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子殊陪你聊文史|子殊如何赏诗词(第五讲:诗法)

时间:2011-08-25

赏析诗歌最好能有一点写作诗歌的经验教训也可以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6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欣赏也是如此,也应注意把握其客观规律性。赏析诗歌最好能有一点写作诗歌的经验(教训也可以)。如完全没有写的经验,至少应该懂一点诗歌创作方法。今天子殊继续和大家聊聊诗词那些事儿,接着上期,今天主要说说诗法之妙。以诗为例,主要从其语法特点,常见手法等方面做以分析,限于篇幅,较为粗略,还望见谅。

传统诗词特别是近体诗词创作,须寻章摘句,裁红量碧,约语准篇,锦绣成文。作者往往兴起而先得佳句,以片言为要,后再选一合适韵脚。余笔则可以循韵以求,配合主意,或补充,或点缀。又由于诗韵较窄,如于句成后调整,难免乎削足适履。所以,也可以先定韵,然后觅句,这样比较为主动。古人多限韵乃至步韵之作,即是此理。

由此看来,诗歌较散文所受语言限制因素(如韵式、字数、格律等)较多。然而,限制的作用并不全是消极的,形式上的因素也能产生意义。一般语言(散文语言)所受限制越多,表现内容的可能性越小;而诗歌语言的限制越多,它表达的内容越丰富。这种看法完全符合我国古代诗词的悠久实践,可见旧体诗束缚思想的说法片面性很大,尤非绝对真理。诗词在语言上与散文有明显不同,“这突出表现在散文中必不可少的虚字上。

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在齐梁以来的五言诗中已经可以一律省略。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只要试想想在今天的白话诗中如果一律省掉相当于一个‘之’字的‘的’字,就将会感到如何的困难和不自然,便可知了。散文中的虚字既不止于上述那些,而诗中能省掉的也不止于就是虚字,像‘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这类诗中常见的句法,就一律的没有了动词,像‘一洗万古凡马空’这样的名句,也只能是诗中的语法。事实上这是一些构成语句时通常的字的大量精减,然而却丝毫不感到不方便和不自然,相反的也就更集中,更灵活,更典型。”(林庚《唐诗的语言》,有删节)这样一种省略,也就是常规语言规律的违反,其结果怎样呢?是诗歌语言一方面更加整饬、铿锵了,另一方面则更加凝练、隽永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没有一个动词形容词,全是名词的拼接,类乎一些词组,然而它却比两个散文的单句能传达更多的意思。梅尧臣论作诗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词是由词素(或音节)构成的,一经约定俗成,便不能随意颠倒或拆散。但在诗人,往往有不予理会者:慨当以慷,幽思难忘。(曹操《短歌行》)这里“慷慨”二字不但颠倒而且拆散了,给读者的感觉是比两字连用更具张力。

诗词中还有所谓“虚色”的运用,也是借字面形成一种设色的错觉,如杜甫:“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紫金丹”的“紫”已不得谓之实色,“黄阁老”的“黄”更不成其色,然而作成对仗,顿觉语言生辉,此亦字面之妆点。

诗歌语言对常规的违反,另一个很显著的后果便是它使得信息载体,诗歌语言的声音与文字的可理解性变得朦胧起来。有心的诗人也就据此故意造成双关或多义的模糊语言,为诗增添了不少意趣,以至读者每一遍阅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东西。

迥异于散文句法的散行自然,趋于浓缩、错综。相对散文来说,最为特殊的便是诗词的对仗句。散文句法接近口语,而诗词的对仗纯出于人工。因为有对仗这种形式,使得语言的浓缩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名岂文章著”一句单独看是不易理解的,然而由于有“官应老病休”的对句,两相比勘,得以揣摸,知为:“文章岂著名,老病应休官”之意。古人在散文中也偶有用对仗来使语言精练,又免于费解,如《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假如只说“从散”而不说“约解”,便属难懂。正是由于对仗句式的大量存在,导致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能使诗句既精练又可解的修辞手法——互文产生。如果忽略这种手法的存在,那就会对诗意产生误解,或莫名其妙。

再从词语的搭配看诗词对散文语言常规的明显违反。散文的遣词造句,须根据词义考虑配合关系,有些词能够互相配合,有些词则不能配合,这是一种语言常规。而在诗词,结构因素(如平仄的相间相重,押韵或对仗规则)有更高的意义,以致在与语言常规发生冲突时,后者往往妥协;而具有创造天赋的诗人词客,又得因利乘便,骋其才思,“争价一字之巧,争竞一韵之奇”,写成的诗句以其富于创造性为人喜闻乐道: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在散文中,“相思”怎能以尺寸计量呢,“灰”也不能与“一寸”这个数量词搭配。然而李商隐这样写了,千古以来读者不但没有异议,而且还十分理解和欣赏它包含的痛切意味。在散文中,我们只说春意浓,而北宋词人中,却有一个大出风头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祁),王国维还说“春意”下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我们不也表赞成吗?这种违反散文常规的词语配搭,古人美称为“炼字”或“炼句”。

从古体诗到近体诗(新体诗),古代诗词在句法上也不断地打破散文常规,渐成规律。常见如互文,用典以及比,兴等等。互文的本质还是一种省略,目的在于整饬文字,调和声韵。具体做法是两句中有同意语则此见彼省,令读者通过比勘去补足省略的意思。如汉乐府《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至于用典,更是屡见不鲜,古代凡属讲究格律的文体,一般多用典故,诗词也不例外。作为修辞手法,古人又称“事类”,《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其主要功能除了使作品委婉、含蓄、典雅、精练而外,使用典故,还可使表达更灵活,属对更便利。

我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即《诗经》与《楚辞》,已奠定了重视比兴象征手法的传统。“比”为《诗经》常用手法之一,而“香草美人以喻君子”在《离骚》为习见,因而比兴说诗,也就随之产生了。运用比兴寄托的好处至少有两点:诗歌离不开形象,而情感却不是具象的,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比兴寄托是有效的一法,此其一;诗歌要求精练含蓄,用比兴寄托写法耐人玩味,往往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此其二。就欣赏者而言,比兴说诗,应该从作品形象实际出发,探求作者用意。实事求是,要有真知灼见,不能离开作品实际捕风捉影,寻求所谓微言大义,否则不免厚诬作者,将好诗读坏。古代诗歌中大量运用这种手法,欣赏时也要善于体察诗人的寄意。

词类于诗,不必赘述,读者可自行比对赏析。以上便是对于诗发的一些简单认识,不知道诗友们有何高见,欢迎在评论区做出评论,一起赏析。下期我们继续来分享诗词赏析的一些知识,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关注。子殊不胜感激。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子殊陪你聊文史|子殊如何赏诗词(第五讲:诗法)》,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借鉴他人好句 该如何推陈出新?诗词创作应如何避免做文抄公

借鉴他人好句 该如何推陈出新?诗词创作应如何避免做文抄公

...以魏泰认为此诗是“袭而愈工,若出于己者”。夺胎换骨诗法的提出,既有着积极意义,如借鉴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也有着消极作用,即导致诗人们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就以陈师道为例,他在学习与运用前人诗法尤其是杜甫诗...

2023-07-21 #经典句子

王和尚讲诗法:写诗如何用典?两秘诀可写出精妙诗句 纯干货分享

王和尚讲诗法:写诗如何用典?两秘诀可写出精妙诗句 纯干货分享

今日谈诗,王和尚细说诗词如何用典。第一、概念解析:何为用典?其内涵与外延用典,也称“用事”或“使事”。“典”即典故,“汉语大词典”这样解释:典故即典制和成例子,用于诗词文学则指“古代故事,或者有来历有...

2023-05-17 #经典句子

简单说一下 绝句得写法。绝对干货 于初学者可有醍醐灌顶之效

简单说一下 绝句得写法。绝对干货 于初学者可有醍醐灌顶之效

...诗词入门,门槛本来就比较高。韵律繁琐,在有这五六种诗法,对于初学来说一听头就大了。古诗词各种繁琐的条条框框,于传承传播诗词是及为不利的。大道至简,据我深入研究,只要掌握俩种就基本涵盖五十六种。大家学做...

2023-12-21 #经典句子

2021《浙江诗词大会》圆满收官 16万学子以诗会友 诗路文化传万家

2021《浙江诗词大会》圆满收官 16万学子以诗会友 诗路文化传万家

...炉,这场历经6个月的诗词盛会就此落下帷幕。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担任指导单位,凤凰网与华数传媒联合主办,浙江省林业局特别支持,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协办,浙江诗路文化研究院、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

2023-12-26 #经典句子

平天下 | 闭门觅句非诗法 只是征行自有诗

平天下 | 闭门觅句非诗法 只是征行自有诗

...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正所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就毫无价值了,...

2023-12-06 #经典句子

“大家写小书” 老杭州都不清楚的这些事 《杭州文史小丛书》已经出了52种了

“大家写小书” 老杭州都不清楚的这些事 《杭州文史小丛书》已经出了52种了

...与杭州》……这些书光听书名就十分雅致了。这是《杭州文史小丛书》,每本书都用一句诗作题目,诗与书中内容又十分贴切。比如《无双毕竟是家山——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诗句来自龚自珍《己亥杂诗》,将龚自珍的思想感...

2008-09-17 #经典句子

杜牧这首诗写尽江南之美 被评“包罗万象 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杜牧这首诗写尽江南之美 被评“包罗万象 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而在《历代诗法》当中,著述者更是认为:“四百八十寺”,无景不收入结句,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小杜,当为名副其实,名不虚传。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

2023-08-04 #经典句子

他是一代的文史之官 不慕名利成为清官 成为千古诗人

他是一代的文史之官 不慕名利成为清官 成为千古诗人

...说,一个人的爱好是很重要的就是因为欧阳修喜欢诗词,文史之类的东西,所以他才能够在这上面做些研究,才能够被人们所知道。而且欧阳修的才华,一早就被他的叔父所看到他的叔父曾经告诉欧阳修的母亲说欧阳修长大之后...

2020-11-2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