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为何“茶”能得到儒释道三教一致好评?茶文化最早要从唐代说起

时间:2011-08-26

饮茶的习俗虽久远,但中国茶文化的兴起则是在唐代,茶这个字也是到了唐代才出现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5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酒”和“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饮品,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但“茶”和“酒”不同,“酒”在某些时候会被防范,甚至招来批评,但“茶”却一直是得到了儒释道三教的一致好评,这是为何呢?

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人们认识到茶的价值的时间应该很早,据说神农时期,茶就被当做一种草药而服用,谚语曰:“神农遇毒,得茶而解。”饮茶的习俗虽久远,但中国茶文化的兴起则是在唐代,“茶”这个字也是到了唐代才出现的。

资料图 新华社发 郝群英 摄

唐代以前,茶主要和“荼”(喝起来稍微苦涩的草药或野菜)混为一谈,至唐玄宗时期,《开元文字音义》将“荼”少一笔而造“茶”字。唐代中期,陆羽写了《茶经》,里面都是写作“茶”,经过此书的推崇,“茶”这个字才逐渐流传开来。《茶经》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的饮茶文化,同时又为当时和后世提供了一种茶道精神,陆羽则被后世称为“茶圣”“茶神”或“茶仙”。而同样被称为“茶仙”的还有一人,那就是大约与韩愈同时代的卢仝,他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咏茶诗,即《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日本茶道中的“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即仿于此。

至于第一篇咏茶诗,则肇始于李白,其《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曰: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这首诗赞美了“仙人掌茶”。李白的诗篇多有道家的影子,如其《侠客行》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庄子》中就有“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之句,李白还入过道士籍,说李白是道士也不为过,而茶文化的兴起正与道教有关。有学者曾指出,饮茶风俗最初的推动者就是道家徒,当炼丹家们发现服食金丹过于危险,就寻求一种新的可以延年益寿的替代品,这就找到了“仙草”,即茶。道教最初对茶的重视,是重视其功用,像《神异记》之类作品记载的一些故事,都是说喝了某种神茶,可以生羽翼而飞升成仙,“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而随着道家以及道教思想对茶文化的进一步影响,茶与道追求清净的品格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受“道”思想影响的人们看来,吃茶去,能够达到一种天人合一、避世超尘的境界。

茶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东京梦华录》言:“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宋代的儒家士大夫往往将吃茶看作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茶品性的温和与儒家“中庸”“和”等思想完美匹配,黄庭坚《送王朗》曰:“儿大诗礼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诗礼丝麻,读书煮茶,既展现出一派和谐的画面,也体现出内心的平和。此外,饮茶不仅能够使读书人静下心来,而且还能激发士大夫们的文思,因而茶在诗词中,往往又是文人墨客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如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曰:“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这是儒家士大夫们以茶励志,借茶来修身。宋以后,儒家士大夫对“茶以修齐”、“茶以载道”的不断推动,使得茶文化与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了。

禅宗与茶文化的融合,也推动了古代的饮茶之风。佛教提倡品茶,是因为其寂静淡泊的品性符合佛教的理念,而且从功效上来说,茶又能给打坐久了的僧人提神养性,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篇”就记载说,唐代开元年间,泰山灵岩寺规定,坐禅的时候,不可以打瞌睡,过午不食,但可以饮茶。

此外,从精神层面上来说,佛教又将饮茶作为一种开悟的方式,“吃茶去”即是其一段著名的公案,《指月录》《五灯会元》等文献记载说,唐代有一个从谂禅师,在赵州做了四十来年的住持,很有修为,后新来两个僧人到此向他请教何为禅,禅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我曾经来过。”禅师曰:“吃茶去。”又问另一新来僧人,那个僧人说:“我从没来过。”师曰:“吃茶去。”后院的监院感到很奇怪,就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禅师叫了一声监院,监院答应了一声,禅师又曰:“吃茶去。”佛禅不是知识性的,而是实践性的,要想知道茶什么味道,最好就是“吃茶去”。这句著名的偈子既平常又深奥,功夫却又在茶外,究竟意味着什么,则需要个人靠着个人的灵性去开悟。唐宋以后,茶成为了参禅悟禅的一部分,茶文化与禅宗文化融为了一体,在人们看来,吃茶去,体悟苦寂,有助于明心见性,进入禅悟境界。

茶融合了儒释道,形成了茶道,已形成了茶礼、茶俗、茶艺等文化。饮茶不仅是儒家修身载道、佛道参悟的方式,在世俗生活中,它还是一种交往礼仪,如古代家里来了贵客,要“上茶”或曰“看茶”,端起茶杯又意味着送客,当不胜酒力的时候,还可以“以茶代酒”等等。茶俗在明清小说中多有体现,《红楼梦》多次写到了“茶”,如第十四回秦可卿去世,王熙凤“供茶烧纸”,这是因为在古代,“茶”可以用于祭祀,又如第二十五回,王熙凤打趣林黛玉,说她喝了贾家的茶,怎么不给贾宝玉做媳妇。喝茶和娶媳妇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因为从宋代开始,茶就是重要的聘礼,喝了茶也就等于接受了聘礼,答应了媒事。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更是着重描写了茶艺、茶具和茶叶,文中写道,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说这是“老君眉”,六安茶属于未经发酵的绿茶,“老君眉” 很可能是发酵的红茶或半发酵的乌龙茶(青茶)中的一种,所以这段话可以这样理解,贾母的意思可能是我不想喝绿茶,妙玉回答说这是乌龙茶。绿茶香味长久,汤清叶绿,我们熟悉的碧螺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竹叶青等都属于绿茶。红茶是完全发酵的茶,茶汤以红色为主,香甜味醇,我们熟悉的红茶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它兼具红茶的浓醇与绿茶的清香,我们熟悉的大红袍、铁观音等都属于乌龙茶。其他茶类还有黑茶、白茶等。

现在,茶深受世界各国的喜爱,而提及茶事,又无不与中国联系在一起。可见,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作者单位:对外经贸大学)

(原标题:儒释道为何都提倡“吃茶去”)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赵运涛

流程编辑:u019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为何“茶”能得到儒释道三教一致好评?茶文化最早要从唐代说起》,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教圣人有话说:第一篇宗教融合文化兴!

三教圣人有话说:第一篇宗教融合文化兴!

...所用,不是你一拳打过来,我一拳打过去,两个人啥也没得到,反倒伤害累累,最后反而被人们渐渐嫌弃脑后衰败!自己家那么多文化反而跪舔那屠夫家的宗教和文化,那些宗教和文化还是那些暴力屠夫盗去的。还有什么理由去...

2023-12-08 #经典句子

关于茶 知多少——儒 佛 道成为推动茶文化发展的柱石

关于茶 知多少——儒 佛 道成为推动茶文化发展的柱石

...一种功能到我们可以拿来饮用,当作一种饮料,我们这个茶文化就进入了精神的内涵,它成为一种精神的饮品。那么茶就变成了一种象征性的礼祭制品,开始全面向精神领域来渗入。那么结合那个时代的精神思潮,中国茶文化开...

2014-07-23 #经典句子

中国茶道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这让茶在平时生活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中国茶道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这让茶在平时生活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了一种饮品,并逐渐流行开来。等到唐代的时候,随着饮茶文化的逐渐兴起,茶叶终于成为了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饮茶变得流行的同时,茶也被中国文人们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便是茶道的雏形。而后来茶和中...

2024-01-06 #经典句子

茶文化有感诗词鉴赏

茶文化有感诗词鉴赏

《茶文化有感雨后茶花明前茶,新茶清新美胜花。人面茶花催情醉,舌前春芽省微发。藏茶久蓄生情远,几饼老茶越冬夏。半瓶浊酒喜相逢,一尊老茶伴生涯。朗朗乾坤茶为友,混混世界酒当家。陆羽茶经咏千古,神农百草祭野...

2013-10-29 #经典句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文化里你看到多少文人的影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文化里你看到多少文人的影子

...清和”基础上将“雅”归于其內,“正清和雅”的雅便是茶文化,大大丰富了多元文化的内涵。唐代陆龟蒙与皮日休曾合编过一本《松陉集》,这本唱和集记载了二人的六百多首作品。在茶诗中以皮日休的《茶中杂咏并序》和陆...

2017-02-23 #经典句子

全州儒释道文化三大名山之一 这里的梯田如链似带 层层叠叠

全州儒释道文化三大名山之一 这里的梯田如链似带 层层叠叠

...山位于全州大西江镇祝融山下,祝融山是全州西北山区儒释道文化三大名山之一。(注:儒释道文化三大名山为祝融山、覆釜山、九疑山)在九疑山发端地「九九归位」地相的北面,是一个山地群群,山名因民间信奉道教祭祀的火...

2010-10-27 #经典句子

征集你的故事:儒释道 因果报应 各种感应文章

征集你的故事:儒释道 因果报应 各种感应文章

...从中见识到一些不常见、或者无法理解的现象。从而能够得到借鉴,让大家趋吉避凶,避开迷茫与雷区。也确实,在后台也经常有人留言,通过我分享的文章后,知道了很多事情,也放下了很多心事。往往这个时候是我最欣慰的...

2009-06-15 #经典句子

80后茶文化学者周重林:互联网时代是传播茶文化最好的一个时代

80后茶文化学者周重林:互联网时代是传播茶文化最好的一个时代

...之作,后世茶人对《茶经》的解读著作也有很多种。80后茶文化学者、《茶叶战争》作者周重林潜心钻研15年,详细参考古今40多种版本,推出最新著作《茶之基本》,从茶的古今演变到茶人的基本修养,从历代茶事到茶席茶礼,...

2016-03-1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