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季子文:“三思而后行” 孔子对此为何不认同?

时间:2009-10-24

老师和家长们,也经常告诉孩子,做事不能莽撞冲动,要养成三思而后行,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9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我们都知道,“三思而后行”是说人做事成熟、负责任的表现。老师和家长们,也经常告诉孩子,做事不能莽撞冲动,要养成“三思而后行”,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这句话出自论语,但是,当它第一次出现时,却并不是正面例子,而是带有贬义,和我们现在了解的,完全相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位上卿,叫做季子文。他虽然身居高位,掌握着军政大权,但他却十分的清廉,有着高尚的品德,堪称臣子中的楷模。季子文推崇,人人都拥有非常高尚的品德,才是整个国家最宝贵的荣誉。正因为季文子的廉洁奉公,一心为国,深受鲁国国君信任和重用,一连三任鲁国国君都拜他为正卿。可惜人无完人,这个季子文,也有个缺点,那就是过于谨小慎微,不管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思考又思考,思考再思考,然后才动手去做。季子文的这个习惯,孔子听闻后便摇摇头,评价了一番。所以,在《论语》中,记录了“三思而后行”更为关键的下一句,那便是孔子所说: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我们知道,古人都是微言大义的,一句话,可能包含不同的意思。人们也认为孔子的话,有多种解释。首先,孔夫子所说,“再,斯可矣。”,其中的“再”,可以理解为,参考一下过去的经验就行了。也就是说,做事前只要稍微想一下,总结之前的经验,就行了。

还有一种说法呢,便是这个“再”,表达两次的意思,也就是说,做事不必犹豫不决,只要想两次就够了。或者讲,思考一下,这么做,有什么好的结果, 和最坏的结果。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可如果什么事都“三思而后行”不仅不利于事情的顺利进展,反而显得磨磨唧唧,还耽误事。

总而言之,孔子对季子文“三思而后行”的做事方法,是并不赞成的。而这种做事风格呢,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收获。有人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该速战速决。也有人觉得呢,不能莽撞冲动,要谨慎思考。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没有一定的对错。我们生活中的百分之九十的人,一生都在“三思而后行”中碌碌无为,庸碌一生,有的人甚至到临终还在告诫自己的子孙要“三思而后行”,却不知道世上的富贵都是险中求的。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秉承“三思而后行”却一生庸碌无所作为,而“再,斯可矣”的人却基本上都能取得不错的人生和成绩,所以我们在人生之中,遇事只需要因时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了。

今天的内容分享到这,喜欢这段内容的朋友们别忘了『点关注』。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季子文:“三思而后行” 孔子对此为何不认同?》,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这4句名言常被人误解 它们其实都有后半句 其中第四句最打脸

这4句名言常被人误解 它们其实都有后半句 其中第四句最打脸

...被打肿了!因为咱们理解得意思完全是相反的!第一句:三思而后行其实这句话即便不看后面半句也没太多影响,说的就是咱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最好考虑三次,权衡各方面的利弊之后再去实施。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

2023-07-28 #经典句子

俗语“三思而后行” 其实后半句才是重点 世人误解千年

俗语“三思而后行” 其实后半句才是重点 世人误解千年

...出来的生活智慧,像我从小听得比较多的一句老话就是“三思而后行”。这是因为我小时候性格比较莽撞,说话不过脑子,做起事情来很容易情绪化,不怎么顾及后果,所以长辈就专门给我讲了这句“三思而后行”,说你在做这...

2023-11-27 #经典句子

那些你只知道上句的俗语 下句往往才是精华 但老是被人忽视

那些你只知道上句的俗语 下句往往才是精华 但老是被人忽视

...上半句,下半句就被人遗忘了。3.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三思而后行”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成为了人们行事的准则,做一件事情之前想清楚后果,这当然是最正确的做法,但是同样有句老话叫做“过犹不及”,指的就是做的太多...

2017-07-26 #经典句子

常说:三思而后行 其实下句才是精华 但是少有人知

常说:三思而后行 其实下句才是精华 但是少有人知

常说:三思而后行,其实下句才是精华,但是少有人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最先开创私人讲学的人,倡导仁义礼智信。据说,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他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最有盛名...

2024-01-03 #经典句子

古人讲“三思而后行” 后半句仅仅4个字才是关键 却鲜为人知

古人讲“三思而后行” 后半句仅仅4个字才是关键 却鲜为人知

...点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儒家思想极度推崇。大家熟知的“三思而后行”,实际上就是儒家思想的典型代表。一、“三思而后行”的出处和典故“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

2023-11-10 #经典句子

原来我们都在断章取义 快来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另一句名言警句!

原来我们都在断章取义 快来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另一句名言警句!

...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自在。现在的人却反其意而用之。五、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以。””在这里,如何来解释“三”和“再”有待争论,古代的“三”不一定指...

2020-12-13 #经典句子

“三思而后行” 其实下句话才是重点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三思而后行” 其实下句话才是重点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三思而后行”,其实下句话才是重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文/小也谈史大家都知道,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是用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名言有很多,每一个都经常被用...

2023-09-23 #经典句子

「李保佳讲论语5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 曰:再 斯可矣

「李保佳讲论语5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 曰:再 斯可矣

「李保佳讲论语5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翻译:季文子做事要想很多遍才行动。孔子听说后:思考两遍就可以了。这一句,是论语中被误解最多的一句了。很多人都把三思而后行当作褒义的语句,认为...

2013-04-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