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唢呐一响黄金万两 从《百鸟朝凤》浅谈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

时间:2009-01-21

千年琵笆,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初闻不识唢呐音,再听已是棺中人。黄泉路上人消沉,望乡台上忆前尘。这是一段关于唢呐的顺口溜,大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千年琵笆,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初闻不识唢呐音,再听已是棺中人。黄泉路上人消沉,望乡台上忆前尘。

这是一段关于唢呐的顺口溜,大概的意思就是只要唢呐一响,就代表着有人去世。唢呐这个乐器也就成为了丧事的代言词,殊不知唢呐是中华民族民乐器的重要成员之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乐器渐渐被西洋乐器所取代,而唢呐的意义也被时代所扭曲。

唢呐的历史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西晋时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金、元时期,传到中国中原地区。曾译作“锁呐”“销呐”“苏尔奈”“锁奈”“唆哪”等名。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明代武将戚继光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和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到了近现代,唢呐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唢呐代表作《一枝花》、《百鸟朝凤》、《抬花轿》,其中《百鸟朝凤》同名电影正是对唢呐文化的宣扬。

从《百鸟朝凤》谈唢呐文化

《百鸟朝凤》是由北京劳雷影业有限公司制作的剧情片。本片导演吴天明,中国大陆2016年5月6号上映

该片讲述了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带领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

本片中的焦三爷是一个古板但是外冷内热的唢呐匠,经常就是眯着眼半躺在一张黄竹椅上。时不时抬起眼瞥人,因为冷漠的眼神,经常让访客躲避三分。

焦三爷年轻时跟师学艺接过了唢呐班,而唢呐班有个规矩,庸者吹两台的唢呐,中等人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而只有德高望重之人,才能有资格去演奏唢呐曲中最悲凉最难最尊贵的百鸟朝凤。无双镇上唯一会吹百鸟朝凤的只有焦三爷,所以他在镇上说话有着绝对性的分量。

焦三爷有一帮徒弟,其中有个悟性极高,但是他并没有选他继承衣钵,而是传给了悟性不高但执着的游天明。因为时代的发展,镇上的人办酒席更喜欢请西洋乐队。舞台上扭动着身躯的年轻女孩,比唢呐更能够吸引观众。由于生活的压迫,徒弟们放弃了唢呐,迫于无奈他只能挨个的去找徒弟们,但是面对为生活低头的徒弟,焦三爷也无能为力。也就只有游天明坚持初心,人在唢呐在。

老村长的葬礼上,焦三爷与游天明二人,怀着对村长抗日时期勇敢的敬佩,以及对唢呐班子的念想,用尽全力吹奏了人生当中的最后一曲“百鸟朝凤”。

角色解析

焦三爷:一个一辈子与唢呐为伍的老手艺人,从以唢呐为尊的辉煌到无人再听唢呐的落寞,焦三爷一直心怀对唢呐的热爱与敬意,这种爱甚至超越了自己。以唢呐生,为唢呐死,他的命就是为唢呐存在。

游天明:一个毫无天分的孩子,被父亲迫使跟随焦三爷学吹唢呐,从最开始的不受待见到因自己的执着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并在所有同门师兄弟放弃唢呐时,与焦三爷坚守着受益人的尊严,并在片末与焦三爷共同演奏了百鸟朝凤。

游天明父亲与同门师兄弟:一群因为唢呐辉煌而追求,又因唢呐没落而放弃的现实主义人,这些人对唢呐毫无感情,只是为了生计才接受。在这些人眼中,唢呐只不过是一门赚钱的手艺活。

本片用人物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在社会变化、社会多元化文化冲击的年代里,新老两代传统文化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诚的感情。同时看到了老的艺术形式败落于新旧时代夹缝中的尴尬与迷茫,也看到了把老的艺术形式学进骨头学进灵魂里的小众人对初心的坚守。

电影上映故事

在这个商业片横行的电影环境,作为小众文艺片《百鸟朝凤》上映以来,票房一直平平,制片人在微博上直播讲述电影艰难上映背后的心酸,更是向全国影院经理下跪请求更多排片。电影凭借着“一跪”迅速走红,票房瞬间超越千万。也正是这一跪,让众多的不了解中华小众民乐文化的年轻人接触了唢呐的文化。表达了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

传统文化何去何从

本片从外部来看写的是吹唢呐,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看,表达的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保持正确的态度。当代年轻人,如何去看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也包括流传于民间的文化,这是现在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随之时间而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皮影戏、快板、戏曲等众多的文化传统被时代给遗忘,可能只能以展览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眼中。

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应该重视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这代表着上一辈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他们智慧的结晶,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表达,更应该是融入骨子里的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是@树下煮茶人,关注我,为你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唢呐一响黄金万两 从《百鸟朝凤》浅谈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丹棱民俗文化巡游闹元宵 初中生舞龙吹唢呐成亮点

丹棱民俗文化巡游闹元宵 初中生舞龙吹唢呐成亮点

...过参加巡游,我更加了解丹棱的传统民间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人人有责,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同时,我也会将丹棱民俗文化与成都的同学们分享,让更多人了解丹棱。”据了解,此次活动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传承丹棱非...

2020-11-11 #经典句子

浅谈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时代》论坛中谈到: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理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哺育具有中国气质、中国精神、中国思维的新一代中国人。说简单点,即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蕴育有爱国情感的学生。那么,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对学生进...

2024-01-15 #经典句子

浅谈传统中华“孝道”文化精神内核

浅谈传统中华“孝道”文化精神内核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而在当代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亲关系,应该也可以发挥它应有的当代价值,...

2023-11-05 #经典句子

浅谈“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浅谈“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孙秀华“立德树人”观念根植于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值得深入探讨并加以弘扬。儒家的“仁者爱人”与“内省”“慎独”。孔子将君子人格概括为“仁”“智”“勇”,其道德教育的精髓便是“仁者爱人”。孔子...

2014-12-20 #经典句子

礼仪文化:浅谈中华传统礼仪 何为“五礼”?何为“九拜”?

礼仪文化:浅谈中华传统礼仪 何为“五礼”?何为“九拜”?

...自然成为了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毋庸置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礼仪文化。 根据《礼记》记载:礼者,履也,律也,义同而名异,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周礼,大宗伯之职,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

2010-11-28 #经典句子

浅谈《论语》:孔子的伟大

浅谈《论语》:孔子的伟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初期。春秋战国时...

2012-09-05 #经典句子

浅谈近些年崛起的中国风—国人逐步恢复的文化自信

浅谈近些年崛起的中国风—国人逐步恢复的文化自信

...卫视借助抠像、三维、AR等虚拟技术,让曾经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活跃起来,近几年国内兴起了一段中国风的风潮,开始宣扬和推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 今年最热门的电视剧,当属《觉醒时代》,里面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

2024-01-17 #经典句子

墨子书院|河界三分阔——浅谈象棋文化

墨子书院|河界三分阔——浅谈象棋文化

许多学者认为,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

2023-06-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