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沈从文和巴金的青春往事

时间:2010-02-18

接到沈夫人张兆和的电报后,巴金不相信这是事实,隔了一天,他才发出回电:病中惊悉从文逝世,十分悲痛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7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本文刊载于《作家文摘》第2411期

1947年,巴金与沈从文夫妇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在北京离世。接到沈夫人张兆和的电报后,巴金不相信这是事实,隔了一天,他才发出回电:

病中惊悉从文逝世,十分悲痛。文艺界失去一位杰出的作家,我失去一位正直善良的朋友,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不会消失。我们三十、四十年代相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小林因事赴京,她将代我在亡友灵前敬献花圈,表达我感激之情。我永远忘不了你们一家。请保重。

1988年,沈从文去世,巴金发去唁电

话语平淡,泪水和悲痛都埋在心底。“一百多天过去了。我一直在想从文的事情”,巴金身患严重的帕金森氏症,执笔困难,他花了三四个月,用颤抖的手写长文《怀念从文》。

■“好像我们有几十年的交往一样”

我和从文见面在一九三二年。那时我住在环龙路我舅父家中。南京《创作月刊》的主编汪曼铎来上海组稿,一天中午请我在一家俄国西菜社吃中饭,除了我还有一位客人,就是从青岛来的沈从文。我去法国之前读过他的小说,一九二八年下半年在巴黎我几次听见胡愈之称赞他的文章,他已经发表了不少的作品。我平日讲话不多,又不善于应酬,这次我们见面谈了些什么,我现在毫无印象,只记得谈得很融洽。他住在西藏路上的一品香旅社,我同他去那里坐了一会,他身边有一部短篇小说集的手稿,想找个出版的地方,也需要用它换点稿费。我陪他到闸北新中国书局,见到了我认识的那位出版家,稿子卖出去了,书局马上付了稿费,小说过四五个月印了出来,就是那本《虎雏》。

这是他们波澜不惊的相识,却又是一见如故的“融洽”。当时执教于青岛大学的沈从文这次南行,更重要的目的是去苏州见他苦恋三年的对象张兆和。

1988年,巴金抱病写下《怀念从文》。作为“代序”,收入《长河不尽流》一书

沈从文带了一大包礼物来,全是英译精装本的俄国小说,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契诃夫等人的著作,有一对书夹。据说,为了买这些礼物,他卖了一本书的版权。不知道是不是巴金陪他去新中国书局卖掉的那本小说集。沈从文不通外文,这些英译名著是托巴金选购的。张兆和觉得礼太重,退了大部分书,只收下《父与子》《猎人日记》和契诃夫小说集。

那天卖完稿子以后,在书局门口分手时,沈从文约巴金到青岛去玩。这是初次见面的客套话也说不定,然而,一个多月后,巴金真的去了。

“我本来要去北平,就推迟了行期,九月初先去青岛,只是在动身前写封短信通知他。我在他那里过得很愉快,我随便,他也随便,好像我们有几十年的交往一样。他的妹妹在山东大学念书,有时也和我们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巴金在这里住了一周,“……我可以安静地写文章、写信,也可以毫无拘束地在樱花林中散步。他有空就来找我,我们有话就交谈,无话便沉默”。后来他还有回忆:

从文当时在山东大学教书,还不曾结婚,住在宿舍里面。他把房间让给我,我晚上还可以写文章。我就借用他的书桌写了短篇小说《爱》,也写了《砂丁》的《序》……

在青岛,沈从文不能忘记中国公学时代的张兆和,还有美丽的“偶然”。“真难受,那个拉琴的女子,还占据到我的生活上,什么事也作不了。”名誉、金钱、爱情、欲望、苦闷,种种问题,不断地搅动着他不安分的心。

沈从文摄于青岛的寓所(叶公超摄),1932年巴金曾在这里住了一周

1932年,沈从文30岁;巴金28岁,同样被困锁在热情的熔炉之中。这一年的10月,就是从沈从文那里离开的一个月后,巴金对朋友说“请你听听我这个孤寂的灵魂的呼号罢”,他对自己日夜投入的写作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我随时都准备着结束写作生活,同时我又拼命写作,唯恐这样的生活早一天完结。像这样生活下去,我担心我的生命不会长久,我害怕到死我还陷在文学生活里面。这种情形的确是值得人怜悯的。

■“我是他们家的食客”

1933年8月,沈从文辞去教职,应杨振声之邀到北平参加编辑中小学教科书工作。同时,他开始筹办自己的婚事。多年后,巴金回忆:

第二年我去南方旅行,回到上海得到从文和张兆和在北平结婚的消息,我发去贺电,祝他们“幸福无量”。从文来信要我到他的新家作客。在上海我没有事情,决定到北方去看看,我先去天津南开中学,同我哥哥李尧林一起生活了几天,便搭车去北平。

我坐人力车去府右街达子营,门牌号数记不起来了,总之,顺利地到了沈家。我只提了一个藤包,里面一件西装上衣、两三本书和一些小东西。从文带笑地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你来了。”就把我接进客厅。又介绍我认识他的新婚夫人,他的妹妹也在这里。

沈从文寄给巴金的结婚请柬

巴金一点也不客气,在沈从文的蜜月期间,他到了沈家,大大方方地住进了沈从文的书房,“我常常开玩笑地说我是他们家的食客”。“院子小,客厅小,书房也小,然而非常安静,我住得很舒适。正房只有小小的三间,中间那间又是饭厅,我每天去三次就餐,同桌还有别的客人,却让我坐上位,因此感到一点拘束。但是除了这个,我在这里完全自由活动,写文章看书,没有干扰,除非来了客人。”

很快,巴金在沈从文的书房中开始了工作,他先写了一个短篇小说《雷》,接下来,他又写了《电》的一部分,“这部小说是在一个极舒适的环境里写成的。我开始写前面的一小部分时,还住在北平那个新婚的朋友的家里,在那里我得到了一切的方便,可以安心地写文章”。

那一段时间,沈从文一面编教科书,一面开始忙活《大公报·文艺》的组稿和编辑工作,另外还在写《记丁玲》,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巴金占了他的书房,他就在院子里的树下写。巴金也频繁地出席沈从文他们为《大公报·文艺》所召集的组稿聚会,后来又与靳以开始了《文学季刊》的筹办工作。

■“敬爱的畏友”

那一时期,他们成了来往相当密切的朋友。不过,各自的观点未必一致,写作的风格更是不同,他们也不总是笑嘻嘻,而是经常有辩论,有时候还很激烈,甚至都公开辩论到报刊上了。巴金在《与李辉谈沈从文》中回忆:

李:一九八二年我去和沈先生聊天时,他说你们在青岛、在北京常常爱辩论。我说是不是吵,他说不是吵,是辩论。

巴:我们爱写信辩论,但辩论过后我们还是很好的朋友。辩论得最厉害的一次是关于我的小说《沉落》,他认为我对周作人的态度不对,很不满意。

李:你和他好像是两种性格,你们争吵时发火吗?

巴:不发火。我和从文辩论,有时暗暗发笑,他还以为我发神经,今天骂这个,明天骂那个。我骂周作人,也骂朱光潜。

《平和与不安分——我眼中的沈从文》李辉著

巴金究竟在小说《沉落》中写了什么呢?他写了一位教授,之前写文章“劝人不要相信存在的东西,劝人在恶的面前不要沉默,劝人把线装书抛到厕所里去”。一旦功成名就后,这位教授住进了大房子,有了满屋子的书,娶了美丽的太太,享受着安逸的生活。这时的他深悔年轻时的孟浪,劝青年们“勿抗恶”,要学会接受现状……熟悉周作人的人一定也能看出来,这里面讽刺和影射的就是周作人。关于周作人,多年后,巴金再一次谈到他的看法:

周作人当时是《文艺》副刊的一位主要撰稿人,从文常常用尊敬的口气谈起他。其实我也崇拜过这个人,我至今还喜欢读他的一部分文章……可是当时我批判的、我担心的并不是他的著作,而是他的生活、他的行为。从文认为我不理解周,我看倒是从文不理解他。可能我们两人对周都不理解,但事实是他终于做了为侵略者服务的汉奸。

1935年年底,沈从文在《文学月刊》第2卷第4期上公开发表《给某作家》,直言不讳地批评巴金:

我以为你太为两件事扰乱到心灵:一件是太偏爱读法国革命史,一件是你太容易受身边一点儿现象耗费感情……你对于生命还少实证的机会。你看书多,看事少。为正义人类而痛苦自然十分神圣,但这种痛苦以至于使感情有时变得过分偏执,不能容物,你所仰望的理想中正义却依然毫无着落。这种痛苦虽为“人类”而得,却于人类并无什么好处。这样下去除了使你终于成个疯子以外,还有什么?“与绅士妥协”不是我劝你的话。我意思只是一个伟大的人,必需使自己灵魂在人事中有种“调和”,把哀乐爱憎看得清楚一些,能分析它,也能节制它。

巴金在晚年也说过:

我记不起我怎样回答他……我写信,时而非常激动,时而停笔发笑,我想:他有可能担心我会发精神病,我不曾告诉他,他的话对我是连声的警钟,我知道我需要克制,我也懂得他所说的“在一堆沉默的日子里讨生活”的重要。我称他为“敬爱的畏友”,我衷心地感谢他。当然我并不放弃我的主张,我也想通过辩论说服他。

■“有你们在,我一定会来”

就在沈从文写下《给某作家》的那个冬天,巴金又来北平了,又到了沈从文的家:

我去了达子营从文家,见到从文伉俪,非常亲热。他说:“这一年你过得不错嘛。”他不再主编《文艺》副刊,把它交给了萧乾,他自己只编辑《大公报》的《星期文艺》,每周出一个整版。他向我组稿,我一口答应,就在十四号的北屋里,每晚写到深夜,外面是严寒和静寂。北平显得十分陌生,大片乌云笼罩在城市的上空,许多熟人都去了南方,我的笔拉不回两年前朋友们欢聚的日子,屋子里只有一炉火,我心里也在燃烧,我写,我要在暗夜里叫号。我重复着小说中人物的话:“我不怕……因为我有信仰。”

巴金所谈的“大片乌云笼罩在城市的上空”,是日军步步紧逼的华北形势。

巴金在《大公报·文艺》上发表的《别》

在1935年的文章中,巴金特别提到了那充满友情的送别,“我又看见了你们的挥动着的手。这几年来它们就时时在我的眼前晃动。码头上、月台上的景象,我永远不能够忘记……”1988 年沈从文去世后,巴金在《怀念从文》中,再一次写到这个场景:

从文兆和到前门车站送行。“你还再来吗?”从文微微一笑,紧紧握着我的手。

我张开口吐一个“我”字,声音就哑了,我多么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离开他们!我心里想:“有你们在,我一定会来。”

我不曾失信,不过我再来时已是十四年之后,在一个炎热的夏天。

14年后,他们都过了不惑之年,那些青春的岁月逐渐离他们远去,然而,这样的友情,一辈子也不会远去。

来源:摘自《传记文学》2021年第1期

责编:刘海波

审校:丁历

Proper Words

《作家文摘》旗下高品质历史文化MOOK

《语之可》是《作家文摘》旗下一本内容偏重轻历史的杂志书,旨在以一种独立纯粹的阅读趣味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发现、筛选、整理那些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学性的历史文化大散文——既有学者的深邃,旨要高迈、洋溢着天赋和洞见,又有文人的高格,灵动优美、感动人心,以最有价值最具力量的文字,剑指“文史之旨趣,家国之气象”。

第六辑全目录

16 满目山河空念远

秦汉与罗马…...潘岳刘邦的三大历史之谜…...刘绪义光绪之死…...戴逸“仁义”窦建德为何兵败如山倒…...关山远殁后振芳尘:魏征家族的沉浮…...游自勇耆英的外交绝唱…...卜键徐建寅:甲午战争的间接受害者…...苍耳吴禄贞:一场刺杀改变辛亥格局…...李惠民伦敦塔里的囚徒…...余凤高中国器物史的几个谜团…...蔡辉

17 我是人间惆怅客汤显祖这个人:必也狂狷乎…...郑培凯张岱:纨绔一书生…...王淼清华“四大导师”与北大国学门…...刘克敌1924年的北京大雪…...张诗洋学术大佬和宝贝学生…...周立民杜威与“五四”的偶遇…...储朝晖1920,罗素在中国…...孙文晔维特根斯坦:别告诉别人我是谁…...兰川

18 落花风雨春仍在

薛绍与太平公主…...吴鹏李清照:优雅的反叛…...陈建华萧红赴东京,不只为爱情…...陈嫣婧和服,西装,印度帽…...子张还原一个真实的郑苹如…...龚金平母亲陶琴薰的闺蜜们…...沈宁“爸爸去哪儿了?”——忆父亲杜重远…...杜毅 杜颖兰姑姑的戏票…...刘心武作家一生都在写两封长信…...张炜你和我…...万方伊丽莎白一世的情憾…...周鼎我们相爱已经十万年…...李舒

新年特惠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沈从文和巴金的青春往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湘西作家沈从文 20岁离开军队北漂 却因给郁达夫写信改变一生

湘西作家沈从文 20岁离开军队北漂 却因给郁达夫写信改变一生

...住就是三礼拜,成为沈从文蜜月中的“第三者”。他就是巴金。古貌古心1933年九月九日,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把家安在了北平。婚后幸福的生活,让沈从文精神大振,才思如泉涌,写了诸多传世的经典之作。不过,沈从文结...

2010-01-30 #经典句子

沈从文的朋友圈到底有多牛?从中我发现了朋友圈的四个真相

沈从文的朋友圈到底有多牛?从中我发现了朋友圈的四个真相

...受过正规教育,哲学、历史口试时没有通过考试。好兄弟巴金。沈从文和巴金是通过《创作月刊》的主编认识的。两个热血文学青年相见恨晚。沈从文第一次给张兆和送的礼物是一套国外文学名著,深得张兆和喜欢。这份礼物就...

2008-04-13 #经典句子

沈从文遇到至爱写出《边城》 却因婚姻疲劳移情别恋 最终悔悟

沈从文遇到至爱写出《边城》 却因婚姻疲劳移情别恋 最终悔悟

...手誓不罢休的样子。经过长达3年的强攻,再加上胡适、巴金等人充当和事佬,张兆和终于接受了沈从文。1933年9月9日,两人携手在北京中央公园完婚,3年的感情终于修成正果。结婚后的沈从文,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把张兆和亲...

2022-12-10 #经典句子

沈从文《边城》:表面上的童话世界 暗涌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沈从文《边城》:表面上的童话世界 暗涌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轻人后来都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无法绕开的大人物,一位是巴金,另一位是沈从文。说起来,巴金是客人。沈从文把他的家称为“一枣一槐庐”,因为院子里有一棵枣树、一棵槐树,他把书房让给朋友进行创作,巴金的《雷》以及...

2023-09-22 #经典句子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作家:鲁迅拒绝 老舍 沈从文有缘无分!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作家:鲁迅拒绝 老舍 沈从文有缘无分!

...奖的评委会却对先生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此外,林语堂、巴金、王蒙、北岛等人也曾无限接近诺奖,但都遗憾未能获得。诺奖是外国的奖项,评委是外国人,中国作家的作品需要经过翻译以后才能参与评奖。文化的不同,翻译的...

2007-07-13 #经典句子

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

...译的《说部丛刊》,看过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也看过巴金、郁达夫的小说,看了《猎人日记》和沈先生的小说,发现:哦,原来小说是可以这样的,是写这样一些人和事,是可以这样写的。我在中学时并未有志于文学。在昆...

2017-06-04 #经典句子

沈从文的出轨:再美的情话 也抵不过婚后的一地鸡毛

沈从文的出轨:再美的情话 也抵不过婚后的一地鸡毛

..."想成"的。”他和当时的超级网红鲁迅因观点不同怼过,巴金帮他给心上人挑选礼物,大画家黄永玉他爸追她妈时的情书都是他代笔;胡适对他的才华赞叹有加,称他天才,把他推上了大学讲师的席位……叶圣陶曾感慨地说过:...

2022-12-24 #经典句子

高青子:介入沈从文与张兆和婚姻8年 最终结局却并非全身而退

高青子:介入沈从文与张兆和婚姻8年 最终结局却并非全身而退

...开。在两人本来不会再有交集的时候,坚持的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自己买的礼物,去到了张兆和在苏州的家。走入婚姻“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在沈从文的坚持和张兆和父亲的同意下,两个人最终还是走到了...

2011-05-2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