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邓小平一句话 解除许世友48年的心病 直言:死后可以闭眼了

时间:2011-10-15

个性刚正果敢、行事雷厉风行、说话出言不讳,为此惹了不少麻烦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4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许世友将军,开国将领元勋当中性格最具特点的人之一,是出了名的“许疯子”,也是出了名的嗜酒如命千杯不醉,是毛主席特许能够行军饮酒的“酒神上将”。个性刚正果敢、行事雷厉风行、说话出言不讳,为此惹了不少麻烦。偏偏他又尤其受毛主席偏爱,但即使是这样一个有些憨直粗粝的中原大汉,也有两件事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一点忧郁的底色,一件让他郁结了四十八年难以释怀,另一件更是直到他去世都没能如愿,究竟是哪两件事呢?

1956年,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后,新中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党中央签署下发了一份火化倡议书,提议无论职位军衔高低,去世后都必须采用火化的方式归葬。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一方面也是因为传统土葬大张旗鼓,铺张浪费的特点和倡导节约的新中国格格不入。为整顿风气、破除迷信,推行火葬势在必行,毛主席以身作则带头签名,各级军政领导们也纷纷响应组织号召,在倡议书上签字,只有许世友将军拒绝签字,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死后不火化”这一句话差点把周围人惊掉了下巴。党中央的倡议不该忤逆,许世友将军为何要口出狂言呢?

这还得从许世友的身世说起,1905年,许世友将军出生于河南信阳新县许家洼的一个贫农家庭,许世友自幼丧父,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养大,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为了吃上一口饭,许世友跟着一个武术师傅当杂役,后来进到少林寺习武,在土地革命期间加入红军,从此跟着红军闹革命。几十年戎马倥偬,骁勇善战勇猛非常,性格豪爽刚烈,他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上将,可谓战功赫赫 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也因此一直没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甚至直到新中国成立,他也没能顾得上回家看望母亲。

1952年,许世友才回家探亲,此时的母亲早已两鬓飞白,许世友顿时湿了眼眶,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母子二人阔别数十年,思念之情难以言表。但为了建设新中国,许世友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心中却是无限愧疚,他知道母亲年事已高时日无多,留给自己尽孝的机会不多了。生前以身许国,死后还报母亲,就成了许世友最大的心愿,所以他才会拒绝在火化倡议书上签字,他向毛主席报告说“我从小离开家,没有在母亲身边尽孝道,死后要埋回大别山和她老人家作伴”他希望能葬在母亲身边。

但推行火葬是政策需要,按理说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许世友虽然壮着胆提出了这个要求,但心也是悬到了嗓子眼,好在毛主席宽容大度,考虑了一下许世友的个人情况,知道他没什么文化,思想比较传统,希望死后能落叶归根。他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毫无怨言,提出这个要求也全然出于孝心,毛主席觉得情有原便没有出言批评许世友,而且当时许世友才五十多岁,离去世还有很长时间便一笑置之说了句“你是和尚”算是口头上同意了。当然也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许世友能自己想通,从而改变这个想要土葬的想法,一旁的邓小平等人打趣道“我们这批老骨头都没有这个待遇啦”。

1959年,许世友再次路过家门看望母亲,不久后母亲病逝,许世友因为公务缠身,甚至没能为母亲送终,想要葬在母亲身边的想法更坚定了。他在母亲的坟边选了一块地,并给了儿子一笔钱用于购置棺材,虽然得到了毛主席的口头批准,但许世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于1976年去世,为了稳定局面处理好主席的身后事,党中央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公布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当时局势尚不明朗,许世友又是出了名的虎将,也是毛主席最心腹的将领之一,就像三国里的猛张飞,只听大哥刘备的话,水浒里的黑旋风李逵,只听大哥宋江的话。而今毛主席去世了,以他的虎脾气还真没几个人能镇得住他,许世友得知毛主席去世之后悲痛万分,因为他是毛主席一手带出来的,与毛主席的情谊最为深厚。

毛主席曾两度救许世友于水火,一次是1937年,许世友在延安抗日大学学习期间,当时中央正在进行针对张国焘另立中央,叛党分裂的批评工作,许世友只知道打仗不懂政治,但他觉得对张国焘的批评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否认张国焘对红四方面军发展壮大的贡献。他在会议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却遭到大家的强烈反对,把他归为张国焘的应声虫,林彪和萧华等人甚至说应该枪毙许世友,许世友的老战友谢富治也不同意他的看法。甚至真有人拔枪指着许世友,这可把脾气暴躁的许世友给惹毛了,他气得当场大叫:“老子不干了,老子学梁山好汉,落草为寇去”。结果这事越闹越大,许世友因此被批为,左翼分子 托洛茨基 土匪,脾气刚烈的许世友被气得吐血住院。

由于当时红军西路军战败,战局惨烈前途未卜,战友们对未来都非常迷茫,出院后许世友并不安分,秘密联系战友打算离开延安,结果又被一个战友举报。许世友被打成拖枪叛逃反革命集团,这就是著名的“抗大事件”,许世友被关押起来并加以审讯,由于他对待审讯态度恶劣,事态愈加恶化,毛主席亲自去看望许世友,许世友当时还在气头上,只当毛主席是做戏给旁人看,对毛主席的鞠躬致歉还以拳脚,这暴脾气把毛主席都气得一愣一愣的。党中央以为许世友顽固不化准备执行枪毙,许世友提出最后和毛主席见一面,甚至还提出带枪和主席见面的想法,但毛主席胆魄胸襟何其之大,欣然同意了许世友的全部要求,这让许世友佩服得五体投地。毛主席还特意帮他改了名,他原名“许仕友”,意为达官贵人的朋友,参加革命了就改为“许世友”意为世界人民的朋友,这以后许世友便一心追随毛主席,疾风劲草、矢志不移。

第二次则是1967年文革期间,许多将领都受到影响,许世友因为有“抗大事件”的劣迹在前,又被冤枉成造反派,被当成批判的对象,打倒许大和尚 揪出许大棒子的标语,在南京随处可见。许世友被迫躲进大别山的后方医院里,其实毛主席一早就为他说过话,虽然是由周恩来致电转达的,“不许揪许世友同志,如果有人要揪的话,我一小时内就赶到南京去,这不是我个人的意见,这是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但许世友心里还是不踏实,他想乘飞机去北京找毛主席,却又在出发前打了退堂鼓“我不行了,我这身体上不了飞机,北京不能去了”。许世友心里也清楚,如果毛主席没有忘记他就一定会召见他,果不其然之后毛主席去到上海考察,特意让张春桥乘专机去接许世友到上海会面,许世友心情异常激动,午饭喝了不少酒,晚上带着一身酒气就去面见主席,一见到主席就借着酒劲嚎啕大哭,让主席快救救他,俨然一副找到靠山了我大哥来了容我撒撒娇的姿态。

毛主席也不生气,反而耐心地回答了许世友的一些疑问,安抚了许世友的情绪,让他稳定好军队秩序、确保军队纪律。同时强调了“不准揪许世友”这一点,可以见得许世友确实是毛主席的心腹爱将,毛主席尤其关切地说“你在南京不好住,可以到北京住到我家去”有了毛主席的尚方宝剑,许世友再没有受到过针对。因为毛主席对他的态度,也有不少人站出来为许世友说话,南京街头的标语又全都变成拥护许世友的了。

可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许世友,毛主席之于许世友,既是领袖、更是恩人、是兄长。毛主席去世后,许世友把毛主席的画像铺满了房间,只为能无时无刻不看到毛主席,胸中的悲痛有如江河浪涌滔滔不绝,久久难以平息,毛主席去世后,许世友将军想要土葬的要求也没了保障。当时中共中央的规定,要求所有去世的军政领导一律实行火葬,新中国成立后没有接受火葬的,只有1950年去世的任弼时,是因为去世过早还未开始推行火葬制度,以及1976年去世的毛主席。而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与领导人,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中国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此国家决定将他的遗体放入水晶棺保存,接受亿万人民的瞻仰,但这时候许世友还想搞特殊,就比较困难了。

1985年,许世友将军病重,他意识到自己也行将就木,忧心于死后能否土葬,回到母亲身边,于是他给党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内容就是重申了自己的要求“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这份报告最初送到了中央顾问委员会。许世友将军的理由非常充分,让人于情于理都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但中央的规定要求是死的,自推行火葬以来从没有人能被特殊对待,顾问委员会下不了决定,只能把报告送到了时任中央领导人的邓小平手上。可邓小平并没有立刻批示同意,许世友病入膏肓,时常陷入昏迷当中,但每每醒来总会向旁人询问“不火化的报告批了吗”,邓小平为什么不批呢?

邓小平和许世友是关系要好的朋友,两人自井冈山时期相识,因为许世友性格耿直率真,作战又勇冠三军,颇得众人的喜爱,但这一时期他们的交情还不深,1976年毛主席逝世前后,局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为了保护邓小平的安全,许世友特地把邓小平接到广州,一手操办邓小平的衣食住行和保卫工作,二人的感情在这一年间变得尤为亲密,此后邓小平更加信赖和器重许世友。1979年的中越自卫反击战,邓小平钦点许世友作为副总指挥率军参战,许世友也不负所托圆满完成了任务,1985年初邓小平南巡,顺便去南京看望许世友,许世友拖着病弱的身子想去车站亲自迎接,被邓小平劝阻才罢休。邓小平知道许世友嗜酒,还特意为许世友带了茅台,二人的感情之深厚可见一斑,当晚邓小平请许世友吃饭,晚饭上许世友特别向邓小平,说起了抗大事件的前后经过,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肯定了,许世友在反张国焘错误上是的功劳。许世友握着邓小平的手说“您这句话让我解除了四十八年来郁结的心病豁然开朗,我死后可以闭眼了”。

作为朋友,邓小平自然不希望许世友离世,邓小平知道许世友已经处在弥留之际,能够土葬归乡就是他最后的夙愿,倘若这夙愿实现了许世友便了无牵挂咽气了,所以一直压着报告迟迟不批。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在南京病逝,邓小平得知后,终于在许世友递交的报告上作了批示。他写道,“照此办理 下不为例”并派专人传达了对许世友后事的处理意见,“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 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正式同意了许世友不火化的要求。

但由于当时正是推行丧葬改革的重要阶段,为了避免对社会风气造成不好的影响,作为我党高级将领的许世友,没有被火葬而是选择土葬的消息,不能大肆宣扬,所以邓小平又提出了几个要求。即不开追悼会、不登报宣传、不立碑,因此许世友将军的葬礼选择了秘密进行,盛放许世友遗体的棺木,在夜色里被拉出南京城,拉回许世友的故乡许家洼。在凌晨三点下葬,仅半小时就安葬完毕,并且没有立碑,直到后来,许世友葬在许家洼的消息不胫而走,百姓们纷纷自发前来瞻仰缅怀。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之下,才为许世友将军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只有简简单单七个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

自古忠孝两难全,对于许世友来说,于忠他无愧于心,但抗大事件是他一生难以回避的黑历史,所以他才会在心里郁结了四十八年。于孝他满怀愧疚,因为他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没能尽到作为一个儿子应尽的孝道,所以这成了他至死都难以妥协的大事。但后人应当知道,许世友将军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领袖毛主席,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是优秀的战士、是出色的军事指挥员,更应当是孝子、是英雄!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邓小平一句话 解除许世友48年的心病 直言:死后可以闭眼了》,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邓小平幽默撂下一句话 让苏联纠结不定 边界百万人马不敢妄动

邓小平幽默撂下一句话 让苏联纠结不定 边界百万人马不敢妄动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邓小平任命许世友、杨得志分别指挥东西两线。50余万解放军迅速集结,枕戈待旦西南边陲,战事一触即发。但此时邓小平最担心的并不是越南,用牛刀杀鸡没有什么悬念。北方的苏...

2023-07-21 #经典句子

许世友说“四川人打仗不行”刘伯承笑问他一句话

许世友说“四川人打仗不行”刘伯承笑问他一句话

许世友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历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开国上将许世友看似鲁莽憨厚,实质上心细如发。...

2023-12-31 #经典句子

小学开学 家长总担心孩子坐不到好位置?老师一句话解除心病

小学开学 家长总担心孩子坐不到好位置?老师一句话解除心病

文好孕姐有上学娃的家长,在新学期开学可谓操碎了心,尤其是家里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你会担心他能融入新环境吗,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吗,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吗,但更重要的,是他坐的位置合适吗?我的孩子就刚上一年...

2023-07-27 #经典句子

许世友被特批可以喝酒 有人表示不服 陈昌浩只说了一句话

许世友被特批可以喝酒 有人表示不服 陈昌浩只说了一句话

开国上将许世友的传奇故事,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世人皆知与他有关的两个故事。一个是他在中央决定领导人死后火葬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土葬,绝不退让,最后邓小平特批允许许世友死后土葬,并说下不为例。第二个就是许世...

2023-08-09 #经典句子

79年对越反击战 黎笋一句话让许世友大怒 下令全军:打过奇穷河

79年对越反击战 黎笋一句话让许世友大怒 下令全军:打过奇穷河

前言许世友将军在开国将军中,个性要算是比较鲜明的一位。性如烈火、嫉恶如仇……当然许世友身上也有太多的传奇故事,更为关键的是,他还开创了一个记录,以74岁的高龄再上战场,成为我军历史上亲临前线指挥最大的指...

2023-09-17 #经典句子

许世友一生4次回家探母 在母亲坟前说了这句话 其孝心让人泪下

许世友一生4次回家探母 在母亲坟前说了这句话 其孝心让人泪下

许世友将军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在他参加了红军之后,经常会因做梦梦到母亲而痛哭流涕。在行军中,他曾有过两次路过自己的家乡,他都甘愿冒险,回家探望自己的母亲。其中一次他回家看望老母,母子二人在战乱中再次团...

2008-12-08 #经典句子

曾在少林寺学艺的许世友 怎么看待李连杰的功夫?他用一句话总结

曾在少林寺学艺的许世友 怎么看待李连杰的功夫?他用一句话总结

...作为原型,拍一些可以引起共鸣的作品。当时有一部叫《许世友出拳》的电视剧,就是以许世友幼年时期在少林寺学武的经历为素材拍出来的。据说,正是因为他的这段少林寺学武经历,让他在部队中基本上没有对手。不论是老...

2023-07-02 #经典句子

美撤军后全力对华?邓小平这句话仍适用:怎么敢

美撤军后全力对华?邓小平这句话仍适用:怎么敢

...播这样的观点:“要当心呀,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之后,就可以全力以赴地对付中国了。”这不由使张教授想起了1987年邓小平对外宾讲的一番话。那位外宾问小平同志说,你们与越南发生边界冲突,你们是否担心越南的最大盟国...

2023-11-2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