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走凉山土地 用文字书写脱贫奇迹!他为山区孩子写了一本畅销小说

时间:2009-02-21

柳伟平是我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也是一名青年作家,笔名余闲,已创作出版教育小说你在为谁读书系列7册、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系列6册,以及学术论著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4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爬上陡峭的钢梯,在凉山深处的彝族“悬崖村”独自静坐;吹着浩荡的山风,看着高昂的狮子山、赭黄色的绝壁、吃草的山羊和背着竹篓艰难行走的村民……小说《三十六只蜂箱》的创作灵感在柳伟平的脑海中应运而生。

柳伟平是我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也是一名青年作家,笔名余闲,已创作出版教育小说《你在为谁读书》系列7册、《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系列6册,以及学术论著《天人之境》《吴兴华诗艺研究》等20余部作品。《三十六只蜂箱》是他最新的作品,小说记录了一个少年在贫困中的奋斗史。近日,成功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度优秀畅销书排行榜。

为山区孩子写一本小说

早在2016年,柳伟平前往贵州从江县的寨坪小学支教时,就萌生了为山区孩子写一本小说的念头。日常上课之余,他经常带着支教队员前往学生家中家访,十公里内的就走路,二三十公里的就搭摩托车。当地落后的生活和教学环境深深刺痛着他的心,孩子们未来的出路问题更是让他限入沉思。“我写下了四万多字的调研报告,此后又曾在多地采访,但我始终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所以这本小说迟迟没有动笔。”柳伟平说。

出生在乡村的柳伟平自幼就懂得贫寒的滋味。常常去贵州支教的他与山区孩子朝夕相处,孩子们的言谈举止、生活境况都被他写在考察笔记里。2019年9月,他看到了四川昭觉县瓦伍村俄拉日三兄妹通过养蜂重燃生活希望的报道。“我的父亲是个养蜂人,曾带着童年的我四处追赶春天,北至内蒙,西至青海。对于蜜蜂,我有着天然的亲近之感。”这则报道深深地触动了柳伟平,“突然觉得该去这个少有人知晓的荒芜之地看一看。”

柳伟平在贵州梯田中考察

“一个写作者如果只是坐在家里创作,会缺少很多现场感。”柳伟平说,“一部好的作品必须要经过实地的考察和检验。”很快,他在微博发表了一篇自己想去瓦伍村采风的博文,一位彝族朋友主动给他发了私信,并表示愿意做他的彝语翻译。2020年1月,柳伟平独自背上行囊,从杭州出发,前往大凉山:他在西昌租了一辆车,与彝族朋友会合后,在结霜打滑的盘山公路上一路开到天黑到达昭觉县悬崖村,此后又驱车超千里,深入凉山腹地,喜德、越西、美姑、布拖诸县都留下了他考察的足迹。

结冰的道路

悬崖边泥泞的山路

“这正是我寻觅已久的答案”

悬崖村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的山坳中,从山底小学到山顶村庄海拔高度落差近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藤梯或钢梯。

“苍茫连绵的大凉山被烧得发红,群山似乎都在波动……就在高俊陡峭的悬崖上,有几个人影正沿着藤梯缓缓地往下爬,像皴裂树皮上移动的几只蚂蚁。”柳伟平在小说的开篇描绘了对大凉山的印象。到达悬崖村的那天,迎接柳伟平的已经是坚固的钢梯了。“以前这里只有藤梯,藤梯上的木头也大都形状不一,就这样搭在断崖上,经常有人在这里丧命。现在,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全村人齐心协力修筑了钢梯,安全系数高了很多,也打通了悬崖村的发展之路。”柳伟平告诉笔者。

路途中,柳伟平经过一些乡村,村民正聚在墙角裹着毛毡喝酒、聊天。在翻译的帮助下,他得知附近的村子正在进行易地搬迁,新房和旧屋隔了三里地,新村是清一色的白墙黑瓦,三个房间加一个小院。“与原来的住宿条件相比,好了非常多。”

正在修建的彝家新村

在山脚小店,柳伟平看到几个当地村民正在拍摄悬崖村的钢梯与民宿,经过简单的制作后在一些视频平台发布。他了解到,拍摄视频的村民在网上拥有二三十万的粉丝,通过展示悬崖村的地域特色和彝族独特的文化风情,村民们将山货卖了出去,将民宿推荐了出去,有了经济来源。“悬崖村不再孤绝在外,而是汇入时代巨流之中了。”柳伟平感触良多。

“现在有了钢梯,当地还发展起了旅游业,‘直播带货’在这里也十分流行,大多数人家也搬迁到了县城旁边,当地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年轻人不管是接受职业培训进城寻找工作,还是留在悬崖村开农家乐,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柳伟平说,“这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的长远发展大计,正是我寻觅已久的答案。”

用文字书写理想和情怀

几经周折,柳伟平终于见到了孤儿三兄妹的哥哥俄拉日。父母双亡、负债累累、年幼的弟弟妹妹和本就贫困的家乡,把这个少年紧紧地捆绑在了大山里。

易地搬迁安置点——菩提新村

2020年4月,俄拉日三兄妹异地搬迁到了县城的菩提新村。那里有整齐的楼房,墙面刷成金黄色,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小区当中有一个广场,众多彝族姑娘穿着盛装拍照,孩子们在一旁的篮球场上奔跑。如今,入住新房的三兄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在一次次的亲身体验和经历中,柳伟平的文字情感流露得自然而又真挚,总是洋溢着理想的诗意,蕴含着饱满的情怀。“经历生活的磨难而不被打败,能让人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强。”柳伟平说,“看到俄拉日一家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开始了新的生活,我很高兴。”

接受采访中的柳伟平 武亚东/摄

从山区回来后,柳伟平开始了创作,在山区的所见所闻在脑海中迅速地来回播放,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真实又有力量的故事在他的笔下诞生。“当我开始写作孤儿与蜜蜂的故事,记忆就被一一激活,使整个写作过程充满了热情。”经过不断地修改和打磨,2020年10月,《三十六只蜂箱》正式由长江少儿出版社出版。这本现实主义少年小说以彝族男孩俄拉日为原型,讲述四川凉山悬崖村的少年吉克日哈的成长故事。“希望这本小说能激励当下的青少年担起责任,也关注到脱贫攻坚的故事中来。”柳伟平道出了创作的初衷。

在创作历程的记录中,柳伟平这样写道:“从问题切入,脚踏实地去深入国家肌理,直面社会现实,发掘最真实动人的故事,再利用创意写作原理,对素材进行修剪,构建出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并融入浓郁的民俗文化,最终完成一部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这也将是我以后写作的方向。”

在浓雾袅绕的大凉山间,柳伟平见到过漂亮的雾凇、升腾的云雾、整齐的新居。“这是一种真实的在场感。”他相信,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是充满希望的。

文案 |采编中心 褚桂莹 陈晨雨

排版 |创意中心熊雅萱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走凉山土地 用文字书写脱贫奇迹!他为山区孩子写了一本畅销小说》,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七待|在凉山支教那一年:因为这句话 我决定留下

七待|在凉山支教那一年:因为这句话 我决定留下

...望知识,需要老师。在进入凉山以前,我曾问过自己:“山区教育”与我有什么关系?但当我用一次无怨无悔的支教,和大山里的孩子们去共同采撷知识的惊喜,去珍惜每一天的相处后,我明白:其实,所有的孩子都与我们有关...

2023-08-21 #经典句子

《凉山纪》新书发布会在西昌举行 著名作家阿来浓情推荐:这里的文化多姿多彩

《凉山纪》新书发布会在西昌举行 著名作家阿来浓情推荐:这里的文化多姿多彩

...的叙事。在本书中,他用“历史微观写作”的方式把这方土地跟生活在那里的一个个具体的人联系了起来,通过刻画个体来放大历史的细节,也从一个个寻访者口中的讲述,了解在大山里的他们,作为个体普通却不平凡的生命“...

2012-03-16 #经典句子

文化时评|为博眼球虚构凉山儿童悲惨生活?别昧着良心利用善心

文化时评|为博眼球虚构凉山儿童悲惨生活?别昧着良心利用善心

...并不足以让沸腾的舆论“凉”下来。关注扶贫工程,关注山区儿童、老人的生活状况原本是件好事情,但诸如“吕先生在凉山”之流的博主却为了博眼球,大运移花接木之法,大走断章取义之路,煽动网络情绪,欺骗大众感情。...

2024-01-05 #经典句子

第七届清凉山银杏文化旅游节在南京清凉山景区拉开序幕

第七届清凉山银杏文化旅游节在南京清凉山景区拉开序幕

中国江苏网11月6日南京讯(记者 戚阜生) 11月5日,第七届清凉山银杏文化旅游节在南京清凉山景区正式拉开序幕。清凉山景区拥有南京城内规模最大的银杏树林,秋天银杏谷景色怡人。走进景区大门,沿着扫叶楼往山道上行两...

2019-07-05 #经典句子

清凉山尽带“黄金甲”银杏文化旅游节开幕

清凉山尽带“黄金甲”银杏文化旅游节开幕

秋天的银杏谷景色怡人,南京清凉山景区拥有南京城内规模最大的银杏树林,每年此时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秋景。11月5日,“福·在银杏谷”第七届清凉山银杏文化旅游节在南京清凉山景区正式拉开帷幕。走进景区大门,沿着扫...

2010-12-25 #经典句子

凉山救火英雄唐博英:出发前留下最后一句话 “去战斗了!”

凉山救火英雄唐博英:出发前留下最后一句话 “去战斗了!”

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邓鑫 赵启明这两天,大家都非常关注四川凉山木里县森林火灾,突发的林火爆燃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牺牲。其中,牺牲的消防员唐博英就是来自永川职教的毕业学生。唐博英,1993年...

2015-01-13 #经典句子

赞一句瓦吉瓦 道一声卡沙沙——访《大凉山上卡沙沙》词作者李冰雪

赞一句瓦吉瓦 道一声卡沙沙——访《大凉山上卡沙沙》词作者李冰雪

【第八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⑧】光明日报记者 郭超彝寨的男女老幼,身着民族盛装,排起长长的队伍,唱着歌,向他们最尊贵的客人问好,热情地喊着:“习总书记卡沙沙(谢谢)!”人群中,习近平总书记身披彝族...

2008-07-19 #经典句子

凉山歌舞团送文化下基层:5天10场 文艺活动连民心 乡村振兴有力量

凉山歌舞团送文化下基层:5天10场 文艺活动连民心 乡村振兴有力量

凉山新闻网讯(文/记者 米赢 图/凉山歌舞团提供)巍峨大凉山深处,千山万水,山高水长,炊烟袅袅,哪里有群众的文艺需求,哪里就会出现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演出的声与影。“连心移民搬迁·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第一...

2023-12-1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