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沈从文:苦追富家女4年 结婚一年多爱上女粉丝 写信和妻子摊牌

时间:2008-12-28

苦追四年之后,沈从文最终把张兆和娶回了家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2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1929年,27岁的沈从文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后者是典型的富家之女,追求者无数,甚至连沈从文这样的才子,被编号为“癞蛤蟆十三号”。

苦追四年之后,沈从文最终把张兆和娶回了家。然而,结婚仅仅一年多,沈从文就爱上了女粉丝。

1902年,沈从文出生在湖南凤凰县。

沈从文的祖父是军人,曾做过贵州提督,到了沈从文父亲这一代,就跟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尽管沈从文的父亲也是一位军人,但远不如祖上风光。

即便如此,父母十分重视对儿子沈从文的教育。

6岁那年,沈从文被送去读私塾,但他却不喜欢学习,整天逃课去野外玩,免不了被家人责罚。

可顽皮的沈从文却依然如故。

多年后,沈从文回忆儿时这段经历时说:“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

14岁那年,沈从文决定辍学去凤凰县当兵。在部队,因为他能识文断字,担任“司书”一职,做点文职工作。

沈从文的行伍生涯持续了6个年头,慢慢地,他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1922年,20岁的沈从文只身来到北京投奔姐姐,谋求发展。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段暗无天日的日子。

初到北京,有姐姐姐夫接济,可不久,他们给沈从文留了30元就回老家了。

最初,沈从文想考大学,但奈何他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只能去北大蹭课。

同时,他蜗居在一间“霉而窄”的小屋里学习写作。

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沈从文冬天只有两层单衣,冻得瑟瑟发抖。

苦苦煎熬了两年,沈从文实在顶不住了,大着胆子给作家郁达夫写信求助。

郁达夫很同情沈从文的遭遇,不仅亲自来看望沈从文,还请他吃饭。

这顿饭花了一块七毛钱,郁达夫拿出五块钱结账。结完账把剩下的钱和围巾送给了沈从文。

郁达夫的雪中送炭和鼓励,把沈从文感动得大哭。

和郁达夫分别后,沈从文更加勤奋地写作,终于在1924年冬,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作品《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描述了一个饱受贫困折磨的人的现状。

此后,沈从文又发表了《市集》,得到徐志摩等人的欣赏,从而进入了“新月社”。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当时的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

进入了作家的朋友圈,沈从文有了人脉的同时,他的文学才华大显,在接下里的几年时间里写了不少优秀作品。

1928年,沈从文离开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创办《红黑》文学杂志。

一年后,经徐志摩的推荐,沈从文来到吴淞中国公学做国语老师。

这年,27岁的沈从文,命中注定一般,和一个叫张兆和的女学生开启了长达50多年的命运纠葛。

小沈从文整整8岁的张兆和,家里是典型的名门望族。

张兆和的曾祖父曾做过两广总督和直隶总督,极有权势。

到了张兆和父亲张武龄这一辈,混得也不差。张武龄不仅是教育家,而且还是富商,家有良田万亩。

张武龄共生了四个女儿,注重教育的他极力和蔡元培等名人结交,为的就是将女儿们培养成材。

张武龄的心血没有白费,他的四个女个个个才学渊博,是有名的“张家四女”。

后来,大姐张元和嫁给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嫁给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四妹张充和嫁给美国著名汉学家傅汉思。

其中的老三就是张兆和。

这张兆和也极其优秀,不仅成绩好,而且有运动天赋,曾在中国公学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

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的张兆和的男生很多,但张兆和心气很高,一个也看不上,还把这些追求者编号 “青蛙一号 ”“青蛙二号 ”“青蛙三号”……

沈从文长虽然有才,可面对如此女神,他不敢当面表白,而是给张兆和一封封写情书。二姐张允和开玩笑说:“这沈从文大概只能排到‘癞蛤蟆13号’。”

面对沈从文一封封情意绵绵的信,张兆和是拒绝的。

但很快这段老师追求女学生的消息就在校园里传播开来。甚至有传言说,沈从文为张兆和自杀。

张兆和受不了了,她拿着信去找校长胡适主持公道。

胡适一看沈从文在信里写道:“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我更爱你的肉体。”

作为有新思想的胡适,看过信之后,非但没有觉得这样没有什么不妥,反而当起了媒婆劝张兆和说:“你就接受他吧,他固执地爱着你呀。”

张兆生气地说:“可我固执地不爱他!”

即便遭受了如此直接的拒绝,可沈从文却没有放弃,后来他辗转青岛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期间,依然坚持给张兆和写信求爱。

这一坚持,就是四年。

1932 年,张兆和大学毕业来到苏州。

此时,经过沈从文的死缠烂打,终于撩动了张兆和内心那根隐秘的心弦。

得知张兆和毕业,沈从文听从巴金的建议,买了一些文学名著来看张兆和。

二姐张允和开门接待了沈从文,说三妹去图书馆了,让他进屋等。

沈从文有点无所适从,说了声“我走吧”,然后真就走了。

回到旅馆,沈从文心烦意乱,更加想念张兆和了。

而实际上,张兆和其实知道当天沈从文要来,故意去图书馆。

回来后,二姐张允和骂她说:“你假装用功,明明晓得他今天要来。”随后,在二姐的劝说下,张兆和把沈从文请回了家。

后来,张兆和在日记中写道:“他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我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

窗户纸捅破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多了。

回到青岛后,沈从文立马给二姐张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

彼时,沈从文已经在文坛崭露头角,张武龄对沈从文自然没有什么反感,爽快地回复说:“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不久,张兆和就给沈从文发电报说:“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1933年,沈从文和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结婚。

彼时,沈从文虽然成名,但没有太多钱,没法给张兆和一个像样的婚礼,就连当时他们结婚穿的衣服,都是大姐特意从上海定做的。

张兆和的妹妹张充和后来回忆说:“当时没有仪式,没有主婚人、证婚人。婚房中也没有什么陈设,四壁空空,无一般新婚气象,只是两张床上各罩一锦缎,百子图的罩单有点办喜事的气氛,是梁思成、林徽因送的。”

尽管婚礼简朴,但婚后,沈从文和张兆和还是度过了相当甜蜜的一段时光。

甚至在这年年底,沈从文回老家看望生病母亲的途中,都不忘给张兆和一封封地写信。

沈从文写道:“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

饱含浓浓爱意的文字,不是打动不了张兆和。只是张兆和作为大家闺秀,即便结婚,也显得十分矜持。

她很少在信中回应沈从文这种炽热的表达,偶尔有一次,就让让沈从文兴奋到睡不着觉了。

她在信中说:“乍醒时,天才蒙蒙亮,猛然想着你,猛然想着你,心便跳跃不止。”

让人唏嘘的是,这种看似能够白头偕老、举案齐眉的婚姻,最后却因张兆和打破沈从文对爱情的想象而出现裂痕。

张兆和虽然是名门大小姐,但结婚后,却知道柴米油盐的现实,迅速褪下华丽的旗袍,投身人间烟火。

她的手因为做家务而变得粗糙了;因为照顾孩子,她再也不穿旗袍和高跟鞋了,一心一意把日子过好。

然而,对于沈从文来说,张兆和应该保持的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形象,甚至他还要求张兆和必须穿高跟鞋和烫头。

沈从文的要求,是认清现实的张兆和所不能理解的。

她曾批评沈从文说:“就你这些习惯说来,完全不是我所喜欢的。我不喜欢打肿脸充胖子,表面光辉。你有你的本色,不是绅士而冒充绅士总不免勉强,就我们情形,能过怎样日子就过怎样日子,我情愿躬持并臼,自己操作不以为苦,只要我们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就好了。

不许你再逼我穿高跟鞋烫头发了,不许你用因怕我把一双手弄粗糙为理由,而不叫我洗东西做事了。吃的东西,无所谓好坏,穿的用的,无所谓讲究不讲究,能够活下去,已是造化。我们应该怎样来使用这生命,而不使他归于无用才好?我希望,我们能从这方面努力。”

张兆和再无女神的形象,让沈从文既然感到无所适从的同时,也觉得张兆和根本没有在意过他的感受。

两人嫌隙渐生。

就在沈从文处在“得女神而不得其心”的档口,另一个女人闯进了他的心扉。

1933 年春,沈从文到亲戚兼老乡熊希龄的北京西山别墅。

在熊希龄家里,沈从文和高韵秀狭路相逢。

高韵秀,笔名高青子,当时是熊希龄的家庭教师。这高青子妥妥的是沈从文的粉丝,熟悉沈从文的每一部作品。

不论怎么聊,高青子总能从沈从文的作品中,切中沈从文的内心。这让沈从文大感意外。

更意外的是,一个月后,沈从文再次去熊希龄家,高青子特意穿了一件衣服。而那件衣服正是沈从文在作品《第四》中,描述女主公的穿着:“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

眼下,高青子完美复刻了沈从文作品中的女主人公。

那一刻,沈从文觉得有人愿意去了解、理解、在意他,他又如何能不心动呢?

不得不说,这高青子真是懂男人心啊。

之后,在沈从文的帮助下,高青子发表了作品《紫》。这部作品以“八妹”的视角,讲述了哥哥与两个女人的感情纠葛。

而实际上,小说中不少情节,都能在沈从文和高青子身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面对如此有才且又懂自己的女人,沈从文彻底沦陷了。为情所困的他,最后把他对一个女作家有好感的事情写信告诉了妻子张兆和!

天真的沈从文以为能从张兆和那里得到一些理解和指点,哪曾想张兆和看完信之后勃然大怒,直接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1938年,沈从文去西南联大任教,此时,他和高青子感情依然处在胶着状态。

尤其是高青子还出版了小说集《虹霓集》,内容若隐若现都是她和沈从文的影子。

不久,在沈从文的引荐下,高青子也来到西南联大图书馆工作。

不仅如此,沈从文还对照着高青子《虹霓集》的名称,写了短篇小说《看虹录》。

小说中,沈从文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和高青子的相识过程,极其暧昧和浪漫。同时,在小说中,他还表达了想得到高青子的渴望。

面对如此感情,沈从文可能无法割舍家庭,一直没能给高青子一个名分。

1942年,眼见无法得到沈从文的高青子,黯然选择退出,结束了这段近十年的感情,最后嫁给了一位老师。

沈从文重新回归家庭后,张兆和依然无法原谅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对沈从文都是爱搭不理。

直到1950年,这种现状才得以改变。

1950年,因为各种原因,沈从文两次自杀,幸好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沈从文的自杀,让张兆和心生怜悯,精心照顾他,一直到他身体康复。

沈从文的晚年都是张兆和陪伴的,沈从文也极其依赖妻子。大概是出于愧疚,1988年,沈从文突发心脏病去世之前,说的最后一句遗言就是:“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开始整理他的文稿。1995年,在出版的《从文家书》后记中,张兆和写到: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张兆和最后还是选择原谅了沈从文。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沈从文:苦追富家女4年 结婚一年多爱上女粉丝 写信和妻子摊牌》,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沈从文写3年情书追到妻子 却在婚后移情粉丝 晚年悔恨欲自尽

沈从文写3年情书追到妻子 却在婚后移情粉丝 晚年悔恨欲自尽

...教书之余,还要操持所有家务。出嫁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小姐,如今也成了伺候丈夫的妇人。但是张兆和并没有埋怨,只希望尽自己所能支持丈夫的事业。他们在青岛的生活非常拮据,为此张兆和还将自己的首饰当掉,用来...

2015-08-05 #经典句子

文学才子沈从文爱上俏佳人张兆和 却曾做过错事 婚姻中还需责任

文学才子沈从文爱上俏佳人张兆和 却曾做过错事 婚姻中还需责任

...孩子回娘家。沈从文潇洒快活后,这才意识到自己背叛了妻子,与妻子检讨,离开了高清子。可是伤了心的女人,怎么能让心复原呢?张兆和心死了,也不再爱了。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心脏病复发,离开了人世间。弥留之际...

2011-12-25 #经典句子

沈从文为妻子写下无数情话羡煞众人 妻子却说:确定是写给我的?

沈从文为妻子写下无数情话羡煞众人 妻子却说:确定是写给我的?

...作者是有名的大才子沈从文。众人皆知这本书是沈从文为妻子所写,包括后来名声大噪的《边城》,原型都是他的妻子。他一生为妻子写下无数首情书,70岁高龄却依旧怀揣当年妻子给他的第一封回信,一拿出来就热泪盈眶。这...

2023-06-26 #经典句子

沈从文《边城》:朴素善良的好人们 却造成一段坏透了的爱情悲剧

沈从文《边城》:朴素善良的好人们 却造成一段坏透了的爱情悲剧

...人无比哀伤。顺顺仗义慷慨,为人和善,大老和二老虽是富家少爷,却踏实能干,对贫家少女翠翠真情实意,爷爷心慈忠厚,给予了翠翠最包容怜惜的爱,翠翠天真烂漫,通身一派自然灵秀,甚至茶峒的乡民们,都怀着一腔善意...

2012-05-07 #经典句子

沈从文的出轨:再美的情话 也抵不过婚后的一地鸡毛

沈从文的出轨:再美的情话 也抵不过婚后的一地鸡毛

...才知道:原来,缺钱的生活,竟是如此艰难。张兆和虽是富家女,但却很快学会了持家,她改变了过去奢靡的生活方式:换下了华服,安心居家过日子。沈从文希望张兆和穿上高跟鞋,去理发店烫头发,做一个洋气的女人。他骨...

2022-12-24 #经典句子

沈从文转入精神病院 张兆和从来不探望 临终前给妻留言:对不起

沈从文转入精神病院 张兆和从来不探望 临终前给妻留言:对不起

...作家了,没有了沈从文的奋力学习,或许他也遇不到他的妻子张兆和了。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这是张兆和在沈从文去世后,对于他们的婚姻留下的结语。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故事开始于1929年,彼时的沈...

2008-06-07 #经典句子

沈从文张兆和:痴守一生终错付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究竟有多重要?

沈从文张兆和:痴守一生终错付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究竟有多重要?

...人”的沈从文,最终还是辜负了那个他曾“爱之如命”的妻子张兆和。或许,婚姻本就是一场救赎。在没有遇到张兆和前,“一见倾心”对于沈从文而言只是单薄又冰冷的文字,可当初为人师的他站在讲台上,看到张兆和的刹那...

2009-11-28 #经典句子

穷小子娶了富家女 妻子忽然怀孕不想要 一生一句话改变了主意

穷小子娶了富家女 妻子忽然怀孕不想要 一生一句话改变了主意

...在一起了。但是两个人却面临的巨大的困难,因为一个是富家小姐,一个是穷小子,而且两个人还是师生恋。在那个时候,这可是一件十分羞耻的事情。最初袁行恕的父母就坚决反对,只是无奈袁行恕的态度也非常强硬。最终父...

2023-11-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