,呼啸的北风卷着飞雪像一头奔跑的野兽,仿佛要吞噬掉整个村庄。爷爷迈着蹒跚的步子,缓缓走在湿滑的雪地上,瘦弱的身子好似要被大风吹倒,那长长的叫骂声在村子的上空回荡、回荡、回荡……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中原散文」黄玉玺|瞎驴的眼泪》,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读冯杰散文有感 郭进拴

读冯杰散文有感 郭进拴

...文有感 郭进拴河南作家、画家冯杰最新散文集《北中原》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冯杰左手书画,右手诗文,将文作为画来“画”,又将画作为文来“写”,从文中可读出诗意画韵,从画中可品出诗文意趣,作者在纸笔间...

2023-11-30 #经典句子

从楚辞的淫祀看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

从楚辞的淫祀看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

...望楚国原来在周王朝的文化体系中,属于蛮夷也就是没有中原文化先进的南蛮,但是楚国不断进取和发展,紧跟中原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老是被人嘲笑,随着楚国本身实力的扩大,干脆就不跟你们中原玩了,自己玩自己那...

2023-10-09 #经典句子

晨之风乡土散文集《回望那片故土》出版发行

晨之风乡土散文集《回望那片故土》出版发行

...乡土散文,共计25万字。其中包括曾被《读者》转载、“中原文化丛书”收录的作品,也有近几年创作的乡土散文新作。李涛先生近照晨之风以文化散文、乡土散文、古体诗词、杂文时评享誉一方。此次全新出版的乡土散文集分...

2008-06-04 #经典句子

重庆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语文联考及答案

重庆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语文联考及答案

...迈向文明的进程。到了夏商时期,这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格局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表现是青铜器及其制作技术向周围的传播;另一个便是玉石礼仪用具所代表的礼仪制度向周围的传播。随着中原王朝势力力量...

2022-11-16 #经典句子

「中考真题解析」上海散文阅读《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中考真题解析」上海散文阅读《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⑤195...

2023-07-21 #经典句子

《李佩甫文集》研讨会新鲜分享:是什么成就了一个杰出作家

《李佩甫文集》研讨会新鲜分享:是什么成就了一个杰出作家

...李清源,评论家孙荪、刘海燕、刘宏志、孔会侠、任瑜,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耿相新,中原传媒股份公司出版与国际合作部主任许华伟,以及河南文艺出版社原社长陈杰,社长薛冠华,总编辑马达,副社长杨莉,小说编辑部...

2023-10-01 #经典句子

樊瑞楠获“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樊瑞楠获“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散文、小说等400余篇(首)200余万字,作品被收入《大中原文化读本》《中华诗词精选读本》及《高考作文》等,多次获奖,出版有诗文集《在风中歌唱》《白云深处》、长篇小说《乡镇政府》。

2013-07-07 #经典句子

第三届丝路散文奖揭晓 宝鸡作家唐志强《风从周原来》获得优秀作品奖

第三届丝路散文奖揭晓 宝鸡作家唐志强《风从周原来》获得优秀作品奖

...出本届获奖作品。雷涛的《原乡记忆》、王剑冰的《大象中原》、李青松的《穿山甲》、王若冰的《走笔山河》、尤凌波的《那年冬,真冷》获第三届丝路散文奖最佳作品奖;李彦(加拿大)的《不远万里》、赵丰的《思想者的旅...

2008-05-2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