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学回忆录:孔子和耶稣的说话之道 简单易懂 往往最容易被忽视

时间:2007-05-18

文学回忆录第七讲:福音耶稣作答,常用以下公式:非直接的针对性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文丨曹镜明

题丨孔子和释迦摩尼的说话之道,简单易懂,往往而最容易被忽视

文学回忆录:读懂孔子和释迦摩尼的智慧,要从他们的说话方式开始

在由木心讲述,陈丹青记录的《文学回忆录》第七讲:福音,有过一段关于“耶稣讲道喜欢用比喻句”的讨论,很有意思,几乎刷新了笔者对于“比喻句”的印象,一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另一方面在遇到比喻句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够。

《文学回忆录》第七讲:福音

耶稣作答,常用以下公式:非直接的针对性。或曰,间接的针对性。凡遇重大问题,不能直接回答,要间接回答。

详细的展开是在第八讲:新旧约续谈

门徒对耶稣说:“你讲道为什么总用比喻?”耶稣说:“因为天国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你们眼睛耳朵有福了……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言,要说给懂的人听;道,却是对民众讲的……对下民说,知其不懂,也用比喻……人的智力还在低级阶段……比喻,是不得己……比喻不是好事,是苦中作乐……

比喻是思维向下兼容的最好方式;直白些就是,说比喻的人知道对方听不懂,故而只能用这种方式沟通,不是“道”,是“径”,最大的悲哀是本没有“路”,让接收比喻的人,以为自此有了“路”,且看古往今来能有几人“得道”?

“道”“路”“径”的差别

汉字是象形文字,讲究的是咬文嚼句;故而,在研究“道”“路”“径”三者之间的渊源和关系时,也应从“象形字”出发,在此笔者就不一一举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王东岳的讲学视频,详细了解一下,笔者在此仅做简单归纳。

什么是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意识,经文可见,道不可传。

什么是路?井田制时期,能够沿着地埂走到私田地叫路。

什么是径?不沿着地埂,直接从公田穿过的叫径。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笔者言“径是捷径,更是歧途”漫漫人生路,不管是对待事物的追求上,还是自我的人生追求上,形而上是“道”,可望不可即,也就没有路,但凡下脚就是“径”。

人生之苦,便是闻道,走径!

“比喻”是“径”,“笔者”是“愚氓”

这里先不谈,木心关于“言,要说给懂的人听;道,却是对民众讲的”的观点的相对正确与否;至少笔者是持否定意见的,详情可参见另一篇文章《木心对“愚氓”和“精英”的讲学态度真的符合教育的“初衷”吗?》

什么是比喻?

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卡勒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

人类文明是不断探索,更是历代传承;在这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一部分前沿文明的探索和传承问题,对于一些常人难以理解或是难以接受的知识点,如何能更好、更方便的传播给民众呢?答案就是:比喻!

解方程式和证明同一个方程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前者也许就用个三四个步骤就可以搞定,而后者至少要需要三十张纸才有可能证明出;正如当你怎么也无法理解一块“地毯”对于“波斯”这个国家的意义时,不妨换个角度,想想“瓷器”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道理,也正是“比喻”的捷径,可毕竟实际情况不尽相同,用“比喻”所能理解的事物,绝不是该事物真正的意义,只是自己对固有事物的自作多情。

举例:找一群只见过猫咪,没见过老虎的人去画老虎,告诉他们老虎就是猫咪放大版,外加额头上多个“王”字,画出来的结果肯定千差万别;猫咪和老虎固然形似,可一个是森林的霸主,一个是常见的宠物,神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喻就是似是而非的理解,只会误人子弟,叫愚氓变得更加愚氓;可传承文明的尴尬之处,便是在此,除了比喻,除了向下兼容,是没办法进行传承的;也就是说,即便是今天,也不会有人真的弄清楚“孔子”“老子”等人的核心思想,这些“先贤伟人”只不过是通过后人的不断“利用”而得以永生而已,早已面目全非!

痛并快乐的摩擦

文明就是这样,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主观存在,叫人摸不着头脑;诚然,智商被人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觉很不好,但在血粼粼的现实面前,何尝不会滋生一种另类的快感;这就是人类的“自虐”倾向,人性是由兽性进化来的,两者在本质上本无差别。

比喻不是好事,是苦中作乐,这是对比喻者而言;对于比喻接受者,比喻是好事,可以作乐,让人生从苦涩中来,见证彩虹的颜色。

作者自荐:

1)李清照笔下最有争议作品:肤浅、香艳,连古人都不愿承认是她写的

2)摩斯密码:朱一龙用来感谢粉丝,却没能成泰坦尼克号的救命稻草!

3)武则天究竟有多美?用范冰冰来饰演,是还原历史,还是炒作人气?

4)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不孝有五”,另外两个更深刻

5)小龙女曾被金庸两次改名,一个太俗,一个太扯,遭读者强烈抵制!

本文系【曹镜明】原创,图片来源网络!#文化#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咬文嚼字的曹镜明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学回忆录:孔子和耶稣的说话之道 简单易懂 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木心讲述《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一(1

木心讲述《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一(1

本书题目是《文学回忆录》,但不是木心所写,而是陈丹青五年的听课笔记。书分为上下册,共有83讲,从希腊讲到中国,又分别讲述了各国文学流派和风格。内容很多,有些朋友说,实在看不完,那么,我就简略地讲述一些书...

2023-08-10 #经典句子

木心:文学艺术中成名家一世 语言绘画处求欢娱半生

木心:文学艺术中成名家一世 语言绘画处求欢娱半生

文|墨萱荐书序言《文学回忆录》是木心重要的一部作品,这本书的性质有点像《论语》,不是本人自己撰写,是他学生听课笔记的整理集。我很喜欢读这类书籍,它里面不仅有思想知识,还有整理者对原作者的憧憬与敬佩,是...

2023-10-02 #经典句子

著名的千古文章《短歌行》的曹操是类似古人的智慧!

著名的千古文章《短歌行》的曹操是类似古人的智慧!

...,其中只有一首被收录在文本中,或者被复制!3) 文献回忆录:在孔子和耶稣之间交谈的方式是简单的易懂,这常常被忽略4) 最具争议的李清照:肤浅,香艳,连古人都承认是她写的5) 武则天有多美?用范冰冰来玩,是还原...

2023-09-07 #经典句子

《25堂文学解剖课》:当年语文老师这样教我就好了

《25堂文学解剖课》:当年语文老师这样教我就好了

...独有偶,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在他的自传体回忆录《写作这回事》中也曾经提到过类似的想法,他认为,文章虽然始于作者笔下,但要终于读者的想象;过于细致的描写,反而扼杀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此外,斯蒂芬...

2023-08-22 #经典句子

《文学回忆录》 是文学爱好者进阶的教科书

《文学回忆录》 是文学爱好者进阶的教科书

在电子书架上搜索书目,看到了《文学回忆录》这是木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纽约为大陆艺术家讲文学课的讲稿,谓之“世界文学史讲座”。画家陈丹青是木心的学生,他以听课笔记整理成书。在大陆已经推出,引起了文学界...

2023-10-02 #经典句子

孔子学院全球门户网站上线!孔子的英文名为何是Confucius?

孔子学院全球门户网站上线!孔子的英文名为何是Confucius?

...初并不是英文,而是拉丁文。16世纪,来自欧洲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带着向这个东方大国传播天主教的使命踏上明代中国的土地上。他们很快发现:当时的中国人,至少是那些处在社会上层的、受过教育的甚至担任官职的中国...

2024-01-08 #经典句子

豆瓣8.9《写作这回事》:文学大师的创作经验 你也能靠写作变现

豆瓣8.9《写作这回事》:文学大师的创作经验 你也能靠写作变现

...里”。今天向大家推荐的这本《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便可以很好地解决创作初期的这些问题。本文尽量言简意赅,正如本书作者所言:我们花费时间来谈论写作,始终不如花时间实际去写。01首先必须声明,对我来...

2023-08-30 #经典句子

木心《文学回忆录》中那些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话

木心《文学回忆录》中那些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话

...陈丹青先生整理他当时的听课笔记,编成了现在的《文学回忆录》。从《文学回忆录》中可见,木心当时的讲课中,不仅有海纳百川的文学作品和作家纪事、哲学思想介绍等等,更有许多他的独到精辟深刻的观点和见解,让人看...

2024-01-09 #经典句子