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乡村教育:一名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语文教师的求索心路

时间:2009-02-07

我是一棵开花的树,一首如梦的歌;一棵开花的树,如绽放着绚丽的花朵, 在嬗变的流年里,我还剩下些什么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7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办公室窗前的野花又开了,在漫漫流光中伫立杏坛,这已经是第十九个春秋……在匆匆的岁月里,青春之花在风雨中摇落。

我是一棵开花的树,一首如梦的歌;一棵开花的树,如绽放着绚丽的花朵, 在嬗变的流年里,我还剩下些什么。打开尘封依旧的日记,往事一幕幕,一切仿佛在梦中……

当年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心里紧张到全身发抖,不敢正视学生一眼,不敢多看听课老师一眼,那年才刚十八岁,学生年龄大一点的十六岁。

课堂上,我无法驾驭, 至于教学任务,那当然是很艰难的完成了。我教的第一个班是五年级(1) 班,一共 74 个学生。如今想来,我也不知道第一年是怎么上的。学生调皮、捣蛋、不守纪律,在我的课堂里,那是常事。

老校长杨庆忠老师和教导主任罗德海老师来听我的课,他们兴奋而来,黯淡而去。只落下一句话:好好去听五(2)班蔡尚武老师的语文课,再去上你的课吧!

教书我是没有天赋的,读师范时,班主任曾对我说过:“郭厅啊,能改行就尽量改行,不要误人子弟啊!”那时无所谓,刚开始上课的那几年, 想着自己可能改行,在教学上三心二意,教学也并没有多大起色。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 在教师队伍里混了n 多年头……

渐渐地,随着年岁剧增,加上身体原因,改行是不现实的。那怎么办呢?首要思考的是如何站稳讲台,解决学生纪律,于是找来《班主任工作漫谈》、《班主任兵法》之类的书静静地阅读,在书籍里寻找班级管理的良方。

那时,只知道让学生静静的听课实在太难了,怎么办呢?搬来老教师传授秘方:“严格管理,适当惩戒, 不能让学生摸到自己的性情脾气,为人师者要要城府”。果然“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老办法实施下去,全班鸦雀雀无声,静静地课堂我甚为满意。

自己只管在讲台上讲,管他冬夏与春秋,后来还真有点收获,部分学生考的还是比较可以的。但大多数,那可就糟糕了。事实说明,光是严格管理、压服学生是不行,教学最根本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人格……

在杏坛上一直跋涉,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是通过大量阅读和实践。“霸王课”上的太久了,感觉失去了活力。学生学得累,自己教得也累。要寻找教育改革新的切入点,突破自己专业发展瓶颈, 就要点燃学生的灵魂,须激活自己的课堂。

怎样激活课堂呢?我抓住了“游戏”和“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活动维持学生学科信仰。我组织了课外写作活动,把语文带到生活中去, 组织课外体验活动,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生活。

渐渐的我的课堂有了灵气,我在活动学会和学生平等交流,能够更深入的走进学生的心田……

不过,还得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那些老教师们,是他们让我学会怎样去关心学生,用纯洁的心灵去感染学生。

记得十二年以前,母亲病了, 我在医院照顾一个多月,最后母亲去世。来来去去耽搁了两个多月的课程,只好让其他老师代课。我教的那一届五年级居然在参加全校体操比赛的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领操员刘倩获得学校表彰。

那段时间,是全班学生支持,师生心心相印的见证。我非常庆幸,遇到一群好同事,更幸运我遇到一群好学生。

从那一年起,我才真正知道怎样去尊重学生、怎样去管理学生。管理是灵魂的激发、是生命的颤动,而不是奴役、更不是管教。民主是管理之基、科学是管理之魂。

伟大的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而我去摇动另外一棵树了吗,去推动另外一朵云了吗,去唤醒另外一个灵魂了吗?当我扪心自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发现其实没有埋怨学生的权利。

尽管教育的力量不全在教师,可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养成影响却巨大。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做出样子,其次是站在学生角度去理解他们,从而成为学生的精神偶像。

于是我又开启了和学生一起“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教学生涯,每个学期带学生去野外体验生活,观察大自然,喜欢在夕阳西下,和孩子们散步在林荫小道上,欣赏山路弯弯,激活他们自由创作灵感。

我还喜欢带学生去看古老的石城墙,让他们发古幽情,吟诵“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唐诗;带他们访问洪峰崖原“牛角会”的遗址,让他们凭吊英雄,去寻找曾经英雄的影子,找回那些激情燃烧岁月的历史湮尘。

我的一个学生说:"老师,你不是喜欢写小说吗?怎么不把我们写进你的小说呢?"对呀!其实我是把他们编写成一部无尽而久远的教育史诗,接下来就带着大家一起欣赏一曲灵动的诗歌:

蔡铃影同学: 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死于一场意外事故, 母亲远嫁他乡,她寄居在伯父伯母家。初到我们班的时,性格完全封闭,情绪波澜不惊,成绩几乎全班最差。

通过和她书信,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唤醒她沉睡的内心,在夕阳西下,和她真情畅谈,最后深入家访问,和她她的伯娘深入交流,经过反复教导,她的语文成绩渐渐好起来。

从简单的遣词造句,到后来篇章安排,都能较为顺畅的行文,谋篇布局,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更多关心。

陈克筑同学: 曾经体弱多病、命运多舛的女孩,她爸爸在外地打工过程中不幸被犯罪分子误杀,那时她刚满七岁。之后她妈带着她一路奔波,把三姊妹拉扯长大。

小女孩读五年级时就来到我的班,自尊心极强,患有轻微的自闭症,考试成绩一般,作文一塌糊涂。一开始我很少关注她,后来她在日记里总是写同样的题材:她爸爸去世了,她长大了要给爸爸报仇。

写出这样的心情,是一个小女孩能扛得住那么沉重的包袱吗?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日记,不以为然,后来反复多次出现。我就觉得她是有心理问题的,在和她母亲电话交流后,本该幸福的女孩,因失去父爱,心灵却蒙上阴影。

后来,我制定了一个计划:用一个学期谈心和心理矫正洗去了她心里的阴霾。为了疏导她的心灵疾患,我从阅读抓起。

让她学会阅读一些励志的女孩故事,如:海伦作品、安徒生公主童话,让她在童话中寻找生命的阳光,用唯美的文字温暖她的内心的灵魂。六年级毕业的那一天,她在日记里说,我是她的爸爸,给她父亲一般的关怀。我内心震颤不已,其实我还没有做到父亲一般的关爱。

离做一个父亲应该尽到的责任还差远呢,现在她毕业了, 每次回来,都不忘记经生活过的地方---化石小学,和我交谈她在初中的生活……

经过这些年,我的生活依然平淡,又如此漫长。在平淡而漫长生活中,我们不能享受叱咤风云的历史时刻,我们却能享受润物无声的雅趣,在匆匆的年华,许许多多的学生来了又去了,只要我们当老师一天,那些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当我们处于大数据时代生活都被数据笼罩的时候,我们要往更深处想一想,数据也是有感情的。在学生考试成绩的背后,隐藏着他们生命的全部秘密,而打开秘密的钥匙,就是为师者要有仁爱之心,要以倾世悲悯关注学生的生命和青春,一个待进生的转变也许就在一刹那间。

再比如,记得张小满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待进生。心理上封闭,语文数学徘徊在 20 到 30 分之间,后来进了我教的五年级,对班上的同学不太熟悉,于是我就自己任命班干部, 把她当做是优秀学生,任命为学习委员。

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树立孩子学习自信心,首先要做到信任她,并希望她能够改变。为了让她大方开朗的性格,课上对她特别关注,回答课堂提问总是少不了她。指导她学会写话、学一年级的拼音,在耐心的帮助下,她终于有了起色。

期末,她终于考了 70 多分的好成绩。我趁热打铁,寒假里给他制定假期日记计划和假期阅读计划,经过一年的锤炼,终于胜任了学习委员的职务。后来经过班级民主选举,她担任班级中队长、班长,一直到六年级被评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

在学生生命的历程中,老师的人格力量是巨大的,有时甚至会超越父亲和母亲的影响……

我觉得教会学生知识是一方面,对学生思想启蒙、灵魂的激活才是最重要的。激发兴趣很容易,难的是强化习惯,运用习惯的力量推动学生不断前进这才是最难。在强化的习惯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以苦为乐、变苦为乐尤其艰难,这些又有几个老师能做到的呢?

比如一个简单的跑步,我们能坚持和学生跑几天甚至十几天,但是要养成终身跑步的习惯并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就很艰难了。教育全靠教师的力量是微乎其微,我们还要善于激发班级团队的力量。

余世维先生说得好:“法家是基础,要先用法家把人的行为规范好,再用儒家来导正人性,再上面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好的基础是成功的开始,上升的途径是靠爱心与沟通。”是的,爱心和沟通很重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爱心是根本,沟通是核心。得学生知心者得教育质量。我想起了“沟通从心开始的”广告语,作为一个普通平凡的老师,争做“四有”、“三者”好老师,路就在脚下,光明伴我同行。

在关注留守儿童的时代、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同时,就让我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无限地接近“四有”“三者”好老师的目标吧!哲学家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补上一句:“虽不能至, 然心向往之。”而我,又何尝不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呢?

是夜,静静的音乐又响起,教学楼灯火通明,班得瑞的钢琴声听得人耳朵怀孕。想想自己争做“四有”、“三者”,“路漫漫其修远” 夏雨袭来,晚风轻拂、遥望南天,雅韵俱成,敲敲键盘,跃然而出。此刻,作一诗给自己:

木铎铮铮成绝响

书声琅琅翰墨香

杏坛亮剑布德泽

桃李不言自成行

三尺讲台拂衣去

两袖清风美名扬

筑我千秋中国梦

四有、三者世流芳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乡村教育:一名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语文教师的求索心路》,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青春热议党代会 河南青年话心声⑥|杨小玉:让甲骨文进乡村学校

青春热议党代会 河南青年话心声⑥|杨小玉:让甲骨文进乡村学校

...近年来,她和同事们一同研发公益课堂甲骨学堂,并面向乡村开展“汉字精神励少年”进校园活动,推动中国汉字文化创新传播。入馆12载,下一个五年,杨小玉希望自己能继续在文字文化传播领域深耕,不断创新社会教育活动...

2023-11-19 #经典句子

农村老师哀求:大学支教生别再来了 说出的每一句话 直戳人心!

农村老师哀求:大学支教生别再来了 说出的每一句话 直戳人心!

...颗无私的心,让山里的孩子们感受到你的温暖和鼓励。到乡村教书的学生应该多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多向边远山区的学生传授知识,事实上,他们的思想和习惯还是比较封建的,他们与城市里的学生的差异确实很大。因此,到农...

2023-11-08 #经典句子

为脱贫攻坚贡献语言之力

为脱贫攻坚贡献语言之力

...层面也架起了一座座立交桥,协力扶贫减贫事业。处理好乡村和城市的关系。乡村依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相对贫困治理的主战场,而随着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群体、城镇低保人群、未来由于贫困线调整所形成的新贫...

2023-01-26 #经典句子

三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期末考试必考阅读训练题型 你做对了吗

三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期末考试必考阅读训练题型 你做对了吗

...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1)把文中括...

2010-06-06 #经典句子

暖心一句话 鼓舞许多人——麻城市教育局组织看望慰问山区教师

暖心一句话 鼓舞许多人——麻城市教育局组织看望慰问山区教师

3月10日,麻城市教育局组织的开学检查进入三河口中心学校。一早,检查组一行5人来到三河中心学校,听完学校负责人开学工作汇报后,检查组一分为二。 副局长杨宏文带一队到离镇区20余公里的饶家畈中心小学,除了检查,...

2023-06-07 #经典句子

励志文章《我的高考》引发了我的回忆和思考

励志文章《我的高考》引发了我的回忆和思考

...我在山区县城一所中学高三复习班任教,同学们大多来自边远山区,学习刻苦,有的已经考了两三年了,但复习一年还是未考上。有一个学生复习了四五年还未考上,只得回村边劳动边复习,年年应考,听说这名学生一共考了10...

2015-12-25 #经典句子

积极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是各少数民族发展客观需要

积极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是各少数民族发展客观需要

积极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发展客观需要。发展的不平衡与差异性也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由于不同民族存在着文化认同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差异,有时还会表现出激烈的文化冲突与民族冲突。因此,...

2020-11-05 #经典句子

纳章镇: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传承民族文化

纳章镇: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传承民族文化

...本文来源:掌上曲靖」纳章镇结合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加强对李子沟居民小组的发展、文化传承、村寨建设等工作的统筹规划,积极创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合理规划布局,打造景村相融村寨。依托...

2009-08-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