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历史名人故事:半部《论语》治天下 流传千古的谎言

时间:2011-05-21

赵普自幼学习吏事,后周显德三年956,他成为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的幕僚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赵普,字则平,生于后梁末帝龙德二年(922),卒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原籍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15岁时随父迥(或作週)避后唐之乱,迁居洛阳定居。赵普自幼学习吏事,后周显德三年(956),他成为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的幕僚。赵匡胤破滁州,赵普审案有奇法,遂用为幕府推官。后来为赵匡胤谋取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一代名臣。赵普读书不多,自言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大概是一位工于心计的人物。赵普读书不多,年轻时与赵匡胤交游,彼此引为知己。后被聘为后周的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的幕僚,受到刘词的赏识。刘词去世时,遍表向朝廷推荐了赵普。

不久,赵普又成为赵匡胤幕府中的重要人物。显德三年(956),周世宗柴荣亲征淮南,滁州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军过淮水后,周世宗命令禁军统帅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率部强攻袭破清流关(今安徽滁县西北),占领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宰相范质根据刘词的推荐奏请任命赵普为滁州军事判官,就这样赵普在滁州与赵匡胤相处了一段时间,越普的才智受到赵匡胤的赏识。当时捕获盗匪百余,当斩首盗案中,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的,就细心核查,又请赵匡胤亲自审讯,不少人因得以免去死罪。

由此,赵匡胤更加重视赵普的才能。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滁州患病时正值赵匡胤出征,赵普早晚奉侍汤药,尽心照料弘殷因此以同宗看待他。平淮南后,赵匡胤的父亲领同州节度使时召赵普为推官;赵匡胤移镇宋州时又任赵普为掌书记,赵普已成为赵匡胤幕府中的中坚人物。屡建战功的赵匡胤,更加得到周世宗的信任和器重,显德六年(959),被提升为殿前都点检,这个职务是总领禁军及统帅出征诸军的最高指挥官,是军队的最高的权力机构,担负着重要的军务和责任。显德六年(959)六月,周世宗柴荣去世,其儿子、年仅七岁的宗训即位,也就是龚帝。

即使有顾命大臣的辅佐,但主弱君轻之势已现实,此种形势给掌握有禁军大权的赵匡胤无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一个拥立赵匡胤做皇帝的行动正在密锣紧鼓地筹备着,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朝廷得到契丹勾结北汉大举进犯中原的消息。宰相范质、王溥未察虚实,决定派赵匡胤带军征讨。正月初三赵匡胤整军出发,当晚宿营在开封东的陈桥驿。驻扎之后,军中将士开始议论纷纷,军心思变,当一些将士簇拥着赵胤弟弟赵光义和赵普要求立赵匡胤为帝时,老谋深算的赵匡胤还想试一试军中拥立他当皇帝的呼声到底有多高,于是他就厉声说自己忠于皇帝,如果知道你们谋逆,不会宽恕你们,然而众将士的表态十分坚决。赵普为进一步激励将士,又故意说如今外寇压境,应先杀敌,拥立之事待凯旋归来后再议诸将士又齐声说不可。

赵普见已水到渠成,便对诸将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兴王易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于是赵普开始进行一番周密而紧张的布置:一方面提出要求约束将士,不许掠劫,保证都城人心稳定,使各方而不发生骚动;另一方面派遣军使飞驰入京,密告赵匡胤亲信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准备内应;又命令陈桥夜宿的将士全副武装,时刻待命。第二天黎明,拥立之声震荡原野,赵匡胤在酒醉酣睡中猛醒。赵普、赵光义已带领武装将领破门而人,对赵匡胤说诸将无主,愿立殿前都点检为天子。

并不由分说便把象征皇位的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大家跪在地上叩拜,山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军队返回京城后,后周在朝百官,见大势已去,可奈何便承认了现实,以宰相王溥范质为首的百官降阶跪拜降服。赵匡胤就这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而直接参与策划指挥这一兵变的赵普也理所当然成了开国元勋。赵匡胤取代后周后,改国号为宋,即为宋太祖,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改元建隆。

在陈桥兵变中赵普起着一个智囊的特殊作用《宋史》虽然对此略而不记,但旧史也零星地透露一些蛛丝马迹:赵普与赵匡义都是此一事件的酝酿者,然而他们却守口如瓶兵变之际,他们枕戈待旦,做了充分的军事准备,士们时刻应招,竭力拥立,倡言是为了富贵,煽动并统一思想和行动的必有其人,可是人人心照不宜。当时大将石守信担任留守京师的殿前都指挥使,都虞候王审琦为侍亲军的高级军官,他们都一致赞同拥立,如果说他们没有一点忠于后周小皇帝思想,简直可思议。所有这些情况都不言而喻地说明赵普应该是主谋之一。他做了赵匡胤及其上层官员想说而不便说,想做而不便做的话和事,事先由与赵匡胤很早就联宗的赵普秘密地去说去做,所以事先秘而不宣便可一举成功。

如果不是赵普出谋,而靠舞刀弄枪、迷信武的将领,包括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甚至赵匡义等都是计虑难周的。可见,赵普在兵变事件中主谋的作用,是其他将领难以替代的。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石守信、高怀德等一大批拥戴都得到晋升,而有大功的赵普只得了个右谏议大夫兼充枢密直学士的一般职。这是军事政变阴谋的继续。无论赵匡胤或赵普心里都很清楚,为了保持朝中和社会的稳定,后周的原班人马不能动,他们虽然没有尽力拥戴,但既成事实之后又没有反对,这样不至于消弱刚建立的国家机器;至于赵普,不封官或封以高官都等于自我暴露,所以如此封赵普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君臣二人对封官问题都有很清楚的认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历史名人故事:半部《论语》治天下 流传千古的谎言》,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诚信类文章素材精选(名人名言 历史掌故 寓言)

诚信类文章素材精选(名人名言 历史掌故 寓言)

...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英国戏剧家(二)小故事1,韩信千金报漂母饭恩。2,季布一诺千金。3,宋濂的诚信故事(寒夜抄书,雪天会师)4,商鞅变法,城门立木。5,乔布斯成功的秘诀:不放过一颗螺丝钉。美国有...

2010-12-05 #经典句子

父子商人的一句话铸就四川南充阆中历史名人世家二百余年传奇

父子商人的一句话铸就四川南充阆中历史名人世家二百余年传奇

...年,相传四川总督年羹尧奉旨西征大军进藏粮响,年羹尧在天下第一商帮资金雄厚的陕商中,征调捐资助军后勤保障,因为这些陕商主要活动范围均在川督辖区之内,但要在川陕商人中找到德高望众的商界元老,来协作这次大军粮草计...

2023-11-20 #经典句子

八朝古都的河南开封 历史名人辈出 这3位均有诗句流传千古

八朝古都的河南开封 历史名人辈出 这3位均有诗句流传千古

...,弹琴长啸。少年时期,心怀国家,崇尚儒学,把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但是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打破了他的梦想,这是他对现实已经心灰意冷了,觉得儒家思想实在不可靠,他的处事态度就转变成了蔑弃礼法名教,...

2023-12-25 #经典句子

【历史文化名人】一部《三国志》千秋良史才 ‖ 蒲建宇

【历史文化名人】一部《三国志》千秋良史才 ‖ 蒲建宇

...及《释讳》《广国论》等著作,还受命整理编辑《诸葛亮故事集》24篇。可惜这些书后来都与《益部耆旧传》一起,在历史长河中亡佚了。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西晋灭吴,三国归晋,百年乱世,再趋一统。此时,陈寿48岁,...

2018-03-20 #经典句子

从四川阆中古城历史名人宅第“元戎第”想到各地旅游建筑雕刻文化

从四川阆中古城历史名人宅第“元戎第”想到各地旅游建筑雕刻文化

...的建筑,是因川陕商人蒙顺赐名蒙善宇,蒙元亨父子,因行走天下商帮完成出色的西征后勤保障,和蒙应瑞西征战功,康熙帝赏赐的门阔五开间宅第,御笔“元戎第”宅匾。蒙顺蒙元亨父子从商人直升17级,荣誉一品大商骁骑将军;蒙应瑞...

2023-12-30 #经典句子

50个成语 50个历史名人 你真不一定知道!(值得收藏)

50个成语 50个历史名人 你真不一定知道!(值得收藏)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12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2023-12-15 #经典句子

50个成语 50个历史名人

50个成语 50个历史名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12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2011-07-22 #经典句子

50个成语 50个历史名人 你真不一定知道!

50个成语 50个历史名人 你真不一定知道!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12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13四面楚歌(项羽)...

2024-01-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