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佛教 道教劝人向善 《增广贤文》为何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时间:2008-12-05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或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或《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又经过明、清两代许多文人的不断增补,才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增广贤文》中有很多颇具道理和智慧的格言,比如: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在《增广贤文》中还有一句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难道结交僧侣、道士的人就不是好人吗?难道佛教、道教不是劝人向善的宗教吗?

其实古人,特别是古代读书人眼中的出家人形象一直都不太好。如果看《三言二拍》之类的古典小说就知道,其中描绘了很多贪婪、狠毒的出家人,代表着古人眼中出家人的一般形象。对于出家人,古人还有很多侮辱性的称呼,比如管僧人叫贼秃,管道士叫牛鼻子、妖道等等。

一代文宗韩愈激烈的反对佛教,他在《原道》一文中要求将那些僧侣们还俗: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他还在《谏迎佛骨表》中请求皇帝销毁佛骨舍利: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古代很多出家人并非因为信仰,而是为了谋生计才出家的。

在古代,百姓们都需要交丁税,也就是所谓的人头税。但是,出家人却是不需要纳税的。其他百姓辛辛苦苦劳作赚钱,而出家人呢?混得差的可以给人做法事赚钱,好一点的坐在庙里等人送香火钱,混得最好的则坐拥大片土地,就像俗世的地主一样。所以很多人看到了这其中的好处才出家的,他们并非真心想修佛、修道,仅仅将出家视作一种职业,自然不会认真遵守戒律,因此出现了很多酒肉和尚,喝酒吃肉甚至犯淫戒,违背了释迦牟尼的教诲。

古代,每当统治者崇佛信道时,往往会造成出家人数量爆炸式增长,劳动人口、纳税人口急速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同时寺院规模不断扩大,大量财富往寺院集中。最后造成国家贫弱,社会混乱。

而且,古代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口流动性比较低,但出家人们可以利用行脚、化缘的机会云游四方、走家串户。所以他们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打听、传递各种流言蜚语,东家长李家短,那些居心叵测的出家人还可能利用这一机会作奸犯科。因此在老实本分的人看来,这些走街串巷的出家人无疑是一种不稳定因素,会带来很多治安问题。古代很多起义、造反的人,都会打着宗教的旗号,比如历史上有太平道、弥勒宗、白莲教、明教等等……明太祖朱元璋就曾是个出家的僧人,他在四处云游化缘的过程中对于各处的山川地形有了了解,才能够夺取天下。

正因为这些原因,《增广贤文》才会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当然这一句话并非一棍子打死所有的僧人、道士,但是那些真正修行的出家人,他们一心向佛、求道,也不会轻易与俗世之人有过多往来。

其实佛教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佛教中有个传说,魔王波旬曾对释迦牟尼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

佛告迦叶:我般湼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坏乱我之正法。譬如猎师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复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优婆塞优婆夷像,亦复化作须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罗汉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无漏身,坏我正法。(《大般涅槃经》卷七)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佛教 道教劝人向善 《增广贤文》为何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怎么理解呢

《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怎么理解呢

...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以下几种原因:1)皇家多信奉道教,百姓多信奉佛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就是和尚,做了皇帝后,又对道教极为推崇。明朝276年,多位皇帝信奉道教,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躲在后宫专心炼丹,24...

2017-05-11 #经典句子

老话说“不交僧道 便是好人” 其实它的上一句才是人人皆知

老话说“不交僧道 便是好人” 其实它的上一句才是人人皆知

...会有这样一句话是因为,这两者都是要求人 “出世”,道教选择避世,他们要的是远离世俗修仙成神。佛家其实也出不多都是想要远离红尘。而在封建社会里,很多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禄,避世在很多人看来是消极的,因此才会...

2023-12-20 #经典句子

《增广贤文》中因何说道:“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三分钟带你了解

《增广贤文》中因何说道:“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三分钟带你了解

...,不妄语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至于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修身养性,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提倡性命双修,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净化思想灵魂等方面,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

2023-09-24 #经典句子

俗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读完前半句才明白 原来是劝人行善

俗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读完前半句才明白 原来是劝人行善

...长要学会鉴别。比如这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劝人行善,古人相信因果报应,行善不但是一个人道德品质高尚的表现,更是为自己和家人子孙积德。所以...

2023-09-03 #经典句子

为何《增广贤文》中说“不叫僧道 便是好人” 具体是什么意思?

为何《增广贤文》中说“不叫僧道 便是好人” 具体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增广贤文》中说“不叫僧道,便是好人”,具体是什么意思?时代造英雄,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这也是很多人对古人留下的一些话产生误解的原因。“不交僧道,便是好人”,出自...

2016-10-13 #经典句子

《增广贤文》中说:“不交僧道 便是好人” 总结更加精辟

《增广贤文》中说:“不交僧道 便是好人” 总结更加精辟

《增广贤文》中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总结更加精辟《增广贤文》是明朝万历年间撰写的一本少儿教育读物,作者不详。但他并没有儒家的巧言令色,法家学派的无情无义,也没有毫无意义的理想和说教,有的仅仅是对...

2023-09-24 #经典句子

“不交僧道 便是善人”《增广贤文》的汇总更为精辟

“不交僧道 便是善人”《增广贤文》的汇总更为精辟

“不交僧道,便是善人”《增广贤文》的汇总更为精辟时期造英雄人物,一样的一句话,在不一样的条件中,造成的作用也各有不同。这也是很多人对古代人留下来的一些话产生误会的缘故。“不交僧道,就是善人”,源自《增...

2023-12-16 #经典句子

以茶静心 千古茶文化 揭秘道教 佛教 儒家的传统文化关系!

以茶静心 千古茶文化 揭秘道教 佛教 儒家的传统文化关系!

道教儒家这三者之间都是以“静”为主,冥冥之间他们三者在意境和价值取向上,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要求和谐,平静。茶道与道教早在古书中就有记载饮茶具有“得到成仙”的神奇功能,因此道教将茶作为修炼时候的重要...

2018-11-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