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工委成功举办“中西科技文化比较”讲座

时间:2012-04-26

本次讲座由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建红主讲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工委成功举办“中西科技文化比较”讲座

2021年11月4日下午,由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博士生大讲堂(第四讲)——中西科技文化比较”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226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建红主讲。青工委秘书长、人大哲学院讲师滕菲主持了本次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和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青年学者们在线下和线上共同参与讨论与互动。

潘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其向外传播的历程。造纸术的发明早于东汉,经蔡伦改进,之后广泛传播到越南、朝鲜、日本、印度以及欧洲各地。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一经问世,也很快便传到欧洲,在1450年,经德意志人古腾堡的改良,使其在西方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火药最初由中国古代的炼丹家发明,之后向西一路传至欧洲,成为征服和殖民的利器。中国指南针的发明更是促进了欧洲冒险家的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这些发明虽然都早于欧洲,但它们在中国几乎处于应用的停滞状态,到了欧洲才真正变为“有用的东西”。

“科技文化”概念何以成立?潘老师认为,科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科技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体系,属于文化的范畴。科技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以不同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法、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等。科技文化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科技和其他形式的文化因素,构成了人类伟大文化宝库,需从文化整体上去认识科技,用科技文化的观点研究科技。

潘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西科技文化进行了比较:

a.在中西科技文化的目标方面,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与二元对立差异。中国古代将“天人合一”作为事物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对事物孜孜不倦追求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周礼中的神人相通思想、周易中的天人同构模式,均被视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根源。西方早期虽然也曾出现过人与自然混沌一体的认识,但随着文明发展,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分离的哲学认识,确立了一个物我分离、主客二分的二元世界。

b.在中西科技文化的方法方面,中国讲究一种直觉形象的方法,西方追求一套逻辑推理的方法。前者重形象、重体验、重直觉;强调思维的直觉性和意会性。因此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非逻辑的、非抽象的,更多的是靠直觉和领悟去把握世界。后者力求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清晰性,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能够使经验和技能转化为利于交流和传授的确定性知识。二者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需要相互补充。

c.在中西科技文化的思维方面,中国重实践理性,西方重抽象理性。中国哲学的目标在于回答“怎么样”,关心物的功用,轻理论,重实用。实践原则容易导致中国文化的急功近利和极强的世俗功利心态。西方哲学沉迷于追求抽象的物质本性,回答“是什么”,使得抽象理性成为西方文化思维的特点。而西方正是通过抽象分析来构造模型,再通过相应实验,建立科学理论,发展出完整的近代实验科学。

最后,潘老师对当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转型问题进行了反思。他认为,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奠基于近代科技发展之中,科技文化的发展相对比较顺利。由于存在各种复杂的情势,中国近代科技文化落后,传统文化还曾对抗着西方的科技文化,类似西方科技文化的发展转型显得非常的艰难。当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在形式、目的及内容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规律与路径。转型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科技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互动;2)倡导科技文化走向创新文化;3)从整体上推进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逻辑清晰,视野开阔,引经据典,反映出潘老师相当深厚学术功底。滕菲老师进行简要总结之后,潘老师还和现场师生就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科技与文化的边界、科学精神的培育、中西方科技文化融合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细致回应。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人大科哲博士生 彭家锋)

原标题:《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工委成功举办“中西科技文化比较”讲座》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工委成功举办“中西科技文化比较”讲座》,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北京顺义区文化馆系列活动之中国画艺术的妙趣

北京顺义区文化馆系列活动之中国画艺术的妙趣

...河北分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少儿书画研究会理事,北京九州书画院院委员,第四届《德艺双馨》导师,全国书画编委会委员,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作品(参加、入选、获...

2016-10-02 #经典句子

简报|“中译国青杯”国际组织文件翻译大赛报名 北京市高级英语翻译人才线上培训班举

简报|“中译国青杯”国际组织文件翻译大赛报名 北京市高级英语翻译人才线上培训班举

...伦敦大学学院举办第七届国际研讨会之后,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将于2021年9月17日-19日在中国长沙举办“新起点翻译传译认知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第八届大会”。本次国际研讨会由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主办,湖南第...

2012-07-03 #经典句子

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线上直播公告|本周六 听龚晓康教授讲阳明“四句教”的道德价值与伦

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线上直播公告|本周六 听龚晓康教授讲阳明“四句教”的道德价值与伦

...目《清水江文书的文献价值研究》。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王阳明年谱辑存》《融会与贯通——蕅益智旭思想研究》《四书蕅益解译评》等著作。来源 ...

2007-03-17 #经典句子

「彭成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哲学省思与文化形态学视角——兼论中西历史文化传承与政

「彭成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哲学省思与文化形态学视角——兼论中西历史文化传承与政

...华文化“大一通之”本质特征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学视角,去透视党的领导力后面千丝万缕的普遍联系和历史连贯性。从这个视角看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其卓越领导力是中国大一统文明的延...

2024-01-06 #经典句子

辩证法与传统文化——列宁的话让我们深思

辩证法与传统文化——列宁的话让我们深思

列宁关于辩证法的探讨意味着——以辩证法为灵魂的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同承,是有机结合的。列宁看到了辩证法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试图用一个词来表明整个通信集的焦点。即其中所抒发所...

2023-07-23 #经典句子

祝贺!日语学院马骏教授荣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祝贺!日语学院马骏教授荣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教授,《日语学习与研究》编委、副主编,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会理事。主持、完成、在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5项。《日本古代文学“和习”问题研究》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系列论文《书证:祥...

2023-10-16 #经典句子

古诗词《临江仙滨江晨歌》外三首 文/返璞归真 解/残阳如血

古诗词《临江仙滨江晨歌》外三首 文/返璞归真 解/残阳如血

...表,违者必究!作者简介返璞归真,本名:杜天太,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诗歌学会会员;重庆市职工书画协会会员。主播简介暂无解析员简介残阳如血,江苏沭阳人,1964年生辰龙。原...

2008-11-26 #经典句子

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周六上午 听史小军教授解读《金瓶梅词话》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周六上午 听史小军教授解读《金瓶梅词话》的文化内涵

...性的深度认知。有鉴于此,孔学堂特邀请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副会长史小军教授主讲《金瓶梅》,史教授在金学领域深耕多年,对金学有着独到的造诣,这次他将为我们揭开长久以来蒙在《金瓶梅》上的有色面纱,带领...

2023-10-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