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志·说武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郭洞村

时间:2010-03-23

在这块诗意的土地上, 养生文化、明招文化独树一帜,奋进精神"一脉相传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编者按

武义山川钟灵毓秀,历史人文荟萃。在这块诗意的土地上, “养生文化”、“明招文化”独树一帜,“奋进精神"一脉相传。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南宋徐谓礼文书”,千年古刹延福寺、俞源明清古建筑群、吕祖谦及家族墓、八百年的江南廊桥熟溪桥,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县地方志研究室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志·说武义】专栏,讲述武义故事,弘扬历史文化,展示地域风貌、发展成就和人文精神。

“郭外风光凌北斗,洞中锦秀映南山”。

郭洞村坐落于浙江省武义县城南十公里群山之中,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有“江南第一风水村”的美誉。因村东西各有龙山、虎山夹峙,“山环如郭,幽邃如洞”,故名“郭洞”。又因宝泉、漳泉双泉汇注合一成龙溪,穿村而过,遂有“双泉古里”之雅号。

约在元代时,郭洞的何姓始迁祖何寿之,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山清水秀,举家迁徙而来。何氏子孙在此绵延,世代书香,英才辈出,仅明清两朝,就出了贡生10名、增广生14名、禀膳生10名、府县秀才114名……郭洞虽不大而形制丰富、完整,至今村内仍保存有许多明、清古建筑;整个村落建筑的布局以一祠四厅为骨干,依血缘房派关系规划建设。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俗文化村”“兴村富民示范村”“浙江省美丽乡村”“浙江50个优秀景区”“中国绿色村庄”“美丽宜居浙江样板双百村”等荣誉。

郭洞是极富江南传统文化特色的古村落。中国传统思维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天人相类、万物归一。郭洞是何寿之仿《内经图》,“相阴阳,观清泉,正方位”而建成的,由此构成“守气结丹”图像,象征村落聚气,祈求宗族兴旺。此外,郭洞的三个自然村郭上村、郭下村与大湾村,又正好与《内经图》中的三丹田相对应,而宝、漳二泉则与《内经图》中的任督二脉相对应。S形的龙溪,宛若一条太极河,将这两个分别坐落于龙山、虎山之麓的山村,连成一个太极图形的整体。村庄后有龙山为祖山,主龙运不绝;前有虎山为朝山,主文运卓越;有形似狮象、龟蛇的青山把守水口、河流。砌城墙形成关隘,修回龙桥聚气藏风,植村周树木善化环境,形成“集山川之灵秀,汇诡奇之景色”的经典水口。

郭洞是环境优美的生态村。村东的龙山,有着神秘古幽的原始生态林,品种繁多的千年古树,堪称江南一奇。村南群山环绕的大湾湖,湖水清纯碧绿。乘竹筏荡湖进去,进入船坞峡谷,沿台阶古道攀援而上,一路溪涧激流奔泻,林幽花香鸟鸣。宝泉岩山顶称为“石弄堂”的地裂沟,更是一处神奇所在,裂沟形成之谜至今未解。进入神秘幽静、千奇百怪的沟内,犹如掉入迷窟。出沟立身名为“狮子头”的山巅,远可眺望武义县城、金华北山和丽水括苍山;近可环观千峰叠嶂、百卉争艳,在飘飘然中感受“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体验。自然生态景观保存得如此之好,实属罕见,这主要得益于郭洞严厉非常的护林族规:“上龙山砍柴者,罚拔指甲;砍一小树者,罚斩一指;砍一大树者,罚斩一臂,还得跪在祠堂前向祖宗请罪,立誓永不再犯。”

郭洞是悠闲自在的世外桃源。构成幽奇水口的一道严严实实的城墙及桥亭、庙宇,加上数排百年古木,把郭洞隐蔽得“不进城门不见村”。城外,是村民劳作的田野;城内,是村民休憩的居所。初临此地,一钻进洞门,那纷纷攘攘的世界,似乎瞬间消失了,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处宁静如画的天地。此时,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吟诵。当公鸡开始对歌般地鸣唱,并且夹杂着散淡的狗吠声时,“吱呀”,勤劳的女人最先打开了古老的木板门。村妇们提着竹篮或是水桶,走向龙溪埠头,嬉笑声、洗菜声和捣衣声,伴随着潺潺流水声,流遍全村,唤醒睡梦中的男人与孩子。郭洞的晨曲,就这么生动而悠然地开始了。诗情画意的家居环境,也让为官在外的游子牵挂与留恋。据《何氏宗谱》记载,像何贵公那样疏淡官场名利,辞官不做,回郭洞躬耕的何氏族人为数不少。

“山不必深而饶竹木之富,水不必大而尽烟云之态。”面对斑驳深厚的家底,武义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倾力做好古村落历史风貌保护与文化内涵的挖掘。作为“加快发展县”的武义,以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引擎,精心规划、勇于创新、多方投入,经历了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大县再到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面对古村落资源,武义锁定了郭洞作为旅游开发的新引擎。按照“全域规划”的工作思路,投入资金编制完成古村落规划,同时,抽调各类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专家指导组,重点指导风貌恢复和古建修复工作,要求“修旧如旧”,遵循“就地取材”,切实维护古建筑、古村落的延续性和当地文化的传承性。此后,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乡贤群众纷纷加盟“助拳”,既有专家的专业视角,又有乡土的地气民意,郭洞古村开发进展迅速。原先尘封的厅堂,如今门窗一尘不污;原先门可罗雀的小村庄,如今日日宾客盈门。

整理:郑丽佳

编辑:胡若男

一审:周云芳

二审:朱伟跃

监制:朱跃军

本文内容及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0579-87673902。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原标题:《【志·说武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郭洞村》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志·说武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郭洞村》,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考语文必考的病句题型

高考语文必考的病句题型

...蒿素”。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国务院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该条例规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与批准。B.一般而言,衡量...

2014-11-17 #经典句子

临川文化 我为你骄傲(演讲稿)

临川文化 我为你骄傲(演讲稿)

...赣东平原上的“一把”明珠。目前,我们全市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1个中国传统村落,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83个省级传统村落。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是目前江西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我...

2014-08-05 #经典句子

永州这座古村的“忠孝廉节”和“增广贤文”

永州这座古村的“忠孝廉节”和“增广贤文”

...“七大国保”之月陂亭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如画的山水中在古朴的建筑里在沧桑的碑林石刻间沉淀着历史的风尘……千年古村上甘棠上甘棠村位于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层铺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2020-11-07 #经典句子

相距千里 同名古镇共相聚 南北一家 传统文旅话桑麻

相距千里 同名古镇共相聚 南北一家 传统文旅话桑麻

...有序、环境优美、古今融合、生态宜居的科技产业重镇、历史文化名镇和休闲旅游新镇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一一中国清凉旅游产业推广联盟秘书长李晓梅从个人感受出发,分享了古镇新场柔情...

2023-07-20 #经典句子

【恩平名村⑨】蓝田村:江门十大“网红乡村” “文化+青蟹”助力乡村振兴

【恩平名村⑨】蓝田村:江门十大“网红乡村” “文化+青蟹”助力乡村振兴

...上。美丽乡村“有好招” 带来“网红效应”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蓝田村聘请专业设计师驻点规划深度挖掘,制定高质量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以岭南水乡、沿海渔民文化特色思路,将传统文化为蓝田村乡村振兴建设植入灵...

2007-08-26 #经典句子

【恩平名村④】高园村: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的“广东省古村落”

【恩平名村④】高园村: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的“广东省古村落”

...造出一批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文明村、美丽乡村、文化名村。各村因地制宜,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踏上乡村振兴之路。为进一步传播恩平名村文化,展示恩平名村...

2023-12-30 #经典句子

凌云孙勇联合署名文章:传承发展徽派古建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凌云孙勇联合署名文章:传承发展徽派古建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这...

2009-04-01 #经典句子

《济南日报》刊发章丘区委书记马保岭署名文章——推动龙山文化“两创“讲好新时代章丘

《济南日报》刊发章丘区委书记马保岭署名文章——推动龙山文化“两创“讲好新时代章丘

...化自信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以龙山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活化与转化、研究与阐释、共建与共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时值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入海口并主持...

2023-12-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