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中学生材料作文解析

时间:2012-05-29

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7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一、考点解析: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察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的难点。

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纵观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下面七种类型:

(一)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七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

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托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1是讲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2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有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而不成。

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了。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察学生分辨是非的辩证能力。

如: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辨是非。要选择正确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五)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曽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

如:一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的说:“打开电机,吧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然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的说:“画一条线要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他做了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德国科学家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可以是”在逆境中顽强奋斗”,也可以是”知识改变命运”.

(六)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申。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尤其对青少年具有导向的功能性,对青少年的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有教育意义。

如:有个人曾对蚕蛹破茧时的痛苦挣扎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寓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申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蚕蛹”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出,一个人要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受到法律的惩罚。

(七)提供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段,要求补写、扩写、改写、续写。

此种材料可以考察学生的思路以及围绕中心重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尤其考察学生的想象能力。不管什么要求,首先应领会原文的主题和全文的脉络,依照原文写作意图和要求或补写、或改写、或扩写、或续写。这样,一篇有分量的续写文章一定能大功告成。

综上所述,材料作文的供料类型,就目前来看,主要有这七种。要潜心研究其供料,抓住其规律,正确的审题和立意.

给材料作文近些年来一直是中考作文的“热门”题型,近日不少考生和家长致电本报,询问如何才能写好给材料作文?清华附中初三老师张彪建议,写好给材料作文关键在于审清题目,找出材料的关键词。

张彪说,给材料作文是历年中考作文的重头戏,它是复习的重点。不少考生写这类作文时,容易偏题,因此它又是复习的难点。考生写好给材料作文关键要读懂试卷中所给的材料,准确把握主旨。

材料无论长短都会有一个关键词,它一般分布在全文的4个部分。首先,如果材料有标题就要仔细审题,有些文章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主题。考生还要注意所给材料的开头,有的文章开头就会点出文章的中心词。

考生还要注意材料的结尾和议论抒情的句子。例如有一道给材料作文的题目是: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这则文言材料中“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这就是本文的关键词。

考生要注意材料后面的要求或提示语。例如一道中考作文题先附原文,后提出要求:“读了《一棵树·三堂课》一文,我们受到了很多启发。请你就其中的一方面,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熟读材料后再看要求、提示,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三层含义“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是写作的3个范围,考生可根据其中的一个方面立意作文。

如果一段材料中没有明显的关键词,考生还要会通过判断是非,找出材料的倾向性。如在一则材料中,对想接上维纳斯手臂的人用了“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这两个含贬义的词,考生就要明白,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按这个思路去写,就不会跑题。

例1.(2004海淀) [题目] “学做人”是青少年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课程。下面列出的几条人生准则,哪一条引起了你的共鸣,唤起了你的回忆和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作文,或写出你初中生活中与这一准则相关的经历和感受;或就你对这一准则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接受自己——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即使是流星也能划破夜空的沉寂, 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无论怎样,先接受你自己,试着去发现自己的优点,挖掘自身的潜力。 要欣赏别人——欣赏别人,是善待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明智之举。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这个世界在你眼中也会变得更加美丽。 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负责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只有当你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而不是逃避责任或在别人的目光中才勉强承担责任时,你才真正地长大。 要求:1、自拟题目,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将自拟的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4.字数600—800。 [导写] 文题的核心词是“学做人”,也就是说所给的三条人生准则:要接受自己,要欣赏别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引发考生对“学做人”的共鸣、回忆和思考,没有明确这点,行文就会产生偏差。 提示的前三行中特别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三个“一”字,即“哪一条引起了你的共鸣”,“或写出你初中生活中与这一准则相关的经历和感受”,“或就你对这一准则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它所要求的是考生须只就一条人生准则写出其经历和感受,或谈谈看法,如果把三条准则一一罗列写出,就不符合文题的要求。此外要求写出“初中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也明示了选材的范围。 读懂了提示前三行文字,就把握住了写作的大方向,而后要把分析的目光锁定在对人生准则进行阐释的语句,正确理解“准则”的含义,由此确定自己写作的思路。 如何理解“要接受自己”呢?流星的稍纵即逝是它的不足,但它以自己璀璨的光芒瞬间照亮了夜空,留下了闪耀而优美的“星迹”;一滴水渺小不足道,但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这就是流星、水滴自身拥有的宝贵价值,由此我们拓展写作思路,就是先接受平凡而有不足的自己,再试着去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而后发掘自身的潜力,这就是“要接受自己”的过程。选择这一准则入笔,就要写出这一过程,而把这一准则简单地理解为欣赏自己、相信自己、为自己喝彩等,都属于理解上有偏颇,没把握住“接受”二字。

下面来看看“要欣赏别人”。首先,这“欣赏”要从“我”这个立足点出发,是通过“我”的眼睛,“我”的心,写出自己欣赏别人的经历。而这种欣赏包括三个不同层面的意思:一是善待他人,二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三是欣赏别人的同时,你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你就会发现世界的美丽。如果在你的文章中只是大谈别人有何优点,别人是如何表现其优点的,就等于踏入了写作偏题的雷区。 最后来谈谈“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要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或对自己曾想逃避责任,只是在别人的目光中才勉强承担责任的行为有所认识,明白了勇于负责的重要等等,要写出自己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而不能以旁观者的角度着重去写别人要对其自己负责。

[例文] 欣赏夏日的清凉 我欣赏夏日的百花齐放,我欣赏夏日的酷热,我更欣赏那酷热中偶尔飘过的一丝清凉。 初二时学习成绩上的飞跃使我变成了一个内心骄傲的人,我知道骄傲是种病,是种顽固的病,需要良药来治,世上真的有这种药吗? 初二后的暑假,我没有像其他人恶补功课,而是轻松地安排着时间。漫步在弥漫着酷热的大街上,心里幻想着吹空调的清爽。突然,我注意到了自己“满面尘灰烟火色”的皮鞋,皱了皱眉头,径直走进了家擦鞋的小店。 怎么是她!我有些惊讶,本来是可以走开的,然而此时她也看见了我。四目相对,她的眼神中也写着惊讶,但显然比我的小得多。 她是采莲,我的同班同学,我绝没想到我俩会在这里相遇,我只得一边走过去坐下,一边思考着如何调节这种尴尬的气氛。如果此时是我坐在对面,我甚至没有拿起鞋刷的勇气。采莲已经准备好了,她先给鞋洗尘,接着擦掉水渍……空气里弥漫着燥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我身上涌出。采莲倒是很平静,她一边擦着,一边讲着自己为什么来擦鞋,她说母亲下岗了,父亲查出是乙肝,家里一下拮据起来……

我甚至到最后也没想出如何调节尴尬的气氛,只得默默地听着。采莲讲得很平静,没有抱怨,没有伤心,甚至没有一丝预想的窘态。汗水不再涌了,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苦难是可以如此平静地对待。突然,发现自己对采莲有种不敢直视的感觉,从她那平静的诉说中,我欣赏到了什么是大气,什么是不卑不亢,什么是处变不惊,什么是直面困难。顿时,一股清凉的感觉传遍了全身,我似乎找到了治疗骄傲的良药。那个暑假过后,许多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变了,具体变在哪却也说不出。只有我知道,每当我取得了好的成绩,那颗虚荣的心飘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采莲,想起她边擦皮鞋边诉说时的平静,那是真正的平静,在她那令人欣赏的平静与大气面前,我这点成绩简直不值一提! 我终于找到了治疗骄傲的良药,那就是欣赏他人身上自己不具备的优点,找到自己达不到的高度,那颗虚荣的心自然会落地,也就骄傲不起来了。 那个夏天,飘过一丝令人神往的清凉。 [点评] 伴着“欣赏夏日的清凉”这一新颖、优美的文题,我们被小作者带入了那家擦鞋的小店,邂逅了因家庭经济拮据而出来擦鞋的采莲,采莲对自身境遇平静的诉说,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原来苦难是可以如此平静地对待”。“我”欣赏采莲直面困难的平静与大气,而正是这种欣赏,成了医治“我”骄傲之心的良药,并令“我”有了极大的转变,从中学会了做人。 本文以“一丝清凉”之感贯穿全篇,增添了文章动人的抒情韵味,也使阅卷老师的心间掠过一袭清凉。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中学生材料作文解析》,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教育解析:浅谈农村偏远地区中学生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

教育解析:浅谈农村偏远地区中学生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

摘 要:英语写作是中学生较为薄弱的学习环节,尤其是在西部农村偏远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完善等各种原因,西部农村偏远地区的中学生普遍对英语写作有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常常在写作中...

2023-08-20 #经典句子

中学生期末复习:话题作文写作 运用发散性思维 找准作文切入点

中学生期末复习:话题作文写作 运用发散性思维 找准作文切入点

...文写作的相关知识供同学们参考。话题作文,可以说是给材料作文的一种,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作“拐杖”,又暗示一定的话题作“路标”,对训练学生作文能力,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尽管如此,有的学生却仍然感觉话...

2023-10-15 #经典句子

中学生如何写作文

中学生如何写作文

中学生如何写作文?笔者谈谈我的看法。一要积累材料,做到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对成长、亲情、爱国、友谊、环保、哲思、励志等方面,平时要持之以恒地积累材料。二要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材料。1、读书并做摘抄。如自...

2022-12-17 #经典句子

中学生最头疼的作文解决办法

中学生最头疼的作文解决办法

...。考试中一般有三类作文题目: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一般分三类:单字,词语,句子命题,考生需要注意如果是字方法是组词,如果是词语方法是找主语,如果是句子一定要切分句子,目的都是抓住中心...

2023-11-01 #经典句子

中学生这样使用满分作文 才能靠近作文满分

中学生这样使用满分作文 才能靠近作文满分

...章。拿来或读、或模仿,两相宜。二、满分作文只是辅助材料,不应该成为主场还是不建议高一、初一的孩子马上就买满分作文看,因为有些孩子会因此闭塞思路。不信大家可以去看中高考满分作文,有没有八股文的感觉。很多...

2023-05-17 #经典句子

中学生的优秀材料扩写作文吧!

中学生的优秀材料扩写作文吧!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

2020-07-26 #经典句子

《文心》|一本写给中学生 也写给中学老师的书

《文心》|一本写给中学生 也写给中学老师的书

...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也是触发。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书里还说,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如果一味说人家说过的话,那就没有什么新意了。对于触发,很好理解。书上说到,如果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

2023-10-30 #经典句子

高考中学生们面对压力!如何能轻松的征服语文?

高考中学生们面对压力!如何能轻松的征服语文?

...,审题是关键,是重中之重。现在大部分是满分六十分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中想表达的意思搞明白了,作文四十分以上就没有悬念了;作文的立意和材料对上了,四十五分以上即没有悬念了;然后文笔再精炼一些、优美一些、多...

2023-09-0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